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念法……乃至……
修念僧……乃至……
修念戒……乃至……
修念舍……乃至……
修念天……乃至……
修念出入息……乃至……
修念死……乃至……
修念身……乃至……
修念休息……乃至……
◎一〇三
修初静虑俱行之信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精进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念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定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慧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信力根……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精进力……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念力……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定力……乃至……
修初静虑俱行之慧力……乃至……
◎一一三
第二静虑俱行之……乃至……
◎一二三
第三静虑俱行之……乃至……
◎一三三
第四静虑俱行之……乃至……
◎一四三
慈俱行之……乃至……
◎一五三
悲俱行之……乃至……
◎一六三
喜俱行之……乃至……
◎一七三
修舍俱行之信根……乃至……
修精进根……乃至……
修念根……乃至……
修定根……乃至……
修慧根……乃至……
修信力……乃至……
修精进力……乃至……
修念力……乃至……
修定力……乃至……
◎一八二
修慧力……诸比丘!是比丘所住静虑并不唐捐,可谓守师之教诫,能从教授,能不空享国土之施食,何况多所作。”
第二十一 静虑品
一
“诸比丘!任何人,以心想[观]大海之遍满,则所有注入海之小河,皆在彼[心想]中。诸比丘!正如此,任何人,若修念身,多所作,则所有顺明分之善法,即在彼中。
二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起大厌背、起大利、起大安稳、起正念、正智、得智见、得现法乐住、作证明解脱之果。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而……乃至……作证明解脱之果。
三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身轻安,心轻安,寻、伺、止息,而修习顺明分之法至于圆满。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修习……至于圆满。
四
诸比丘!有一法,修习多修习,则未生之不善法不生,已生之不善法令断。云何为一法?是念身。
诸比丘!修习此法……乃至……法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