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卷第七
第(3/6)页

○虚空龙神者。修德行檀。不依正念。急性好瞋故。

○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故。在天上空中地下。

○乾闼婆者。好施有瞋。献伎乐故。

○阿修罗神者。志强。喜施。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伪。作诸邪福故。

○迦娄罗神者。先修大舍。高心凌物故。

○紧那罗神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诸邪行故。

○摩睺罗伽神者。布施护法。性好瞋恚故。如是皆由依附邪师。以邪乱正。俱谓是道。以自建立。(受函八卷)。

○外道妄立从兹始  ○调达仇酬自尔端

央掘魔罗经云。佛告文殊。世间建立外道因缘。往劫有佛。名拘孙陀跋陀罗。出世。无外道名。唯一大乘法欲灭。时。有一比丘。名曰佛慧。时有善人施无价衣。猎师见之。生劫盗心。夜将比丘至深山中。坏身裸形。悬手系树。有采花婆罗门。见彼比丘。先着袈裟。而今裸形。必知袈裟。非解脱因。自悬苦行。是真学道。彼人即舍衣拔发。作裸形沙门从是而起。尔时比丘自得解缚。即取树皮。赤石涂染。以自鄣蔽。结草作拂。用拂蚊虫。又有婆罗门。见已念言。是比丘。舍先好衣。着如是衣。捉如是拂。当知是解脱道。即学彼法。出家婆罗门从是而起。时彼比丘。暮入水浴。因洗头疮。即取水衣。以覆疮上。取牧牛人所弃弊衣。以覆其身。时有樵者。见已念言。是比丘。先着袈裟。而今悉舍。必知袈裟非解脱因。被发弊衣。日夜三浴。修习苦行。当知是解脱道。即学彼法。苦行婆罗门从是而起。比丘浴已。身体多疮。蝇蜂唼食。即以白灰处。处涂疮。水衣覆身。时有见者。谓言是道。即学彼法。灰涂婆罗门从是而起。时彼比丘。然火炙疮。疮转苦痛不能堪忍。投岩自害。时有见者。作是念言。是比丘先着好衣。今乃如是。当知然火投岩。是解脱道。投崖事火从是而起。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犹如鹿渴于炎水想。追逐乏死。正法灭时。因彼比丘。非法法想。亦复如是。(量字函第四卷)。

宗镜云。外道派出枝流。至佛出时。有六大师。谓富兰那。迦叶姓也。计不生不灭。末伽梨拘赊梨子。计众生苦乐。无有因缘。自然而尔。删阇夜毗罗胝子。计众生时熟得道。八万劫苦尽自解脱。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粗衣也。计罪报之苦。以投崖拔发代之。迦罗鸠驮。迦旃延。计亦有亦无。犍阤若提子。计业所作定不可改。犊子计色是我。离色有我。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合二十身见(驾字函第六卷)。

○华严会上。第二十一位知识遍行外道。告善财言。阎浮提内九十六众。各起异见。而生执着。我悉于中。方便调伏。令其舍离所有诸见。乃至普及十(方世)界。悉亦如是。(首字函第七卷)。

经律异相云。诸比丘启佛。调达有何重嫌。怀结乃尔。佛云。不但今生。世世如是。往世有梵志女。端正姝妙。诸梵志法。凡欲处女与明经者。请诸同学。五百之众。供养三月。察其所知。时五百中一人。博达而年朽耄。面丑眼青。父母忧愁。女亦怀恼。于时远方有一梵志。少俊姝好。闻彼欲处于女。寻往难问。五百梵志。皆穷无词。父母与女。喜纳为婿。年尊梵志曰。伤我年高。勿夺其妇。但我所得施遗之物。悉回与卿。年少答曰。不可越法以从人情。我应纳之。其年老者心怀毒恶。即相毁辱。世世所在。与卿作冤。佛告诸比丘。尔时老梵志。今调达是。少梵志。我是。女瞿夷是。

○又云。昔有比丘调达。聪明广学。十二年中。坐禅入定。复意转退。渐生恶念。着世利养。至世尊所。礼足白言。愿说神足之道。佛告。神足且置。何不学四非常义。调达次往舍利弗。及目连所求神足道。亦皆语曰。止止。始行之人。先学四非常。复修四禅。乃得神足道耳。调达怒不见教。问弟阿难。乃与说之。调达闻已专心一意。以粗入微。复从微起。还至于粗。以心举身。以身举心。身心俱合。渐渐离地。初如胡麻。转如胡桃。渐离地际。从地至床。从床至屋。从屋至空。在虚空中。作十八变。涌没自由。化作婴儿。在阿阇世太子膝上。作诸变化。日给五百釜食。时诸比丘。以此白佛。佛答。汝等勿贪调达供养。调达自陷。亦陷他人。二俱堕罪。如芭蕉树。愚人求实。不能克获。(舍字函第一卷)。

