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 ,無雲而雷。遲明有星,入月魄中。
己丑 ,出穀倉院穀二千斛,民部廩院米五百斛,大膳職鹽廿五斛,賑給左右兩京苦霖之窮民。
是日 ,於南大庭大祓。
六月,庚寅朔辛卯 ,陸奧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大瀧,卒。大瀧,從四位下-今川之孫,正六位上-濂名之長男也。少遊大學,為文章生。承和十五年,為民部少丞。齊衡三年正月,敘從五位下,為武藏介,為刑部少輔。天安元年,為大學頭,遷為宮內少輔。天安二年三月,遷為陸奧權介,不之任卒。時年五十六。
壬辰 ,雷雨。
此夜 ,左近衛大宅-年麻呂,於北野見之:「當稻荷神社空中,有兩雞相鬥,其色似赤。相鬥之間,毛羽散落。地雖相隔,見似眼前。良久而止。」此語類妖妄,而記恠也。
甲午 ,雷雨。
丙申 ,和泉國言:「霹靂。破官舍六十餘宇,民室屋卅宇,被震死者二人,傷支體者三人,拔折十圍木十九株,殘廢田苗廿許町。」
己亥 ,夜,有如流星者,經天西落。大如月,光青赤。其後,西方空中有聲,如雷二度。
庚子 ,早旦有白雲,自艮亙坤。時人謂之旗雲。
壬寅 ,地震。
癸卯 ,參議-從四位上-源朝臣-多,為伊勢守,左兵衛督如故。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岑雄,為侍從。大神朝臣-宗雄,為大監物。都努朝臣-清貞,為大藏少輔。朝原宿禰-良道,為左京亮。藤原朝臣-宜,為勘解由次官。當麻真人-真道,為大和介。紀朝臣-全吉,為美濃權介,右近衛少將、主殿頭如故。從五位上-大和真人-吉直,為安藝守。從五位下-山口伊美吉-西成,為紀伊介。橘朝臣-岑雄,為豐後守。
甲辰 ,參河國言:「守-從五位下-安倍朝臣-氏主,卒。」氏主,父-散位正六位上友上,少為遊俠,交友博徒。氏主頗善騎射,輕捷如飛。夜追捕偷兒,還為傷胸。明日尋逐,捕賊山真山。仁明天皇在東宮,徵為帶刀舍人。承和十一年二月,敘從五位下,為遠江守。被官使勘責解卻。仁壽三年正月,為參河守。秩滿後,天安元年,更復參河守。卒時年六十五。
丁未 ,雷雨。近來陽旱,炎氣盛蒸。是日加雨,河水頗溢。
己酉 ,從五位下-安倍朝臣-良行,為參河守。
大宰府言:「去五月一日,大風暴雨。官舍悉破,青苗朽失。九國二嶋,盡被損傷。又肥後國菊池城院,兵庫皷自鳴。同城不動倉十一宇,火。」
大學助-從五位下-山田連-春城,卒。春城,字連城,右京人也。曾祖-白金,為明法博士。律令之義,無所不通。後言法律者,皆咸資准的。春城,年十五入學,依未成人,於堂後聽講晉書。後嵯峨太上天皇欲令皇子-源朝臣-明成大業,而求大學生志學者,將為同學。時春城應徵,與明同房。閱覽諸子百家,遙授丹波權博士,為勉學之資。俄而太上天皇崩,春城失塗悲歎。仁明皇帝欲令春城遂本業,詔侍校書殿,賜閱御書。內藏寮日給其食,即遙授備後權少目。明年春,遷備中權少目。承和十二年夏,對策,下科。明年春,拜少外記,備中權少目如故。帝踐祚,仁壽元年,大嘗會,授外從五位下。二年正月,遙為駿河介。三年春三月,自請之任。傍吏百姓嫌其清察。時部下駿河郡有自伊豆新移神,名阿氣大神國司申官建新社,以祭祀。而禰宜祝等,增以奇異之事,詿誤國司庶人。