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流水潺潺,击打乱石。谭如意总算从乱麻一团般的混沌中省过神来,她额头紧紧着沈自酌的胸膛,低声道:“我不会寻死的,过去多难都挺过来了。”
谭如意脸颊一热,低垂着头,一下一下踢着脚下的石子。
谭爷爷长叹一声,“小沈,让你看笑话了。”又看向谭如意——她眼睛肿得像两只核桃,“如意,你听我说,今后你爸再找你有什么事,千万别理他。随他说什么做什么,你只当没他这个父亲。你好不容易找着好归宿,别让这么一个人给毁了。”
谭如意晾完衣服以后,站着吹了一会儿风。忽听见身后推门的声音,回头看去,却是沈自酌过来了。他比谭吉高了三四公分,谭吉的t恤穿在他身上,倒不显得十分局促。只是下面穿着条宽松马裤,脚里靸着双人字拖,十分不符合他平日的形象气质。
沈自酌抬起目光,望着远处的群山,“我并不那么乐意答应,但也并非十分抗拒。大约是看你总在逞强,所以忍不住想帮一把。我见过很多的女生,跟你一般年纪的都几乎没有经历过风浪,遇到过的最大挫折,无非就是同闺蜜吵架、跟男朋友分手了。”
谭爷爷将楼梯间的灯打开,三人走去楼上。
吃完之后,沈自酌牵着她往回走。谭如意脚步一顿,“我暂时不想回去,让爷爷看见了,又要伤心。”
“小沈,要我说啊,还是得想别的办法。其实这事儿也不急,只要你有这份心,证迟点领早点领都是一回事,你们越着急,他反而越不肯给……”
谭如意却哭得更大声,抽抽搭搭地说:“谁说你不会说话,分明是太会说话了。”
“所以,沈太太,别哭了。我没带衣服过来,就身上这一件。”
沈自酌安抚道:“您别着急,户口本都是小事,我一定稳妥解决。”
谭爷爷站在楼前,焦急等着,每有人经过,都要伸长脖子看一眼。不知道等了多久,终于看见了沈自酌和谭如意并肩而来的身影。他心里大石总算放下,飞快走过去,虽是责备,到底还是担忧居多,“如意你这个孩子!出什么事儿都好商量啊,这么无声无息躲起来……”
沈自酌将她手拿下来,顺势揽入自己怀里,一只手按在她背后,安抚似的轻轻摩挲,“别哭,你一哭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太会说话,说这些只想告诉你。不管领没领证,你都是我名正言顺的妻子,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
“从记事起,我就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脾气并不太好,平日总有磕磕碰碰的时候。每次吵完架,爷爷总会削一只苹果,低声下气去跟我奶奶道歉。两个人相互扶持半个多世纪,养育了三个孩子,逢年过节全家团聚,也称得上是儿孙满堂。”
沈自酌停下脚步,看着谭如意,目光灼灼,“我说过,很多事我自己也不清楚,如果想清楚了,我会告诉你。目前我十分肯定清楚的是,我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每天一睁眼就能看见你;回家能吃到你亲手做的菜,为你分担压力洗两只碗;看电视的时候,身旁有人可以聊天。如果你愿意并且做好准备的话,我还希望未来能有一个或者两个我们的孩子,将他们抚养长大,渐渐我们也老了,就像我爷爷跟奶奶一样。”
他每说一句,谭如意鼻子就酸一分,心里五味杂陈,浪潮似的翻涌,分不清是甜蜜更多一些,还是难受更多一些。到最后,眼眶里盈满明晃晃的泪水,她伸出手指揉了一下,使劲抽了抽鼻子,想说什么,张了张口,却是发不出声,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棉花。然而眼泪却再也止不住了,只好抬手紧紧捂住嘴。
沈自酌在前,谭如意被他紧紧牵着,亦步亦趋。走到了桥的另一端,沈自酌拐了个弯,牵着她沿着阶梯走下河岸。河畔散落着细碎的石子,流水在月光下发着微光。
“喝了碗稀饭。”
谭如意急忙道歉,“爷爷,对不起,让你操心了。”她刚刚哭过,还有些瓮声瓮气。
沈自酌顺着她手指看过去,红色的霓虹灯在夜里格外显眼,然而前两个字灯管坏了,“顺泉”成了“川日”。
谭爷爷急忙摆手,“别管我了,你跟小沈吃了没?”
沈自酌掏出一包纸巾,抽出一张递给谭如意。谭如意接过,不好意思地别过脸去擤了擤鼻涕。
谭如意没吭声,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尽看到儿子坑老子的,如意的爹倒好,反过来了!也怪我,教出这么一个狼心狗肺的东西,连自己亲闺女的幸福都不顾念。”
沈自酌牵着她,沿着大桥走回街上,走了一阵,看见一家面馆。点了两碗酸辣粉,在塑料雨棚下寻了张干净桌子坐下。不一会儿热腾腾的汤粉就端了上来,沈自酌掰开一双筷子,塞进谭如意手中。
他顿了顿,低头看着谭如意,“你就是这个外力。”
天台上晒着豆角等一些干货,空气里飘散着阳光晒过之后浓烈的气息。小镇群山环绕,恰在南边开了一道口子,加之有河流经过,夏天晚上太阳落山以后,风吹进来,很快便凉快下来。
沈自酌想了想,“行,我想别的办法。”
流水拍打青石,汽车擦过地面,谁家在唤孩子回家吃饭……声音隔得极远,模模糊糊,像是在另一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