○调达害佛而反伤  ○暴志加佛而自败

举法句经云。调达与阿阇世王。共议毁佛。即敕国人不得奉佛。调达白王。明日请佛入城。饮五百象醉。令蹋杀之。吾当作佛。教化世间。王往请佛。佛知其谋。答言大善。明日食时。佛领众入城。是时醉象搪揬墙壁。折败树木。一城战栗。象齐趣佛。佛举五指。为五师子。同声俱吼。震动天地。醉象伏地垂泪悔过。王及臣民。莫不惊肃。王白佛言。禀性不明。信彼谗言。兴逆造恶。愿垂大慈。佛告王民。世有八事。兴长诽谤。皆由名誉。以致大罪。何等为八。利。衰。毁。誉。讥。称。苦。乐。自古及今。鲜不为惑(同上卷)。

举出生经云。佛游舍卫国。波斯匿王。请佛及僧。有比丘尼。名曰暴志。木魁系腹。犹似怀妊。乃牵佛衣。汝为我夫。从得有娠。不给衣食。天人四众莫不惊惶。三界之尊。降伏诸邪。明超日月。不可污染。时天帝释。化作一鼠。啮彼魁绳堕地。众会睹之。瞋喜交集。怪其所以。王瞋此尼。谤于大圣。掘地倒埋。佛喻勿尔。是吾宿罪。过去世时。有客卖珠。大而且明。一女就买欲成。有一男子倍价争之。女复从求。毕竟不与。心怀瞋恨。愿我在在所生。当报汝冤。时男子则我是。女者暴志是。此自往缘。非特今也(同上函第三卷)。

○调达虽逆陷泥犁  ○如来复赞为知识

智度论云。提婆达多(调达异名)种种变态。动王子心。立大精舍。得大供养。而徒众鲜少。提婆达多自念。我有三十相。减佛未几。直以弟子未集。若大众围绕。与佛何异。如是思惟。生心破僧。得五百弟子。后舍利弗。说法教化。僧还和合。提婆达多。便生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以杵遥掷。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华色比丘尼呵之。复拳于尼。尼即眼出而死。作三逆罪。复与邪师富兰那外道等为亲厚。断诸善根。复以恶毒。着指抓中。欲因礼拜。以中伤佛。往而未到。于王舍城。地自然裂。火车来迎。生入地狱。(德字函第四卷)。

大乘十法经云。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白佛言。云何可取提婆达多是善知识。复是如来久远亲近。是怨家者。佛告。善男子。若无提婆达多善知识者。不显如来诸佛功德。(服字函)。

○波旬几处作威来  ○伎俩尽时归向去

因果经云。菩萨将成道时。魔王恐诸众生皆归。空我境界。持箭以射。菩萨不动。箭化成花。复令三女供给。以乱定意。菩萨不纳。三女忽然咸变陋形。不能自复。魔王前白菩萨。汝若不乐人间受乐。我舍天位。及五欲具。悉持与汝。菩萨答言。汝于先世修少施因。今故得为自在天王。此福有期。要还下生。沉溺三涂。非我所须。我昔曾以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而用布施。不可称计。求无上道。汝今不应恼乱于我。魔王惭怖还宫(辞字函第三卷)。

月藏经云。佛在大集会上说法。魔王波旬。亦作神变。复无能为。即说偈曰。

我今归依佛世尊。从是终不起恶心。瞿昙心定容恕我。我当守护佛正法。

(陶字函第二卷)。

婆沙论。问。何故名魔。答曰。断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害自身故名魔(魔秦言杀)何故名波旬。答曰。常有恶意。成就恶法。故名波旬(波旬。秦言恶也)。○(规字函第二卷)。

入道品

○分别善根三等异  ○良由种子尔多差

婆沙论云。善根有三种。一福分善根。二解脱分善根。三达分善根。福分者。能作人天种子。若在人中。生豪贵家作轮王等。若在天中。作帝释魔王。梵王等。解脱分者。能作解脱种子。决定不退。因必至涅槃。达分者。谓暖法至世第一法(分字函第五卷)。

