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比丘!此中,亦不得内心止,又不得增上慧法观之补特伽罗,诸比丘!为得彼等之善法,应起增上欲、勤、勇与努力,以及不退转念与正知。
诸比丘!譬如有人衣燃、头燃时,为灭其衣或头[火],须起增上欲、勤、勇与努力,以及不退转念与正知。正是如是,诸比丘!其补特伽罗为得彼等善法,须起增上欲……正知。彼于后时,亦得内心止,又得增上慧法观。
五
诸比丘!此中,亦得内心止,又得增上慧法观补特伽罗。诸比丘!即住彼等善法,更为竭尽诸漏,须勤修。
诸比丘!有此等四类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九十四
一
“诸比丘!有此等四类之补特伽罗,存在世间。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得内心止,不得增上慧法观。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得增上慧法观,不得内心止。复次,诸比丘!世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亦不得内心止,依增上慧,亦不得法观。复次,诸比丘!正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亦得内心止,又得增上慧法观。
二
诸比丘!此中,得内心止……[九十三之三]不得增上慧法观之补特伽罗,诸比丘!往访得增上慧法观之补特伽罗已,应如是言,谓:友!诸行应如何见?诸行应如何取?诸行应如何观察?于是,彼如见彼,如知记说,[谓:]友!诸行应如是见,诸行应如是观察。于是,彼于后时,亦得内心止,又得增上慧法观。
三
诸比丘!此中,得增上慧法观,不得内心止之补特伽罗,诸比丘!往访得内心止之补特伽罗已,应作如是言,谓:友!心应如何致住?心应如何致静?心应如何致一趣?心应如何致定?于是,彼如见彼,如知应记说:友!心应如是致住,心应如是致静,心应如是致一趣,心应如是致定,于是,彼于后时,得增上慧法观,得内心止。
四
诸比丘!此中,不得内心止,又不得增上慧法观之补特伽罗,诸比丘!往访得内心止,又得增上慧法观之补特伽罗已,应作如是言,谓:友!心应如何致住?……应如何致定?诸行应如何见?……如何观察?于是,彼如见彼,如知须记说,谓:友!心应如是致住,……致定,诸行应如是见,……观察,于是,彼于后时,亦得内心止,又得增上慧法观。
五
诸比丘!此中,得内心止,又得增上慧法观之补特伽罗,诸比丘!即为彼等住于善法,更为竭尽诸漏须勤修。
诸比丘!有此等四类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九十五
一
“诸比丘!有此等四类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四者为何?
既不行自利,亦不行利他;为利他而行,不行自利;为自利而行,不行利他;既为自利而行,又为利他而行。
二
诸比丘!譬如冢间火槽,燃其两端,中间涂粪,村不作材用;又,于林亦不作[材用]。诸比丘!我以如是喻,说此补特伽罗谓:此补特伽罗,既不行自利,又不行利他。
三
诸比丘!此中,有补特伽罗,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于此等二补特伽罗中,是更善、更妙。诸比丘!此中,有补特伽罗,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于此三补特伽罗中,是更善、更妙。诸比丘!此中,有补特伽罗,既为自利而行,又为利他而[行],是此等四类补特伽罗中,是第一、最胜、上首、最上、极胜。
四
诸比丘!譬如由牛始有乳,由乳有酪,由酪有生酥,由生酥有熟酥,由熟酥有醍醐,说是此中之第一。正是如是,诸比丘!有补特伽罗为自利而行,又为利他而行,于此等类四补特伽罗中,是第一、最胜、上首、最上、极胜。
诸比丘!有此等四类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九十六
一
“诸比丘!有此等四类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即:所行为自利,不为利他;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既不为自利而行,亦不为利他;为自利而行,又为利他。
二
诸比丘!又,云何有补特伽罗,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为调伏自贪而行,不劝导调伏他贪,为调伏自瞋,……为调伏自痴而行,不劝导调伏他痴。诸比丘!如是者,有补特伽罗,是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
三
诸比丘!又,云何有补特伽罗,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不为调伏自贪而行,劝导调伏他贪,不为调伏自瞋而行,……不为调伏自痴而行,劝导调伏他痴。诸比丘!如是有补特伽罗,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
四
诸比丘!又,云何有补特伽罗,不为自利而行,更不为利他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不为调伏自贪而行,亦不劝导调伏他贪,……不为调伏自痴而行,不劝导调伏他痴。诸比丘!如是者,有补特伽罗,既不为自利而行,更不为利他。
五
诸比丘!又,云何有补特伽罗,亦为自利而行,又可为利他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为调伏自贪而行,又劝导调伏他贪,……乃至……为调伏自痴而行,又劝导调伏他贪。诸比丘!如是者,有补特伽罗,既为自利而行,又可为利他。
诸比丘!有此等四类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九十七
一
“诸比丘!有此等四类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即: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不为自利而行,亦不为利他;既为自利而行,又为利他而行。
二
诸比丘!又,云何有补特伽罗,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于诸善法,有速谛察忍,具受持所闻法质,又,已能观察受持法义、知义意,知本文,行法随法。然而不调善言词,不善良语音,不成就圆满、流畅、无过、无脱、能知义语,不示现同梵行,不劝导、不赞励、不庆慰。诸比丘!如是者,补特伽罗,是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
三
诸比丘!又,云何有补特伽罗,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于诸善法,无有速谛察忍,又不具受持所闻法质,又于已受持法义,不能观察,又不知义意、不知本文、不行法随法。然而,调善言词,善良语音,成就圆满、流畅、无过、无脱、能知义语,示现同梵行者,劝导、赞励、庆慰。诸比丘!如是者,有补特伽罗,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