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道本无名,字朴又微小,人有守之者,不被天下臣服,言不能使有道德之人也。
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国君富有天下,若能守无名之大道,万物尽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天行甘泽,在处皆徧,非人力所均,言道能普也。
始制有名,
新造成万物也。
名亦既有。
成器也。
夫亦将知止,
万物休也。
知止不殆。
不见危殆。
譬道在天下,犹川谷与江海。
万物始因道而生,生而复灭,不有其生,则不危殆。如川谷下流,往而不返,有所归也。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以智知人,不若自知。用智损心,自知明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以力胜人,不若自胜,自胜者强於胜人。
知足者富,
世财无限,己身有限,苟或知足,便是富有。
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强行上件之事,有志於道,不失其由,可以长久。人死之后,魂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道德不亡,可谓寿矣。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其可左右。
大道泛溢,无有涯际,不可立其左右。
万物恃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依被万物不为主,可名於小;万物归之不为主,可名於大。
万物虽恃大道而生,名立功成,不知名属於大道。万物依大道,不恃其主,故名於小。万物终赖大道为主,故名其大也。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体道,不有其名,故成可大之名。
三十五章
执大象,大道也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五音也与饵饮馔也,过客止不久住也。道出言,淡无味,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
圣人执大道,往天下而治,人多安泰。安泰之后,皆重欢乐饮馔,乐极则哀,礼烦则乱,又以道约之。欢乐似游客所止,不久便过,不如守淡静无味之道,即用不可尽也。既犹尽也。
三十六章
将欲噏之,必固张之;
先以道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先以道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先以道兴也。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先以道与之。
是谓微明。
此为返掌之道,能用此者,事无不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柔弱是水,刚强是鱼,鱼不可离於水也。利器为柔弱,治国可以示人。柔弱欲行理,道用柔弱为利器也。
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定也之以无名之朴。无名朴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自正。
大道本无为,则无所不为。王侯将有为化万物,万物被化之后,复示以浮。朴令人无为,无为则无欲,无欲则安静。王侯以安静治,则天下自然归於正道。
道德真经次解卷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