○创能一植解脱因  ○极速三生方入道

顺正理论云。诸有创植顺解脱分。极速三生。方得解脱。谓初生植顺解脱分。次生成熟。第三生起顺决择分。即入圣道。(雅字函第一卷)。

○随信行人从闻入  ○随法行人乃慧修

毗婆沙论云。若信他言入圣道者。名坚信。若自思惟入圣道者。名坚法。以定入圣道者。名坚信。以慧入圣道者。名坚法。(规字函第二卷)。

毗昙心论云。随信行非利。是信他法得行义也。随法行利根。是智慧。不信于他义也。未离欲界。欲趣向于初果。名向须陀洹果。(都字函第三卷)。

婆沙论云。随信随法行人。超越异生地。未得预流果。问何故名异生地。答。一切圣者。皆名同生。此异于彼。故名异生。(离字函第五卷)。

○少善为何能解脱  ○一心回向证菩提

婆沙云。有人以一抟食施。能种解脱分善根。至有能作般遮于瑟(此云五年一大会也)而不能种解脱分善根。或有持一日斋。能种解脱分善根。至有终身持戒。而不能种解脱分善根。或有诵持一偈。能种解脱分善根。至有善通三藏文义。而不能种解脱分善根。何以故。若以此事回向解脱涅槃。永离生死。有如是勇猛心者。是则能种解脱善根。若不如是回向。虽多布施。终身持戒。广学多闻。而不能种解脱善根。有近有远。近者前身中种。此身成熟。来身解脱。远者曾种。经那由他世受身。而不能生达分善根。声闻所得解脱分善根。可回向趣辟支佛。辟支佛所得解脱分善根。亦可回向趣佛。(分字函第五卷)。

○戒定慧初离缚结  ○闻思修后观门开

解脱道论云。戒定慧。谓解脱道。戒者威仪义。定者不乱义。慧者知觉义。解脱者离缚义。复次戒除恶业垢。定除缠垢。慧除使垢。又以三种善伏道。谓初中后善。以戒为初。以定为中。以慧为后。云何戒为初善者。有精进人。成就不退。以不退故喜。以喜故踊跃。以踊跃故身猗。以身猗故乐。以乐故心定。此谓初善。定为中善者。以定如实知见。慧为后善者。已如实知见猒患。以猒患故离欲。以离欲故解脱。又以戒除恶趣。以定除欲界。以慧除一切有。(背字函第一卷)。

发菩提心论云。修习禅观。由三法生。谓闻思修慧。云何闻慧。如所闻法。心常爱乐。无有猒足。云何思慧。思念观察一切有为法。如实相。谓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念念生灭。不久败坏。即生猒离趣佛智慧。云何修慧。谓离欲不善法。渐次修入。(命字函)。

○一贯显宗之全章  ○备见历修之有序

(自此入修不净息念二观渐起暖顶忍世第一法四种加行之功也)。

显宗论云。已先安住清净尸罗。及闻思修。将趣见谛。由何门入。于是即说颂曰。

入修要二门

不净观息念  贪寻增上者  如次第应修

论曰。修行多种。依二门入。一不净观。二持息念。且不净观治贪。息念治寻。先辩不净观相。颂曰。

为通治四贪  且辩观骨锁  广至海复略

名初习业位  除足至头半  名为已熟修

系心在眉间  名超作意位

论曰。修不净观。正为治贪。略有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对治四贪。依二思择。一观内尸。二观外尸。利根者。先于内身皮为边际。足上顶下。周遍观察。令心厌患。若钝根者。烦恼猛利。难可摧伏。藉外缘力。方能制治。故先明了观察外尸。渐令自心烦恼摧伏。谓彼初观外尸时。先起慈心。往施身处。观外尸相。以况内身。彼相既然。此应亦尔。应修八想。伏治四贪。为治显色贪。故修青瘀想。及黑赤想。为治形色贪。故修被食想。及分离想。为治妙触贪。故修破坏想。及骸骨想。为治供奉贪。故修胖胀想。及脓烂想。惟缘骨锁。修不净观。通能伏治如是四贪。约所修行。说有三位。一初习业。二已熟修。三超作意。且修不净观时。应先系心于自身分。或于足指。或于眉间。或鼻额中。随所乐处。专注不移。最初系心。假想自身足指等处。下至能见锁裹白骨。由胜解力。渐广渐增。乃至具见全身骨锁。观行未成。但由想力。观行成已。便由慧力。此位未成。故由想转。见全身已。复方便入缘外白骨不净观门。谓为渐令胜解增故观外骨锁在己身边。渐遍一床。一房一寺。一园一里。一邑一国。乃至遍地。以海为边。于其中间。骨锁充满。于所广事。渐略而观。乃至惟观自身骨锁。齐此渐略不净观成。名初习业位。为令略观胜解渐增。于自骨中。复除足骨。渐次上至除头半骨。思惟半骨。系心而住。齐此转略。不净观成。名已熟修位。为令略观胜解自在。除半头骨。系心眉间。专注一缘。湛然而住。齐此极略。不净观成。名超作意位。应知至此。不净观成。以无贪为性。诸所应为皆究竟故。次辩持息念者。颂曰。

