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十七品 小事分别
第(10/10)页

此处,如何为十结耶?是欲贪结、瞋恚结、慢结、见结、犹豫结、戒禁取结、有贪结、嫉结、悭结、无明结,此言是名为十结。

[十邪性]

此中,如何为十邪性耶?是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此言为十邪性。

[十事邪见]

此处,如何为十事之邪见耶?乃无布施,无供牺,无祭祀,无善作、恶作业之果、异熟,无今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化生之有情,世无沙门婆罗门,以正行、正所行而证知今世与他世,令[其他]知者。此言为十事之邪见。

[十事边见]

此处,如何为十事之边执见耶?或“世间是常”,或“世间是无常”,或“世间是有边”,或“世间是无边”,或“命是身”,或“命与身异”,或“如来死后有”,或“如来死后无”,或“如来死后有亦无”,或“如来死后非有非无”者。

此言为十事之边执见。

[十八爱行]

此处,如何取内[五蕴]之十八爱行耶?“我是有”,“我是如是”,“我乃如[彼]”,“我应[与彼]异”,“我应是有”,“我应如是有”,“我应如[彼之]有”,“我应有[与彼]异”,“我是常”,“我是无常”,“愿我有”,“愿我如是有”,“愿我如[彼]有”,“愿我[与彼]异”,“我应当有”,“我应当如是有”,“我应当如[彼之]有”,“我应当[与彼]异”。

如何“我是有”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亦与得“我是有”之欲,得“我是有”之慢,得“我是有”之见,无有分别于此之[欲、慢、见之]有是等之戏想,即“我如是”者、“我如[彼]”者、“我[与彼]异”者。

如何“我如是”耶?或“我是刹帝利”,或“我是婆罗门”,或“我是吠舍”。或“我是首陀”,或“我是家主”,“我是出家”者,或“我是天”,或“我是人”,或“我是有色”者,或“我是无色”者,或“我是有想”者,或“我是无想”者,或“我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我即如是”者。

如何“我如[彼]”耶?即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我同是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或同是婆罗门”,或“如彼吠舍,我同是吠舍”,或“如彼首陀,我同是首陀”,或“如彼家主,我同是家主”,或“如彼出家,我同是出家”者,或“如彼人,我同是人”,或“如彼天,我同是天”,或“如彼有色,我同是有色”者,或“如彼无色,我同是无色”者,或“如彼有想,我同是有想”者,或“如彼无想,我同是无想”者,或“如彼非想非非想,我同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我即如[彼]”者。

如何“我[与彼]异”耶?乃比较于他人,或“虽如彼刹帝利,同样我非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同样我非婆罗门”,或“如彼吠舍,同样我非吠舍”,或“如彼首陀,同样我非首陀”,或“如彼家主,同样我非家主”,或“如彼出家,同样我非出家”,或“如彼天,同样我非是天”,或“如彼人,同样我非人”,或“如彼有色,同样我非有色”者,或“如彼无色,同样我非无色”者,或“如彼有想,同样我非有想”者,或“如彼无想,同样我非无想”者,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同样我非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我[与彼]异”者。

如何“我应是有”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皆与得“我应是有”之欲,得“我应是有”之慢,得“我应是有”之见,无分别[欲、慢、见之]有是等之戏想,即“我应如是有”,若“我应如[彼之]有”,“我应[与彼]异有”者。

如何“我应如是有”耶?或“我应是刹帝利”,若“我应是婆罗门”,或“我应是吠舍”,或“我应是首陀”,或“我应是家主”,或“我应是出家”者,或“我应是天”,或“我应是人”,或“我应是有色”者,或“我应是无色”者,或“我应是有想”者,或“我应是无想”者,或“我应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我应如是有”者。

如何“我应如[彼之]有”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同样我应是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同样我应是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同样我应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我应如[彼之]有”者。

如何“我应[与彼]有异”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同样我应非是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同样我应非是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同样我应非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我应[与彼]有异”者。

如何“我是常”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皆与为“我是常住”者、“我是坚固”者、“我是常恒”者、“我是不变易法”者,无有分别。如是“我是常”者。

如何“我是无常”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皆与为“我应断灭”者、“我应消失”者、“我应非有”者,无有分别。如是为“我是无常”者。

