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摇头。
“不用了陈老师,乘地铁方便,行李也轻……”
陈知遇一笑,向苏南道了声谢,让她先坐下,会议结束以后,请她吃顿便餐。
几句话,避重就轻绕开了对苏南的点评。
垂头丧气,一直到了餐厅。
论坛持续两天,一共分四场,第一场是学生代表发言。三位学生都发言完毕之后,由本场的主持提问点评。
“这个季节,烟尘柳絮,也没什么可看。冬天来吧,雪景不错。”
“哦,你好,”陈知遇合了书页站起身,向苏南伸出手,“林老师跟我说过了。”
周六上午,院办报告厅。
“选了那正好,陈老师不熟悉我们学校,你给他当助教吧。”
沉默一霎,陈知遇转头看她,笑了笑,“回去可别跟林涵打小报告。”
“陈老师。”
出了院楼,陈知遇停下脚步,苏南也赶紧跟着停下。
苏南这才从自己思绪里回过神来,一抬头,恰好与陈知遇视线对上。
她愣了下,“……好的,涵姐。”
他这车看着有些年岁了,还是手动挡的,如今市面上的车,多已换成了自动挡。车里收拾得一干二净,没放什么香,就一股干燥的气息。
忙说不用。
陈知遇手肘撑着车窗,点了支烟,不带什么情绪地“嗯”了一声。
从崇城回来之后,苏南继续自己索然无味的研究生生活。每周看书,做读书报告,给导师打杂,周末做考研辅导赚点外快。
陈知遇车开得稳,打灯变道丝毫不错。
“我和林涵同学十年,要是点评了,恐怕我跟她的同学关系今天就得破裂。”
“选没选?”
陈知遇看过来,微微一笑,有些风流云散的意味,“仰仗你多帮忙了,苏南同学。”
苏南不由坐直身体。
陈知遇先点评了另外两位学生的论文,提了几个问题,“……接下来是苏南同学的报告……”他顿了一下,“……关于群体动力学的研究已有很多,这里我就不提什么具体的问题了。这次论坛让我看到了传播学的新生力量的新视野和新角度,对我也很有启发……”
苏南身体略靠向车门这侧,与陈知遇拉开了些距离。
四下潮湿阴暗,头顶一排白色灯光,延伸到远处,只剩下一到发亮的线。
她点点头。
他听见开门声时,抬起头来,从镜片后面,投射来两道平淡的目光。
苏南有点蒙。
其实没选,上午看见《传播学思潮》下面紧跟着的“陈知遇”三字,她就下意识绕开了。
苏南赶紧伸手与他握了握,又把背在背上的书包卸下来,从里面掏出个纸盒子,“这是林老师托我给您带来的。”
苏南点头。
陈知遇下了判断,转身继续往前走。
说不难堪,肯定是假的。
陈知遇接过,“这么沉?”
她不由地放轻脚步,当自己是缕幽魂,悄无声息地走远了。
苏南解释:“林老师说,寄快递她不放心。”
“那可能是块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