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遣明法博士於六道。〈除西海道。〉講新令。
己酉。皇親年滿者不論官不。皆入賜祿之額。
甲寅。播磨。淡路。紀伊三國言。大風潮漲。田園損傷。遣使巡監農桑存問百姓。」又遣使於河内。攝津。紀伊等國。營造行宮。兼造御船卅八艘。豫備水行也。
辛酉。參河。遠江。相摸。近江。信濃。越前。佐渡。但馬。伯耆。出雲。備前。安藝。周防。長門。紀伊。讃岐。伊豫十七國蝗。大風壊百姓廬舍損秋稼。」詔贈從五位下調忌寸老人正五位上。以預撰律令也。
丙寅。廢高安城。其舍屋雜儲物。移貯于大倭。河内二國。」令諸國加差衛士配衛門府焉。
九月戊寅。遣使諸國。巡省産業。賑恤百姓。
丁亥。天皇幸紀伊國。
冬十月丁未。車駕至武漏温泉。
戊申。從官并國郡司等。進階并賜衣衾。及國内高年給稻各有差。勿收當年租調并正税利。唯武漏郡本利並免。曲赦罪人。
戊午。車駕自紀伊至。
己未。免從駕諸國騎士當年調庸及擔夫田租。
十一月壬申。大赦天下。但盜人者不在赦限。老疾及僧尼賜物。各有差。
丙子。始任造大幣司。以正五位下弥努王。從五位下引田朝臣爾閇爲長官。
丁丑。令彈正臺巡察畿内。
乙酉。太政官處分。承前有恩赦罪之日。例率罪人等。集於朝庭。自今以後。不得更然。赦令已降。令所司放之。
十二月戊申。賜諸王卿等■樣。
癸丑。制。五位以上婦不得著夫服色。但朝會之日聽著得色已下。
乙丑。大伯内親王薨。天武天皇之皇女也。
是年。夫人藤原氏誕皇子也。
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親王及大納言已上始著礼服。諸王臣已下着朝服。
丙子。造宮職獻杠谷樹長八尋。〈俗曰比比良木。〉
戊寅。始置紀伊國賀陀驛家。
癸未。宴群臣於西閣。奏五帝太平樂。極歡而罷。賜物有差。
乙酉。以從三位大伴宿祢安麻呂爲式部卿。正五位下美努王爲左京大夫。正五位上布勢臣耳麻呂爲攝津大夫。從五位下當麻眞人橘爲齋宮頭。從四位上大神朝臣高市麻呂爲長門守。正六位上息長眞人子老。丹比間人宿祢足嶋並授從五位下。
癸巳。詔以智淵法師爲僧正。善往法師爲大僧都。辨照法師爲少僧都。僧照法師爲律師。
二月戊戌朔。始頒新律於天下。
庚戌。越後國疫。遣醫藥療之。▼是日。爲班大幣。馳驛追諸國國造等入京。
丙辰。諸國大租。驛起稻及義倉。并兵器數文。始送于辨官。
丁巳。任諸國國師。
己未。歌斐國獻梓弓五百張。以充大宰府。▼是日。分遷伊太祁曾。大屋都比賣。都麻都比賣三神社。
乙丑諸國司等始給鎰而罷。〈先是。別有税司主鎰。至是始給國司焉。〉
三月壬申。因幡。伯耆。隱伎三國。蝗損禾稼。
乙亥。始頒度量于天下諸國。
戊寅。正五位下中臣朝臣意美麻呂。從五位下忌部宿祢子首。從六位下中臣朝臣石木。忌部宿祢狛麻呂。正七位下菅生朝臣國桙。從七位下巫部宿祢博士。正八位上忌部宿祢名代。並進位一階。
己夘。鎭大安殿大祓。天皇御新宮正殿齋戒。惣頒幣帛於畿内及七道諸社。
甲申。令大倭國繕治二槻離宮。」分越中國四郡屬越後國。
庚寅。美濃國多伎郡民七百十六口。遷于近江國蒲生郡。
甲午。信濃國獻梓弓一千廿張。以充大宰府。
丁酉。聽大宰府專銓擬所部國掾已下及郡司等。
夏四月庚子。禁祭賀茂神日。徒衆會集執仗騎射。唯當國之人不在禁限。
乙巳。飛騨國獻神馬。大赦天下。唯盜人不在赦限。其國司目已上。出瑞郡大領者。進位各一階。賜祿有差。百姓賜復三年。獲瑞僧隆觀免罪人京。〈流僧幸甚之子也。〉又普賜親王以下畿内有位者物。免諸國今年田租。并減庸之半。
丁未。從七位下秦忌寸廣庭獻杠谷樹八尋桙根遣使者奉于伊勢大神宮。
庚戌。詔定諸國國造之氏。其名具國造記。
壬子。令筑紫七國及越後國簡點采女兵衛貢之。但陸奥國勿貢。
五月辛未。勅。若五世王自有辞訟須受理者。特給坐席而与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