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指结合。————编者
108 指眼睛。————编者
109 指火。————编者
110 依第尔斯辑补。————编者
111 依第尔斯辑补。————编者
112 即水银。————编者
113 依柏奈特辑补。————编者
114 依第尔斯辑补。————编者
115 似指老师的教训。————编者
116 即荷马史诗中的特罗亚城。————编者
117 即公元前460——前457年。————编者
118 即公元前470——前469年。————编者
119 指德谟克里特。————编者
120 “原子”在希腊文即“不可分”的意思。————编者
121 指星辰。————编者
122 德谟克里特的母邦阿布德拉的居民在古代以愚蠢著名。————编者
123 意即实事求是地去做,会达到伟大的目的。————编者
124 此处原文有脱漏。————编者
125 此条各本互有出入,此处依第尔斯。————编者
126 σφιστοι,原义即“智慧的人”,指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希腊职业教师,他们教人辩论和修辞,以便参加政治活动。旧译作“诡辩学派”。其实智者并非都是诡辩之徒,早期的普罗泰戈拉甚至富于唯物论的精神,只是具有相对主义的看法;晚期的末流智者才成为指黑为白的诡辩之徒。通称智者为诡辩家是不妥当的,所以按原义译为“智者”。————编者
127 即公元前440——前438年。————编者
128 下面简称苏。————编者
129 下面简称泰。————编者
130 希腊的冶金之神。————编者
131 希腊的神使、通报神。————编者
132 指智者末流。————编者
133 指智者末流。————编者
134 即阿波罗,太阳神,同时也是智慧之神。————编者
135 传神谕的女巫。————编者
136 凭埃及的神犬。————编者
137 赫尔库勒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力大无穷,做了许多异常巨大的工作。此处喻苏格拉底费尽了气力东奔西走去察看别的著名人物是否智慧。————编者
138 苏格拉底自称心中有一个声音,在他犹疑的时候告诉他应当怎样做,他称之为“灵异”(δαιμν),即守护神之意。————编者
139 安尼都等人是控告苏格拉底的原告。————编者
140 下面简称美。————编者
141 下面简称苏。————编者
142 指越狱逃往异邦。————编者
143 希腊神话中撑天的大力士。————编者
144 即“美”、“善”、“大”等的理念。————编者
145 即理念。————编者
146 即“二”、“一”等的理念。————编者
147 即“二”、“一”等的理念。————编者
148 即多数的个体事物。————编者
149 古希腊人把太阳和星辰都看成神。————编者
150 谜语的内容是:一个男人又不是男人(太监),看见又没有看见(朦胧地看见)一个鸟又不是鸟(蝙蝠)待在树枝又不是树枝(芦秆)上,用石头又不是石头(浮石土块一类的东西)打它又没有打它(打但没有打着)。————编者
151 “哲学家”按希腊文意即“爱智者”。————编者
152 苏格拉底把辩证法比作主要乐曲,而把前面所谈的各种学习比作前奏曲,因为它们只是学习辩证法的准备。————编者
153 这里指的是“国家”篇第七章里所讲的那个寓言中的人,他原来被拴在地洞里,只看到火光的影子,被释放以后才逐渐看到火光,最后爬出洞来才看到太阳。柏拉图用这个寓言(即所谓“洞喻”)来说明人从惑于不真实的个别事物进到认识真实的理念的过程。他把事物的世界比作地洞,把只认识事物的人比作锁在地洞里的犯人;在洞口上面有一些类乎木偶戏的表演,借洞口的火光把它们的阴影投到洞壁上,这个犯人所看到的就只是这些阴影。等到这个人被释放了之后,转过头来,才看到这些木偶,看到火光,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不过是这些东西的阴影。等到他爬出洞来之后,才看到真正的事物,看到太阳,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木偶之类的东西,以及所看到的火光还不是真实的,还只是这些东西的影像、摹仿。洞外事物之于洞里阴影正好像理念之于事物一样,是更真实的,而太阳光之于感觉世界也正像善的理念之于理念世界一样,是最高的、最真实的。————编者
154 即上页注b中的寓言。————编者
155 即非人为的。————编者
156 即眼睛。————编者
157 即太阳。————编者
158 即善的理念。————编者
159 这里是把没有学过辩证法的人比作几何学上的对角线,这种人是和统治不相称的,就像对角线是一个无理量,是除不尽的一样。————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