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卷三
第(3/10)页

沛縣

徐州沛縣,古沛城也。〈《史記·呂太后本紀》「乃封種爲沛侯」《正義》引。按此引有脱文,《元和郡縣志》巻十徐州沛縣云「縣所理卽秦沛城」,今據補「沛」字。〉

故留城在徐州沛縣東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張良廟也。〈《史記·留侯世家》「留侯張良者」《正義》引,又《通鑑·巻七·秦二世紀》「楚王景駒在留」注引。又《史記·髙祖本紀》「在留」《正義》引作「東南五十里,卽張良所封處」。〉

沛宮故地在徐州沛縣東南二里一歩。〈《史記·髙祖本紀》「置酒沛宮」《正義》引,又《玉海·宮室·一》引,又《通鑑·巻十二·漢髙帝紀》「置酒沛宮」注引。按唐沛縣城卽漢沛縣城,沛宮在城内,《元和郡縣志》謂在縣東南二里,此引衍「十」字,今據刪。〉

泗水亭在徐州沛縣東一百歩,有髙祖廟也。〈《史記·髙祖本紀》「爲泗水亭長」《正義》引,又《通鑑·巻七·秦二世紀》「初爲泗水亭長」注引。〉

漢張良墓在徐州沛縣東六十里,與留城相近也。〈《史記·留侯世家》「留侯死並葬黃石塚」《正義》引。〉

滕縣

除川滕縣,漢番縣,音翻。漢末陳蕃子逸爲魯相,改音皮。田褒魯記曰:「靈帝未有汝南陳子遊爲魯相,陳蕃子也,國人爲諱而改焉。」〈《史記·太史公自序》「危困鄱薛」《正義》引。〉

故薛城古薛侯國也,在徐州滕縣界,黃帝之所封。《左傳》曰定公元年薛宰云「薛之祖奚仲居薛,爲夏車正」,後爲孟嘗君田文封邑也。〈《史記·項羽本紀》「項梁乃引兵入薛」《正義》引,又《通鑑·巻二·周顯王紀》「齊王封田嬰於薛」注引及巻八《秦二世紀》「梁乃引兵入薛」注引無「黃帝」以下文。〉

孟嘗君墓在徐州滕縣東南四十二里。卒在齊襄王之時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諡爲孟嘗君」《正義》引。按,《史記·集解》引《皇覽》云「孟嘗君塚在魯國薛城中向門東。」薛城所在,《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並云「在滕縣東南四十二里」,則此引脱「東南」二字,「五」當作「四」。〉

卽亭在徐州滕縣西五十三里。〈《史記·孔子世家》「與齊戰於郎」《正義》引。〉

符離縣

徐州符離縣城,漢竹邑城也。李奇云今竹邑也。〈《史記·曹相國世家》「還定竹邑」《正義》引。〉

故相城在徐州符離縣西北九十里。《輿地志》云宋共公自睢陽徙相子城,又還睢陽。〈《史記·曹相國世家》「還定竹邑蕭相留」《正義》引,又《史記·髙祖本紀》「屠相至陽」《正義》引首十四字。〉

靈壁故城在徐州符離縣東北九十里。〈《史記·項羽本紀》「楚又追撃至靈璧東睢水上」《正義》引。按《史記·髙祖本紀》及《曹相國世家》、《正義》引《括地志》云相城在符離縣西北九十里,此靈璧不應與相城同在一起。《元和郡縣志》巻十徐州符離有靈璧故城,云在縣東北九十里、則此引「西當作「東」。〉

滑州

白馬縣

滑州故城古南燕國。應劭雲南燕,吉姓之國,黃帝之後。〈《史記·秦本紀》「衞燕伐周《正義》引。〉

黎陽津一名白馬津,在滑州白馬縣北三十里。《帝王世紀》云白馬縣南有韋城,故豕韋國也。《續漢書》、《郡國志》云白馬縣有韋城。〈《史記·曹相國世家》「圍津」《正義》引;又《史記·荊燕世家》「白馬津人楚地正《正義》引無《帝王世紀》以下文。〉

