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罗马人的爱神。————编者
320 指天空。————编者
321 指原子。————编者
322 此处拉丁文原稿有中断。————英译者
323 指斯多葛派。————英译者
324 指分开来的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隙被填满这件事。卢克莱修驳斥那种把空气看成可伸缩的弹性流体的见解,认为即使空气有伸缩的弹性,这种弹性也必须以虚空的存在为前提。————译者
325 有人译为“润湿之于水”。————译者
326 卢克莱修此处仍是在驳斥斯多葛派。后者认为时间是本身存在的,甚至称它为一个“物体”。————译者
327 “他们”指斯多葛派。————译者
328 荷马史诗中的故事,叙述美人海伦为特罗亚王子巴里斯所拐骗,希腊人为抢回海伦发动大军远征,攻破特罗亚城。————编者
329 柏加曼指特罗亚。因为特罗亚城坚难破,希腊军伪装退去,留下大木马,马腹中藏有军士;特罗亚人将木马带进城内后,希腊军士便走出来攻占了城。————编者
330 意思就是说,那投矛者不是站在宇宙的最终点,因为所谓“终点”是可以无限地向前推进的。————译者
331 此处约漏二句,芒洛曾试图补出如下的意思:
“但空间我已讲过是无限的伸展。
所以,如果物质的总量是有限。”————译者
332 指斯多葛派的理论。他们认为一切的东西都倾向世界的中心,这种理论很像近代关于引力的观念。卢克莱修当然不能采取这种看法,因为它和伊璧鸠鲁的基本理论是矛盾的,后者认为事物的自然的运动是永远向下的。————译者
333 此句以下共八句,在卢克莱修原稿中有损坏,依芒洛意见补上大意,补上各字以〔〕号标出。————译者
334 最好的卢克莱修原稿标出此处佚失八行,芒洛在此处所提出的猜测大意是:
“……由自然所供给,
可见他们的思想本身不能调和。
所以,必须有一无限的物质的储备。”————译者
335 所谓上升,并不是逐步加速而是逐步变慢,终于达到人的眼睛所能见的适当的速度。————译者
336 就是说,每一个原子固然是由它的各部分组成的,但这些部分只能作为部分存在,不能不以这个资格而存在。因此,每一个原子乃是不可分的、单一的。————译者
337 此处所佚失的行数似不少。卢克莱修可能在此处先说出了原子速度的另外一些理由,然后解释原子如何借它们的运动把事物创造出来并加以解散;下面接着的两句,看来像是佚失的这一段的结论。这两句就是说使一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是众多原子的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原子的运动的结果。————译者
338 卢克莱修认为向上的运动永远是外力的结果,即使在原子中间,向上的运动也只能由于冲突的结果才发生。例如,当一个原子被挤压在另外两个原子之间因而向上飞射的时候。————译者
339 卢克莱修认为在真空里面,一切东西都以同等速度落下。————译者
340 “角灯”可能是用一种透明的兽角薄片作成的灯,既能透光,又能挡雨水。————译者
341 卢克莱修认为,声音正像视觉和气味,乃是由于对象放出了许多微粒透进耳朵而引起的。————译者
342 这个插入语是对天起誓以表确信的意思。————译者
343 意即痛苦、快乐、不安……等感觉归根到底乃是原子的冲撞引起的。————译者
344 钻进身体的如烟之类,因为烟会刺激眼睛流泪;穿透石头的指火焰,因为火能把石头烧红变碎。————译者
345 此处原稿有损坏,括弧内是根据布里格尔(brieger)译本辑补的。————译者
346 此处佚失的一行,贝里认为可能是如下的意思:“原初物体并不具有任何颜色。”————译者
347 所谓“古老的界碑”就是定律。————译者
348 以上几句所写的,大概是罗马人处理死尸的方式。————译者
349 这是爱比克泰德的学生阿里安辑录的一个爱比克泰德学说摘要。————编者
350 指我们的思想、意志等。————编者
351 指我们的身体、财产、名誉、地位等。————编者
352 指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并不害怕,泰然服刑的故事。————编者
353 指神的智慧。————编者
354 这是阿里安所记录的爱比克泰德的言论。————编者
355 风神。————译者
356 希腊神话中的通报神,他的神杖一指,坏的东西就变好。————编者
357 指有规律的宇宙。————编者
358 奥勒留是罗马帝国皇帝,他的全名是:马尔可·奥勒留·安托宁。————编者
359 这地方的原文可能有误。————编者
360 希腊人的药神。————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