春城到任,登時考訊,糾其訛偽。自此以後,妖言永絕。歲時祭祀而已。傍吏諸人,服其聰察。其年秋,奉使入京。明年春正月四日,諸儒改判。對策云:「尺木寸玉,非無瑕節。況於大才,古人猶泥。」仍置丁第。齊衡三年正月七日,授從五位下。天安元年二月,拜勘解由次官。同年十二月,遷玄蕃頭。天安二年二月,寢疾。病中遷任左京亮,即拜大學助,左京亮如故。京職匆劇,病不理事。因罷左京亮,以大學助卒。時年卅九。春城,雖長自寒門,而性甚寬裕,言詞正直,無所阿枉。無好小藝,不拘忌祟,頗得儒骨也。
庚戌 ,遲明。濁霧濛濛,無雲而雷。大風。
四、文德天皇崩御與葬諸田邑山陵
秋七月,庚申朔甲子 ,從四位上-源朝臣-勤,為宮內卿。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禰-佐世,為大學助。從五位下-清原真人-真貞,為內膳正。平朝臣-實雄,為彈正少弼。
是日 ,武藏國,上白雌雉一。
己巳 ,正四位下-彈正大弼-兼美作權守-正行王,卒。正行王者,贈一品-萬多親王第二子也。初與兄-正躬王,受業大學。初太上天皇有詔,徵之命直嵯峨院。天長十年三月,授從四位下,為侍從。時年十八。天皇甚寵遇之。承和五年,兼越中守。九年,遷為左馬頭。十三年,敘從四位上,轉為左京大夫。仁壽元年,除加賀守。齊衡二年,為彈正大弼。天安二年,兼為美作權守。其年,卒於官。正行性,耽文酒,日夕無怠。鷹馬之類,愛翫殊甚。
辛未 ,宣命雨師、乙訓、水主、貴布禰神等。為祈雨也。入夜,天陰小雨。
甲戌 ,小雨,良久而止。入夜亦雨。
丙子 ,天陰微雨,通宵不止。
是日 ,神祇權大祐-外從五位下-占部宿禰-業基,兼為宮主。
戊寅 ,雷雨。
庚辰 ,左右相撲司率樂人,於新成殿前,盛奏亂聲。即使左右相撲。
甲申 ,小雨。
丙戌 ,大雨。
白鷺集太政官廳版位間。記異也。
丁亥 ,陰霧。
八月,己丑朔 ,早旦陰霧,須臾天晴。
是日 ,有敕:「親王公卿及侍從,令陪於東釣臺飲宴,左近衛府間奏音樂。」酣暢之後,或起愉舞,賜祿有差。
壬辰 ,若狹國言:「兵庫鳴,如振鈴。」
丙申 ,敕賜二品-賀陽親王,帶劍。
丁未 ,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良相侍,言議於帳中。良久,賜御衣罷出。
是日 ,釋奠。殊有敕,令大學助-外從五位下-御船宿禰-佐世,為座主。
在山城國從五位下鴨川合神,預名神。
是夜 ,有雲竟天,自艮至坤,人謂之旗雲。
戊戌 ,內供奉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光定,卒。光定,俗姓-贄氏,伊豫國風早郡人也。及至弱冠,遭父母喪,服闋離俗,隱居山林。大同初,向京輦。于時有聞,叡山-最澄大師,心持慈悲,傳止觀宗。三年攀陟,住止觀院。值徒眾屈義真和尚,以為座主,令講摩訶止觀。幸得預聽。最澄大師相悲慰勞。五年春正月十四日,宮中齋會,蒙制得度。天台之度者,從此為濫觴。弘仁三年夏四月十八日,東大寺戒壇受持具足戒。其後敬問大師,學習宗義。五年,至興福寺,與義延法師,共論本宗義,頗有優美之稱。帝屢令光定,與散位-從五位下-真苑宿禰-雜物,對論經義。彼此相難,頗致俳優。帝時以為戲弄之事。最澄上建大乘戒壇之奏,僧綱相共難論,仍付光定返卻。十三年六月四日,最澄卒。後殊被許傳戒,此光定內供奉之力也。帝聞光定在山,資用絕乏,別賜乞食袋,濟山中之急。承和五年四月二日,敘傳燈大法師位。仁壽四年,奉制,起四王院。天安二年秋七月,帝聞年滿八十,恩賞殊異,施度者八人,縑八十疋,調布商布交易布各八十段,綿八十斤,錢八萬貫,米八十石。病卒,時年八十,臈卌七。光定,為人質直,不事服餝。帝悅其質素,殊加憐遇。