金隄一名千里隄,在白馬縣東五里。〈《史記·河渠書》「東潰金隄」《正義》引,又《通鑑·巻十五·漢文帝紀》「東潰金隄」注引。〉

衞南縣

鐵丘在滑州衞南縣東南十五里。〈《史記·鄭世家》「晉伐鄭敗鄭軍於鐵丘」《正義》引。〉楚丘,滑州衞南縣。《〈通鑑〉地理通釋·巻四·十二侯都》引。}}

白馬故城在滑州衞南縣西南二十里。戴延之《西征記》云:「白馬城,故衞之漕邑。」〈《史記·髙祖本紀》「西與秦將楊熊戰白馬」《正義》引,又《詩地理考》巻一漕引,《通鑑·巻七·秦二世紀》「武臣等從白馬渡河」注引。〉

故鉏城在滑州衞南一縣東十里。《晉地記》云:「河東有窮谷,蓋本有窮氏所遷也。」《史記·夏本紀》「帝相崩子帝少康立《正義》引。按金陵本《[[史記]]》作「韋城」,各本《[[史記]]》作「衞城」,均誤,當作「衞南」。唐滑州衞南縣卽漢晉濮陽縣地,《郡國志》東郡濮陽縣有組城,《元和郡縣志》亦列鉏城於衞南縣。}}

胙城縣

南燕城古燕國也,滑州胙城縣是。〈《史記·秦始皇本紀》「燕虚長平」《正義》引,又《通鑑·巻六·秦始皇紀》燕虚注引。〉

桃侯故城在滑州胙城縣東三十里。《[[漢書]]》云髙祖十二年封劉襄爲桃侯也。〈《史記·項羽本紀》「桃侯平皋侯皆項氏《正義》引。又《玉海·巻八·桃邢》引作「桃故城在滑州胙城縣東三十里,」按《史記·萬石張叔列傳》「衞綰代桃侯劉舍爲丞相」《正義》云「故桃城在滑州胙城縣東三十里」,當是本《括地志》,輿《通鑑》注引同,均作「三十里」,此引「四」字應作「三」。〉

靈昌縣

廷津在滑州靈昌縣東七里。《注水經》云:「黃河水至此謂之廷津。昔澹臺子羽裔千金之璧渡河,陽侯波起,兩蛟夾舟。子羽曰:『吾可以義求,不可以威劫。』操劍斬蛟。蛟死,乃投璧於河,三投而輒躍出,乃毀壁而去。示無吝意。」卽此津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正義》引。據《水經》河水《注》改。〉

酸棗縣

酸棗故城在滑州酸棗縣北十五里,古酸棗縣南。〈《史記·秦始皇本紀》「定酸棗」《正義》引,又《〈通鑑〉地理通釋·巻九·酸棗注》引。〉

匡城縣

故鶴城在滑州匡城縣西南十五里。《左傳》云:「衞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狄伐衞,公欲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餘焉能戰!』俗傳懿公養鶴於此城,因名也。〈《史記·衞康叔世家》「懿公卽位好鶴「《正義》引。〉

故蒲城在滑州匡城縣北十五里。〈《史記·孔子世家》「去卽過蒲」《正義》引。〉

匡城本漢長垣縣。〈《史記·孔子世家》「去卽過蒲」《正義》引。〉

泗州

徐城縣

大徐城在泗州徐城縣北三十里,古徐國也。《博物志》云:「徐君宮人有娠而生卵,以爲不祥,棄之於水濱。孤獨母有犬名一鵠蒼,衞所棄卵以歸,覆暖之,乃成小兒。生時正偃,故以爲名。宮人聞之,更取養之。及長,襲爲徐君。後鵠蒼臨死,生角而九尾,化爲黃龍也。鵠蒼或名後蒼。」〈《史記·秦本紀》「徐偃王作亂」《正義》引,又《史記·趙世家》「徐偃王反」《正義》引。《史記·黥布列傳》「楚發兵與戰徐僮間」《正義》引,又《通鑑·巻十二·漢髙帝紀》「戰除僮間」注引《無博物志》以下文。按《秦本紀》、《趙世家》、《正義》所引《博物志》互有脱誤,今以此引爲主,從《趙世家》、《正義》引衍「洲」字,增「名」字。〉