息念慧五地

缘风依欲身  二得实外无  有六谓数等

论曰。阿那者。谓持息入。是引外风。令入身义。阿波那者。谓持息出。是引内风令出身义。又说。阿那者。能持来。阿波那者。能持去。出入息念。能持身风。谓胎卵位。先于脐处。业生风起。穿身成穴。如藕根茎。最初有风。来入身内。乘兹口鼻。余风续入。此初及后。名入息风。内续风出。名出息风。如锻金师。开橐囊口。自然风入。入已按之。其风还出。风性法尔。实无入出。如是因显风义。正明二息。持息念故。定慧得成。此念所依。惟通五地。谓依欲界静虑。中间及初二三静虑。近分由此。但与舍根相应。为对治寻修此念。具有其六。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且数谓系心数。入出息。从一至十。不减不增。恐心于境。极聚散故。中有三失。一数减失。二数增失。三杂乱失。复有三失。一太缓失。二太急失。三散乱失。若十中间。心散乱者。复应从一次第数之。终而复始。乃至得定。凡数息时。应先数入。以初生位。入息在先。乃至死时。出息最后。如是觉察死生位故。于非常想渐能修习。随谓系心。随入出息。念入出息。为短为长。为远至何。复还旋返。随彼息入。行至喉。心脐。髋髀膝。胫腂足指。念恒随逐。止谓系念。惟在鼻端。或在眉间。乃至足指。随所乐处。安止其心。观息住身。如珠中缕。观谓观察此息风已兼观息。俱大种造色及依色住。心及心所。具观五蕴。以为境界。转谓移转。缘息风觉。安置后后胜善根中。谓念住为初。至世第一法。净谓升进八见道等。为后名转尽智等。方名净息相(自字函第九卷)。

○修入二门。心得定已。复何所修。颂曰。

依已修成止  为观修念住  以自相共相

观身受心法

论曰。已修成止。以为所依。为观速成。修四念住。以自相共相观身受心法。谓修观者专心一趣。分别此法。与所余法。有差别义。名观自相。分别此法。与所余法无差别义。名观共相。复次观自相者。谓观察身诸处别相。观共相者。谓观诸处同是身相。如是观身不净。治于不净。谓净颠倒。观受是苦。能治于苦。谓乐颠倒。观心非常。能治非常。谓常颠倒。观法非我。能治非我。谓我颠倒。如人已观粪体不净。亦不欣乐从粪所生。是故已观身体不净。于五取蕴。皆不欣乐。便能总伏后三念住。如是能顺决择思所成摄善根。说已。即修所成生何善根。而说颂曰。

第(3/6)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问九卿都分家了,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东瀛大物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简行诸天武极第一婿应天认亲,半路杀出一个朱元璋九渊剑主珠联璧合华娱:重生的我直接统领影视歌禁止悔婚:京圈大佬低声诱哄!天降奶包,他们说我是太后命新婚夜被赐死?火爆医妃她有喜了!穿越后,身为机械天才的我一心进步一孕傻三年,谢总拿我当祖宗!心动!沉沦!娇娇被娇宠了六年后,她带三个奶团炸翻全球七零娇妻太会撩,残疾老公甜蜜蜜让你卧底,没让你关心女总裁分手后掉马,沈小姐才是京圈大佬不复婚不回头,豪门弃妇独美改嫁京圈太子爷,前夫哭红眼求我别嫁阮小姐又软又娇,腹黑大佬哄不停虐我上瘾?权臣上门求娶,将军你算老几七零换亲后,做反派大佬的心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