庚戌 ,真言宗始准諸宗,補任諸國講讀師。
辛亥 ,今宵,天皇倉卒有不豫之事,近侍男女騷動失精。
壬子 ,帝病劇彌加,言語不通。皇太子侍於嘗藥,公卿大夫候于陣頭。入夜,召文章博士-從四位下-菅原朝臣-是善,令草詔書。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良房奉敕,召左右檢非違使,除常赦所不免之外,大辟已下罪人,咸從赦免。雖事觸強竊,而非分明者,同從赦例。
是夜 ,歲星守牽牛。
癸丑 ,親王、公卿,候東釣臺。有護夜之事。
甲寅 ,詔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人心有鄰,惟惠是懷。朕以寡薄,忝臨太階,豈將巖廊為逸,恒以億兆為念。而人澆俗薄,誠淺偽深。故知方者尠,趣辟者繁。不能以仁義浸漉,以禮讓甄陶,秋典日聞於帷幄,幣罪相係于圜室。觸網履校,既可矜傷。宥過崇恩,彌切心慮。宜洽此愷澤,暢彼甿欝。可大赦天下。天安二年八月廿六日昧爽以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繫囚、見徒,咸從免除。但八虐、故殺、謀殺、強竊二盜、私鑄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布告遐邇,俾知朕意。」
是日 ,薦藥無驗,騷動殊切。諸公卿侍殿上行事,屈名僧五十人於冷然院,令讀大般若經,限以五箇日。入夜,遣諸國固關使,賜敕苻木契。即遣敕使於左右兵庫、左右馬寮,令警固甚嚴。
乙卯 ,帝崩於新成殿。左右近衛少將率近衛等,陣於東宮直曹西方。大納言-安倍朝臣-安仁,率少納言、近衛少將、主鈴等,令齎璽印樻等,奉入直曹。公卿於藏人所,議御葬事。
丁巳 ,大納言-安倍朝臣-安仁,於左近衛陣,仰左右近衛、左右兵衛,令著鎧甲。
皇太子與皇后同輦,移幸於東宮。儀同行幸,但無警蹕。
九月,己未朔庚申,大納言-安倍朝臣-安仁等,率陰陽權助-滋岳朝臣-川人,助-笠朝臣-名高等,至山城國葛野郡田邑鄉真原岳,點定山陵。〈按,底本無「九月」云云,僅書「庚申」二字。然據《日本三代實錄》,則事在九月明矣。或有所脫文乎,亦或有意不錄乎。〉
辛酉 ,夜,月蝕。
壬戌 ,始著素服。
甲子 ,夜葬大行皇帝於田邑山陵。殯葬之禮,一如仁明天皇故事。〈仁明天皇葬儀,俱見續後紀、文德實錄嘉祥三年三月條。〉但有方相氏。帝初自登宸極,垂心政事,性甚明察,能知人奸。專思天下昇平之化,不好巡幸遊覽之事。仁壽齊衡之間,頻得嘉瑞,以薦陵廟。至于禁網漸密,憲法頗峻,天下以為明。帝察察官署,屢聞補替遷除之事,吏人還懷廢罷解散之憂。又聖體羸病,頻廢萬機。撫運不長,在位已短。天之降命,蓋有數歟。于時春秋卅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