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卷第三
第(5/7)页

般若经云。菩萨修二种忍。圆满无相忍波罗蜜多。谓安受忍观察忍。安受忍者。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菩提于其中间。假使一切有情之类竞来呵毁凌辱。复以刀仗加害。是时菩萨为满安忍波罗蜜多。不生一念忿恨。亦复不起加报之心。但作是念。彼诸有情。深可哀悯。增心烦恼扰动其心。不得自在。于我发起如是恶业。但应自责。不应瞋彼。观察忍者。思惟诸行如幻不实。不得自在。亦如虚空。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皆不可得。唯是虚妄分别而起。谁呵毁我。谁凌辱我。谁加害我。谁复受彼凌辱加害。皆是自心虚妄分别。我今不应横起执着。如是名观察忍。(昆字函第七卷)。

又无生法忍。谓令烦恼毕竟不生。及观诸法毕竟不起。微妙智慧常无间断。(结字函第六卷)。

达我幻身本非有  任他挥剑忍何来

传灯云。师子尊者。因罽宾国王秉剑于前云。师得蕴空不。曰。已得蕴空。曰。既得蕴空。离生死不。曰。已离生死。曰。既离生死。就师乞头。得不。云。身非我有。岂况于头。王便斩之。白乳涌高数尺。王臂自堕。(振字函第二卷)。

精进品

浪随生死骨堆山  要脱轮回力学佛

修行道地经。佛云。自见宿命。从无量劫往反生死没。积身骨。过须弥山。其髓涂地可遍天下三千世界。其血流堕多于古今天下普雨。但欲免斯生死之患。昼夜精进。求于无为。(要字函第八卷)。

称赞出家求正觉  良由精进可办成

菩萨本行经云。佛在给孤独园。见诸比丘。身心懈怠。告阿难言。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则不能离生死之苦。一切众事。皆由精进而兴。在家精进衣食丰饶。居业益广。出家精进。道行皆成直至成佛。皆由精进。而得成办。(器字函下卷)。

弥勒先修四十劫  释迦后进一期超

弥勒所问经。佛语阿难。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于无上正真之道。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珍宝。三者国土。四者妻妾。五者子息。六者血肉。七者手足。八者头目。九者髓脑。十者身命。以此十事。疾得佛道。(传字函第一卷)。

积功因地历三祗  翘赞底沙超九劫

阿毗达磨论云。世尊因地。为菩萨时。初无数劫。首逢释迦牟尼佛。我为陶师。于彼佛所。初发净心。涂以香油。浴以香水。设供养已。发弘誓愿。愿当作佛。一如世尊。故今如来。一一同彼。第一劫满。逢事宝髻等七万五千佛。第二劫满。逢事燃灯等七万六千佛。第三劫。逢事胜观等七万七千佛。菩萨精进。于底沙佛时。合十指掌。翘于一脚。以一伽陀。七日七夜称叹彼佛。便超九劫。(自字函第四卷)。

此伽陀曰。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帐字函第四卷)。

海抒令枯取失珠  神惊勇锐持还彼

佛本行集经云。佛告诸比丘。昔有商主。入海采宝。得一贵重摩尼之珠。复堕海中。时彼商主。即持一杓发勇猛心抒大海水。欲令干竭取所失珠。

海神念言。此人愚痴。即说一偈。

○世间多有众生辈。为贪财利种种为。我今见汝为愚痴。更无有人过汝者。八万四千由旬海。今欲以杓抒令干。困乏徒自丧一生。所抒未多命便尽。所抒之水如毛滴。此海广大而甚深。汝今无智不思惟。耳珰欲取须弥作。

○尔时商主。复向海神而说偈言。

○天神此为不善言。乃欲遮我干竭海。神但定意正观我。不久抒海当令空。我无价宝堕此中。是故要枯大海水。水若尽底还获宝。得已当回归向家。

时彼海神。心生恐怖。此人如是精进勇猛。抒此海水。必当竭尽。即还宝珠而说偈言。

○凡人须作勇猛心。负檐若疲莫辞倦。我见如是精进力。失宝还得归向家。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精进处处得称心。懒堕恒常见大苦。是故勤发勇猛意。智人以此成菩提。

