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如何为“是积集而非分散”之慧耶?欲缠善之慧是“积集而非分散”之慧。四道之慧是“分散而非积集”之慧。色缠无色缠善之慧是“积集又是分散”。余之慧是“亦非积集亦非分散。”
此处,如何为“厌离而非证悟”之慧耶?是依彼之慧,于欲而离贪,不证悟神通,不证悟其谛,此言“厌离而非证悟”之慧。
彼于欲而离贪,依慧而证悟神通,不证悟其谛,此言“证悟而非厌离”之慧。
于四道之慧是“是厌离又是证悟”。
其余之慧是“亦非厌离亦非证悟”。
此处,如何为“退分之慧”耶?得初静虑者,欲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耶?其随法念是住“住分之慧”,无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第二静虑者,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舍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第三静虑者,喜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非苦非乐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第四静虑者,乐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虚空无遍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虚空无遍处者,色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识无遍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识无遍处者,虚空无遍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其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无所有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得无所有处者,识无遍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退分之慧”,自体随法之念是住“住分之慧”,非想非非想处俱行之想作意是行“胜进分之慧”,厌离俱行之想作意是行离贪具足“决择分之慧”。
此处,如何为“四无碍解”耶?是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于义之智是义无碍解。于法之智是法无碍解。于其法辞说明之智是词无碍解。于诸智之智是辩无碍解。此是四无碍解。
此处,如何为“四通行”耶?是苦迟通行之慧、苦速通行之慧、乐迟通行之慧、乐速通行之慧。
此中,如何为苦迟通行之慧耶?是依所应作之苦而达定者,以迟钝而通达其处所生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苦迟通行之慧。
此中,如何为苦速通行之慧耶?是依所应作之苦而达定者,以速而通达其处所生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苦速通行之慧。
此中,如何为乐迟通行之慧耶?是依非所应作之非苦而达定者,以迟而通达其处所生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乐迟通行之慧。
此中,如何为乐速通行之慧耶?是依非所应作之非苦而达定者,以速而通达其处所生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乐速通行。
此等为四通行。
此处,如何为四所缘耶?是以小为小所缘之慧、以小为无量所缘之慧、以无量为小所缘之慧、以无量为无量所缘之慧。
此中,如何为以小为小所缘之慧耶?是不得所欣之定,有限遍满于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以小为小所缘之慧。
此中,如何为以小为无量所缘之慧耶?是不得所欣之定,有大遍满于所缘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以小为无量所缘之慧。
此中,如何以无量为小所缘之慧耶?是得所欣之定,少所缘遍满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以无量为小所缘之慧。
此中,如何以无量为无量所缘之慧耶?是得所欣之定,大所缘遍满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无量为无量所缘之慧”。
是等为四种所缘。
道具足之智即于彼老死之智、于彼老死集之智、于彼老死灭之智、于彼至老死灭道之智。
此中,如何为于老死之智耶?是缘老死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于老死之智。缘老死之集而……乃至……缘老死之灭……乃至……缘至老死灭之道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至老死灭道之智。
道具足之智是于生之智……乃至……。
于有之智……乃至……。
于取之智……乃至……。
于爱之智……乃至……。
于受之智……乃至……。
于触之智……乃至……。
于六处之智……乃至……。
于名色之智……乃至……。
于识之智……乃至……。
于行之智,于行集之智,于行灭之智,于至行灭道之智。
此中,如何为于行之智耶?是缘行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于行之智。缘行之集而……乃至……缘行之灭……乃至……缘至行灭之道而生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此言于至行灭道之智。
[五种]
此处,如何为五支之正定耶?是喜遍满、乐遍满、心遍满、明遍满、观察相。
于二禅之慧是喜遍满。于三禅之慧是乐遍满。于他心之智是心遍满。天眼是明遍满。由彼彼之定而出者之观察智是观察相,此言五支之正定。
此处,如何为五智之正定耶?“此定是现在乐为未来乐异熟”,彼自身之智生。“此定是圣无资”,彼自身智之智生。“此定乃非卑贱人”,彼自身之智生。“此定是获寂静、好善、烦恼除灭,达[心]一趣定而无随有行呵责遮障”,彼自身之智生。彼实又我此定“念我入定”、“念出定”,彼自身之智生。此是五智之正定。
如是为五种智所依。
[六种]
此中,如何为六神通之慧耶?是种种神通之智、耳界清净智、他心智、宿住随念智、有情死生智、漏尽智,此等是六种神通之慧。
如是为六种智所依。
[七种]
此处,如何为七十七智所依耶?是“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则无老死”之智。过去世之“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则无老死”之智。未来世之“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则无老死”之智。于此法住智之处,“是尽法、消法、离贪、灭法”之智。
“缘有而有生”之智……乃至……。
“缘取而有有”之智……乃至……。
“缘受而有取”之智……乃至……。
“缘受而有爱”之智……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