如何“愿我是有”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皆与得“愿我是有”之欲,得“愿我是有”之慢,得“愿我是有”之见,无有分别。于此之[欲、慢、见之]有是等之戏想,即“愿我如是有”,“愿我如[彼]”,“愿我[与彼]异”者。

如何“愿我即如是”耶?或“愿我是刹帝利”,或“愿我是婆罗门”,或“愿我是吠舍”,或“愿我是首陀”,或“愿我是家主”,或“愿我是出家”者,或“愿我是天”,或“愿我是人”,或“愿我是有色”者,或“愿我是无色”者,或“愿我是有想”者,或“愿我是无想”者,或“愿我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愿我即如是有”者。

如何“愿我如[彼]”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愿同样我是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愿同样我是婆罗门”者……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愿同样我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愿我如[彼]者”。

如何“愿我[与彼]异”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愿同样我非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愿同样我非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愿同样我是非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愿我[与彼]异”者。

如何“我是应当有”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皆与得“我应有”之慢,“我应有”之欲,“我应有”之见,无有分别。于此之[欲、慢、见之]有是等之戏想,即“我应如是有”,“我应如[彼]有”,“我应[与彼]有异”者。

如何“我即应如是有”耶?或“我应是刹帝利”,或“我应是婆罗门”,或“我应是吠舍”,或“我应是首陀”,或“我应是家主”,或“我应是出家”者,或“我应是天”,或“我应是人”,或“我应是有色”者,或“我应是无色”者,或“我应是有想”者,或“我应是无想”者,或“我当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我应如是有”者。

如何“我应如[彼]有”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同样我应是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同样我应是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同样我应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我应如[彼]有”者。

如何“我应[与彼]有异”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同样我应非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同样我应非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同样我应非非想非非想”者。如是为“我应[与彼]有异”者。

此等为取内[五蕴]之十八爱行。

此处,如何为取外[五蕴]之十八爱行耶?是“因此,我是有”,“因此,我如是”,“因此,我如[彼]”,“因此,我[与彼]异”,“因此,我应是有”,“因此,我应如是有”,“因此,我应如[彼]有”。“因此,我应[与彼]有异”。“因此,我是常”,“因此,我是无常”,“因此,愿我是有”,“因此,愿我如是有”,“因此,愿我如[彼之]有”,“因此,愿我[与彼]有异”者。“因此,我应是有”,“因此,我应如是有”,“因此,我应如[彼]有”,“因此,我应[与彼]有异”者。

如何“因此,我是有”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皆与得“因此,我是有”之欲,得“因此,我是有”之慢,得“因此,我是有”之见,有分别。于此之[欲、慢、见之]有是等之戏想,即“因此,我如是”,“因此,我如[彼]”,“因此,我[与彼]异”。

如何“因此,我如是”耶?或“因此,我是刹帝利”,或“因此,我是婆罗门”,或“因此,我即是吠舍”,或“因此,我是首陀”,或“因此,我是家主”,或“因此,我是出家”,或“因此,我是天”,或“因此,我是人”,或“因此,我是有色”者,或“因此,我是无色”者,或“因此,我是有想”者,或“因此,我是无想”者,或“因此,我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我如是”者。

如何“因此,我如[彼]”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因此我同样是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因此我同样是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因此我同样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我如[彼]”者。

如何“因此我[与彼]异”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因此同样我非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因此同样我非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因此同样我非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我[与彼]异”者。

如何“因此,我应是有”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与得“因此,我应有”之欲,得“因此我应有”之慢,得“因此我应有”之见,有分别。于此之[欲、慢、见之]有是等之戏想,即“因此我应如是有”,“因此我应如[彼]有”,“因此我应[与彼]有异”者。

如何“因此我应如是有”耶?或“因此我应是刹帝利”,或“因此我应是婆罗门”,或“因此我应是吠舍”,或“因此我应是首陀”,或“因此我应是家主”,或“因此我应是出家”,或“因此我应是天”,或“因此我应是人”,或“因此我应是有色”者,或“因此我应是无色”,或“因此我应是有想”者,或“因此我应是无想”者,或“因此我应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我应如是有”者。