彼商主者。即我身是。无价宝珠既得复失。以勇猛心。求之还得。今日亦然。以精进故。得大菩提。(所字函第一卷)。

古德颂云。

学道如钻火。逢烟切莫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

哂他言佛树下得  譬子云珠箧里生

杂譬喻经云。阿难白佛。佛生王家。坐于树下。念道六年得佛。如是易耳。佛告阿难。昔有长者大富。众宝备具。惟无赤色真珠。以为不足。即便将人深入大海。经历险阻。乃到宝所。刺身出血。油囊裹之。悬着海底。珠蛤闻香。唼而食之。乃得出蚌。剖蚌出珠。待采三年。方得一佩。还到海边。同伴谋心。因行取水。推着井中。覆之而去。后寻孔出。还到本土。呼其伴曰。卿得吾之一佩。殊无人知。可密归还。吾终不言也。其人怖惧。送以归之。然后两儿。着珠共戏。而相问曰。此珠产于何处。一儿曰。生我囊中。一儿曰。生室瓮中。父闻笑之。妇曰。何笑。答曰。吾取此珠。勤苦乃尔。小儿依而得之。不识本末。谓生囊瓮之中。佛告阿难。汝但见我成佛。不知我从无数劫之勤苦。至今乃得。谓之为易。如彼婴儿谓珠生囊瓮矣。(写字函第四卷)。

耳亿苦勤何忒伤  琴弦太急终无调

阿含经云。有尊者。名二十耳亿。昼夜修行。精勤不舍。于欲漏心。不能解脱。而白佛言。沙门甚难。今欲舍服还作白衣持物广施。佛问。在家善弹琴不。对曰。能。佛告。若弦太急响不齐等。音可听不。对曰。不也。又问。若弦稍缓。可采听不。又对。不也。复问。不急不缓可采听不。对曰。可听。世尊告曰。此亦如是。极精进者。犹如调戏。若懈怠者。此堕邪见。若在中者。此则上行。如是不久成无漏人。尔时二十耳亿。思惟佛教。在闲静处。修行其法。如实知之。证阿罗汉。(斯字函第二卷)。

禅定品

坐禅仪式要须知  净观摄心亦当习

坐禅仪云。学般若菩萨。当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广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尔乃放舍诸缘。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结跏趺坐。先以左足安右髀上。右足安左髀上。或半跏趺。或以左足压右足。皆可。次以左掌安右掌上。以两大拇指面相拄。徐徐举身良久。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令腰脊头项骨节相拄状如浮图。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身相既定。气息既调。宽放脐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久久忘缘。自成一片。若得此意。自然四大轻爽。所谓安乐法门也。若已发明者。如龙得水。未发明者但办。肯心。必不相赚。出定之时。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一切时中。护持定力。如护婴儿。即定力易成矣。所以探珠宜浪静。动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现。故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因禅定生。是知超凡越圣。必假静缘。坐脱立亡。须凭定力。最为急务也。

禅法要解上云。净观有三品。或初习行。或已习行。或久习行。若初习行。当观白骨。系意在观。不令外意。外念诸缘。摄之令还。若已习行。具观头骨。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若久习行。系意心处。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当复观心。若心疲极。舍诸外想。注念在缘。譬如猕猴被系在柱。终日驰走。锁常摄还。极乃休息。所缘在柱。念则如锁。心喻猕猴。行者观心。亦复如是。渐渐制心。令住缘处。若心久住是应禅法。(图字函)。

一心禅定能深造  五百车声绝不闻

泥洹经云。大臣福罽。遥见世尊。诸根寂默。欢喜前礼。毕住一面。佛问福罽。得何法喜。对曰。比丘力蓝。坐于树下。时有五百乘车而过。继次人至。下车问曰。见前群车过不。答曰。不见。又曰。还闻车声。答曰。不闻。曰。时卧耶。言。我不卧。犹在道耳。其人叹言。车声 。觉而不闻。用心何专。难有乃尔。深嘉其志。遂得法喜。佛问福罽。汝知雷霆霹雳。可比五百车声。对曰。正使千车。疾驰同响。犹不能暨。佛言。曩昔吾游阿沉。暴雷霹雳。连煞四牛。耕者二人。同时怖死。世尊独不闻乎。定觉经行。一人作礼。随我而步。吾问。何匆匆耳。其人答言。向者霹煞四牛二人。世尊独不闻乎。吾言。不闻。曰。时卧耶。答曰。不卧。自三昧耳。其人亦叹。希闻得定。如佛者也。亦得法喜。(澄字函第四卷)。

定中兀坐真枯木  顶上容巢待产雏

智度论云。释迦昔为螺髻仙人。名尚阇梨。常行第四禅。出入息断。在一树下。兀坐不动。鸟以谓木。即于髻中生卵。是菩萨从禅觉。知顶有鸟卵。即自思惟。若我起动。鸟不复来。卵必尽坏。即还入定。至鸟生子飞去乃起。(德字函第七卷)。

