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瞋无明之已去 修为如来梵天者
断一切者超怒怖 不陷魔网为所缚”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六九(三、二、一〇)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不断贪欲,不断瞋恚,不断愚痴之比丘、比丘尼,诸比丘!此有波浪,有涡卷,有种种之罗刹,言非渡海者。诸比丘!断贪欲、断瞋恚、断愚痴之比丘、比丘尼,诸比丘!此无波浪,无涡卷,无种种罗刹而渡海,渡于彼岸,立于陆地,言为婆罗门。”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贪瞋无明已离者 种种罗刹有怖浪
今已渡过难渡海 脱世断死止烦恼
已离苦者无后有 彼已逝者不还生
在世清静修行者 我云死王增困惑”
我闻世尊说此义。
第二品
偈颂曰:
福(六〇)眼(六一)及根(六二)时(六三),行二(六四、六五)为清净(六六),寂默(六七)贪欲二(六八、六九)最上第二品。
三集 第三品
七〇(三、三、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见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谤圣者,怀邪见,受邪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诸比丘!实我说此,沙门婆罗门之任何者亦未曾闻。诸比丘!我见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谤圣者,怀邪见,受邪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诸比丘!实亦唯我完全知此,完全见,完全理解。诸比丘!我见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谤圣者,怀邪见,受邪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无幸处、恶处、堕处、奈落。”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此处邪心谈邪语 在身有为邪业者
短生学鲜为不善 愚者身坏生奈落”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一(三、三、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见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不非难圣者,怀正见,受正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善趣、天界。诸比丘!我实说此,沙门婆罗门之任何者亦未曾闻。诸比丘!我见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不非难圣者,怀正见,受正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善趣天界。诸比丘!实唯我完全知此,完全见,完全理解。诸比丘!我见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不非难圣者,怀正见,受正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善趣天界。”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此处正心谈正语 在身有为正业者
多学为善短生涯 贤者身坏生天界”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二(三、三、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出离界。何之为三?欲[界],出离此为舍弃;色[界],出离此为无色;所有存在者、已作者、依缘起者,出离此为灭尽。诸比丘!此等实为三出离界。”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欲界之出离 知已越色界
勇猛者常触 一切行之静
正见之比丘 解脱在此处
贤者悟神明 离世成牟尼”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三(三、三、四)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由色无色胜,由无色灭尽胜。”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入[色]界众生 停无色界者
不知有灭[界] 唯知往他生
认识色[界]者 不停无色[界]
解脱灭界人 成为舍死者
无漏正自觉 身触不死界
离依舍依者 无忧离染道”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四(三、三、五)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世间有此等三儿存在。三之为何?为优生、随生、劣生。然则,诸比丘!优生儿为如何者?诸比丘!此处有儿童之父母,不归依佛,不归依法,不归依僧,不慎杀生,不慎不与取,不慎欲邪行,不慎嘘言,不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为犯戒成恶法者;对彼等之子为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慎杀生,慎不与取,慎欲邪行,慎嘘言,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为具戒成善法者,诸比丘!如是实为优生儿。然则,诸比丘!随生儿为如何者?诸比丘!此处有儿童之父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慎杀生,慎不与取,慎欲邪行,慎嘘言,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具戒,成就善法者;彼等之子亦为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慎杀生,慎不与取,慎欲邪行,慎嘘言,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诸比丘!如是实为随生儿。然则,诸比丘!劣生儿为如何者?诸比丘!此处有儿童之父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慎杀生,慎不与取,慎欲邪行,慎嘘言,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具戒,成就善法者;然而彼等之子不归依佛,不归依法,不归依僧,不慎杀生,不慎不与取,不慎欲邪行,不慎嘘言,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犯戒,成恶法者。诸比丘!如是实为劣生儿。诸比丘!于世间知此等三儿之存在。”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智者欲儿优随生 不欲劣生损善家
世间儿等具信戒 不吝成为美信士
如同清净之明月 出于丛云之上端”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五(三、三、六)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于世间存有此等三者。三之为何?为旱魃者,一处降雨者,一切处降雨者。然则,诸比丘!如何人为旱魃者?诸比丘!于此,此种人对一切人非为施与者,[即]对沙门、婆罗门、贫民、旅人、乞食、饮物、衣服、乘物、华鬘、香油、香水、卧床、住居、灯明之不与者,诸比丘!如是之人为旱魃者。然则,诸比丘!如何之人为一处降雨者?诸比丘!于此,此种人对部份人为施与者,对部份人为非施与者,[即]对沙门、婆罗门、贫民、旅人、乞食、饮物、衣服、乘物、华鬘、香油、香水、卧床、住居、灯明之与者或不与者,诸比丘!如是之人为一处降雨者。然则,诸比丘!如何之人为一切处降雨者?诸比丘!于此,此种人向一切人施与,[即]对沙门、婆罗门、贫民、旅人、乞食、饮物、衣服、乘物、华鬘、香油、香水、卧床、住居、灯明之与者。诸比丘!于世间知有此等三者之存在。”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沙门婆罗门 贫者与旅人
不施饭水食 被拟恶旱魃
不施与某者 某者则被施
贤者拟此人 一地降雨者
总怜一切人 约泽乞食人
觉悦与夸赞 彼云多施与
雨云立升起 严轰空降雨
霁晴路流水 如浸高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