如何“因此我应如[彼]有”耶?是比较于他人,是“如彼刹帝利,因此同样我应是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因此同样我应是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因此同样我应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我应如[彼]有”者。

如何“因此我应[与彼]有异”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因此同样我应非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因此同样我应非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因此同样我应非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我应[与彼]有异”者。

如何“因此我是常”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与为“因此我是常住”,“因此我是坚固”,“因此我是常恒”,“因此我是不变易法”者,有分别。如是“因此我是常”者。

如何“因此我是无常”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与“因此我应断灭”,“因此我应消失”,“因此我应非有”者,有分别。如是“因此我应是无常”者。

如何“因此愿我是有”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与得“因此愿我是有”之欲,“因此愿我是有”之慢,“因此愿我是有”之见,有分别。于此之[欲、慢、见之]有是等之戏想,即“因此愿我如是有”,“因此愿我如[彼]有”,“因此愿我[与彼]有异”者。

如何“因此愿我如是有”耶?或“因此愿我是刹帝利”,或“因此愿我是婆罗门”,或“因此愿我是吠舍”,或“因此但愿我是首陀”者,或“因此愿我是家主”,或“因此愿我是出家”者,或“因此愿我是天”者,或“因此愿我是人”,或“因此愿我是有色”者,或“因此愿我是无色”者,或“因此愿我是有想”者,或“因此愿我是无想”者,或“因此愿我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愿我如是有”者。

如何“因此愿我[与彼]有异”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之刹帝利,同样因此愿我乃非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同样因此愿我乃非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同样因此愿我乃非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愿我[与彼]有异”者。

如何“因此我应有”耶?是色、受、想、行、识之任何一法与得“因此我应有”之欲,得“因此我应有”之慢,得“因此我应有”之见,有分别。于此之[欲、慢、见之]有是等之戏想,即“因此我应如是有”者,“因此我应如[彼]有”,“因此我应[与彼]有异”者。

如何“因此我应如是有”耶?或“因此我应是刹帝利”,或“因此我应是婆罗门”,或“因此我应是吠舍”,或“因此我应是首陀”,或“因此我应是家主”,或“因此我应是出家”者,若“因此我应是天”,或“因此我应是人”,或“因此我应是有色”者,或“因此我应是无色”者,或“因此我应是有想”者,或“因此我应是无想”者,或“因此我应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我应如是有”者。

如何“因此我应如[彼]有”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因此同样我应是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因此同样我应是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因此同样我应是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我应如[彼]有”者。

如何“因此我应[与彼]有异”耶?是比较于他人,或“如彼刹帝利,因此同样我应非刹帝利”,或“如彼婆罗门,因此同样我应非婆罗门”……乃至……或“如彼非想非非想,因此同样我应非非想非非想”者。如是“因此我应如[与彼]有异”者。

此等为取外[五蕴]之十八爱行。

如是括此等取内[五蕴]之十八爱行与此等取外[五蕴]之十八爱行于一聚,总名为三十六爱行。

如此括如是过去之三十六爱行、未来之三十六爱行、现在之三十六爱行于一聚,总名为百八爱行。

[六十二成见]

此处,如何于梵网[经]之广说而依世尊说六十二成见耶?是四之常住论、四之一分常住论、四之边无边论、四之诡辩论、二之无因论、十六之有想论、八之无想论、八之非有想非无想论、七之断灭论、五之现法涅槃论,此是于梵网经广说而依世尊说六十二成见。

第(10/10)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断情后,我的商业版图越来越大亮出马甲,着急离婚的他瞬间慌了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团宠福宝:逃荒路上开挂,我带全家吃香喝辣我只想混宗门补助,可她们非要拜我为师!封神:我阵压阐教,逼疯天道圣人一胎双宝:总裁大人夜夜欢此情惟你独钟你的爱如星光四合院之我开局就报警萌宝驾到:爹地投降吧异界领主,pdd系统每日提现萌宝驾到:爹地投降吧聊天群:人在诸天,我是牛魔王!美人扶摇路娱乐:我实在太想进步了此情惟你独钟傻子回山村,错把好心姐姐当媳妇!只有怪兽可以吗综影视:系统让我拆官配位居省委,开局被妻子举报每日刷新物资,高冷女神求收留械师超燃机械天下公司年会,我意外成了总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