泗州徐城縣北三十里古徐國,卽淮夷也。〈《史記·周本紀》「東伐淮夷殘奄」《正義》引。〉

泗州徐城縣北今徐城鎭,在泗之臨淮鎭北三十里,有故城號大徐城,周十一里,中有偃王廟、徐君墓,去徐州僅五百。《郡國志》曰薄薄城。〈《路史國名紀》乙引。〉

徐君廟在泗州徐城縣西南一里,卽延陵季子掛劍之徐君也。〈《史記·呉太伯世家》「係之徐君塚樹而去」《正義》引。〉

宿豫縣

下相故城在泗州宿豫縣西北七十里,秦縣。〈《史記·項羽本紀》「氣項藉者下相人也」《正義》引,又《通鑑·巻七·秦二世紀》「下相人項梁起兵於呉」注引。按下相,漢屬臨淮;相;漢屬沛郡。唐宿豫縣爲漢臨淮郡公猶縣地,當是下相故城,《正義》引脱「下」字,《通鑑》注引不脱。〉

豫州

宜春故城在豫州汝陽縣西六十七里。〈《史記·外戚世家》「三百宜春侯」《正義》引。〉

安城故城在豫州汝陽縣東南十七里。〈《史記·秦本紀》「秦取魏安城」《正義》引,又《史記·魏世家》「秦拔我安城」《正義》引汝陽誤爲「汝陵」,十七里作「七十一里」。〉

西平故縣在豫州西北百四十里,有龍淵水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而趙亦有公孫龍震爲堅白同異之辯」《正義》引。按此西平縣指漢至唐初西平縣,貞觀元年廢,《括地志》成書時無此縣,此脱「故」字。〉

呉房縣

豫州呉房縣本漢舊縣,在州西北九十里。孟康云:「呉王闔廬弟夫概奔楚,楚封於此爲棠溪氏。本房子國,以封呉,故曰呉房。」〈《史記·項羽本紀》「封暢武爲呉防侯」《正義》引,又《史記·呉太伯世家》「封夫盤於棠溪爲棠溪氏」《正義》引。按《史記·伍子胥傳》「封夫概於棠溪」正義「今豫州呉房縣,在州西北九十里」,《項羽本紀》、《正義》同,今據補。〉

郾城縣

召陵故城在豫州郾城縣東四十五里也。〈《史記·封禪書》「南伐至召陵」《正義》引。按《魏世家》「右上蔡召陵」《正義》云「召陵故城在豫州郾城縣東四十五里」,蓋本《括地志》,《元和郡縣志》列召陵故城於郾城縣,「郊」當作「郾」。〉

故胡城在豫州郾城縣界。〈《史記·楚世家》「楚滅頓滅胡」《正義》引,又《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鄭人襲胡」《正義》引。〉

第(3/10)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入狱三年后,前妻跪求我原谅区区虐文,能难得到我爽文大男主吗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青梅竹马齐奔朝堂夺权势试婚丫鬟候春归穿成异界,狼王的他为我神魂颠倒无上神帝闪婚后,教授他宠我入骨全家要我做纨绔,我靠漫画名天下穿越:农家小女有福气高武:我都七十岁了,躺平系统什么鬼?弟子求救,我脚踏祥云开大招我已断情绝爱,你自毁根基干什么妻女死祭,渣总在陪白月光孩子庆生穿越七零,我嫁冷面军少当国医圣手通商两界,我包养了第一女战神穿越进皇室,我干了人生四大美事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打猎捕鱼采山货,养八个弟弟妹妹快穿:禁止疯批变态谈纯爱玄幻:开局顿悟无敌法残暴新兵,开局横扫战友营剑来陈平安四合院:嫂子太热情,能怪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