有偈云。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河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

人若一动彼静虑  罪招五百劫非安

佛说处处经云。有一比丘。坐得定意。复有一优婆塞。见其坐处不平。牵起示彼安处。优婆塞后五百劫。不得安稳。何以故。断道念故。佛告诸弟子。有说经典。慎莫中断。断经罪重不可计(无字函第四卷)。

戏言欺罔传他法  静坐承当证厥功

杂宝藏经云。昔有比丘。年老昏塞。见少比丘说四果法。心生羡尚。语少比丘。愿以四果。见受于我。诸少比丘。嗤而语之。我有四果。须得好食。然后相与。时老比丘欢喜。即办肴膳待之。既已。诸少比丘。弄老比丘。语曰。大德。汝在此舍一角头坐。当与汝果。时老比丘欢喜如语。诸少比丘。即以皮鞠打其头上。而语之言。此是须陀洹果。老比丘闻已。系念不散。即获初果。诸少比丘。复弄之言。汝今虽得须陀洹果。然其故有七生七死。更移一角。诸少比丘。复以鞠打。而语之言。与汝斯阤含果。时老比丘。益加专念。即证二果。诸少比丘复弄之言。汝今已得斯阤含果。犹有往来生死之难。汝更移坐。诸少比丘。复以鞠打。而语之言。与汝阿那含果。时老比丘。倍加至心。复证第三果。诸少比丘。复弄之言。汝今已得不还果。故于色无色界。受有漏身。无常迁变。念念是苦。汝更移坐。诸少比丘。复以鞠打。而语之言。与汝阿罗汉果。时老比丘证四果已。心大欢喜。设诸肴膳。种种香华。请少比丘。报其恩德。与少比丘共论道品。诸少比丘发言滞塞。时老比丘。方语之言。我已证得阿罗汉果。诸少比丘。咸皆忏悔。戏弄之罪。是故行人若至心者求无不获。又云。昔有女人。深信三宝。请一比丘供养既讫。女人至心。闭目静坐。求请说法。比丘不解。潜身归寺。然此女人。念有为法。无常苦空。不得自在。深心观察。获须阤洹果。既得果已。向寺求觅。以报其恩。比丘惭耻。一向藏避。苦求方出。此女具谢。道果因缘。比丘甚愧。(帐字函第二卷)。

众生为何不见佛  古镜埋尘曷睹容

起信论。问曰。诸佛无边方便。能于十方利益众生。何故众生。常不见佛。或睹神变。或闻说法。答曰。如来实有如是方便。但要众生。其心清净。乃为现身。如镜有垢。色像不现。垢除则现。众生亦尔。心未离垢。法身不现。垢离则现。(命字函第二卷)。

既心清净如来现  譬水虚明日月彰

入印法门经云。佛告文殊。譬日月轮。于阎浮提。一切器水清净不浊。离于障碍。皆悉现见。而日月轮。本处不动。如来应正遍知。十方世界无障无碍。如是如是。可化众生。自心清净皆见如来。而诸如来。兜率阤天。如本不动。如是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发起心中。皆悉现前。(伏字函第四卷)。

习坐安可得成佛  驾车欲进在驱牛

传灯云。南岳让禅师。见马祖坐禅次。师欲接之。故将片砖于祖庵前石上。磨之复磨。祖曰。作什么。师曰。磨砖作镜。祖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祖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是。祖无对。师又问。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永嘉云。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证道歌)。

第(5/7)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问九卿都分家了,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东瀛大物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简行诸天武极第一婿应天认亲,半路杀出一个朱元璋九渊剑主珠联璧合华娱:重生的我直接统领影视歌禁止悔婚:京圈大佬低声诱哄!天降奶包,他们说我是太后命新婚夜被赐死?火爆医妃她有喜了!穿越后,身为机械天才的我一心进步一孕傻三年,谢总拿我当祖宗!心动!沉沦!娇娇被娇宠了六年后,她带三个奶团炸翻全球七零娇妻太会撩,残疾老公甜蜜蜜让你卧底,没让你关心女总裁分手后掉马,沈小姐才是京圈大佬不复婚不回头,豪门弃妇独美改嫁京圈太子爷,前夫哭红眼求我别嫁阮小姐又软又娇,腹黑大佬哄不停虐我上瘾?权臣上门求娶,将军你算老几七零换亲后,做反派大佬的心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