“豹韬卫的前后两营,快回来了,内阁要准备好银币以为犒赏。”
说着,朱由校随手将长枪扛在肩上,向着旧衙门走去。
“就这样吧,都散了,回衙处理公务吧。”
“陛下!”
“臣请陛下三思!”
看着自顾自离去的皇帝,在场的文臣纷纷高喊了起来。
皇帝的动作,太震撼人心了。
让人在北红门外放箱子,征集情报,这就是明摆着告诉在场文官们,官场大乱斗开始了。
接下来的朝堂,必然是相互攻讦,往死里斗。
“散了,都散了!”
就在一众文官们还在狼号鬼哭之时,一众锦衣卫上前,开始将聚集在这里的文官进行驱散。
“完了,完了。”
身体抖的跟筛糠似的,看着一个个被赶走的文官,韩爌嘴里喃喃道。
“我举告!我举告和顾宪成一伙的贼首高攀龙如今就在京城!”
就在此时,突然人群中传出一声惊叫。
“东林书院是顾宪成修的,但现在顾宪成已经死了,东林书院的山长是高攀龙!”
“东林书院是顾宪成修的,和高公没有关系。”
耳边传来一声声举告与辩驳,韩爌此时脸上的表情都已经凝固。
往日和东林有龌龊的人,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了进攻。
“毕公,要让陛下将那个箱子收回去啊。”
站在毕自严的身侧,徐光启劝说道。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那个箱子若是真的放在北红门外面,那朝堂之上。。。”
“对啊。”
顺着徐光启的话,袁世振也开口到。
“难不成,我等要眼睁睁的看着我大明出索元礼与来俊臣嘛。”
“方才,陛下说豹韬卫前后两营要回京了,让内阁准备好银币,等待犒赏。”
就在这时候,周应秋站在一旁,冷冷的道。
“陛下是在告诉我们,或者说告诉某些人,如果乱来,陛下随手可覆。”
“要知道,豹韬卫回来的那两营兵马,可都是和建奴血战的精兵,而且兵部没有调兵权。”
说着,周应秋摇了摇头。
“东林书院之事,陛下动真火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去当那个出头鸟了。”
“东林书院僭越行事,为何要说谋反呢?”
听到周应秋的话,孙如游不解的问到。
他是浙江余姚人,不是东林成员,真要论,属于浙党。
对于谋反这种罪名的后果,在场其他人不知道,但孙如游却是最清楚一个。
因为他家祖上遇到过!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杀其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孙燧与江西按察副使许逵。
当然,宁王造反就是闹剧,反手就让南赣巡抚王守仁连带着当地盗贼一起给平了。
正德十五年,江西守臣将孙燧的事迹上奏朝廷,没有得到批复。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正德正领着大军搁外面浪呢,朝廷那边儿没人能拿主意。
然后,正德就嘎了,一直到嘉靖入京后,才给孙燧礼部尚书官衔,谥号忠烈。
祖上亲自经历过一场正儿八经的谋反之事,孙如游深刻的知道,这罪名下去,真的是要下重犁了,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脑袋。
“严嵩多少岁被罢的相?”
看向孙如游,周应秋好笑的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