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三随观及四正观
若善三近住于见无动摇
此依所知之义是智,依了知之义是慧,故曰:“思择所缘而观破坏之慧,是正观智。”
第八章
一
“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者如何?
云:“生是怖畏”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云:“转是怖畏”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因相是怖畏”……乃至……“存续是怖畏”……乃至……“结生是怖畏”[……乃至……]“趣是怖畏”[……乃至……]“生成是怖畏”[……乃至……]“生起是怖畏”……[……乃至……]“诞生是怖畏”[……乃至……]“老是怖畏”[……乃至……]“病是怖畏”[……乃至……]“死是怖畏”[……乃至……]“愁是怖畏”[……乃至……]“悲是怖畏”[……乃至……]云:“恼是怖畏”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
云:“不生是安稳”,乃寂灭处之智,云:“不转是安稳”,乃寂灭处之智……乃至……云:“不恼是安稳”,乃寂灭处之智,云:“生是怖畏,不生是安稳”,乃寂灭处之智,云:“转是怖畏,不转是安稳”乃寂灭处之智……乃至……“恼是怖畏,不恼是安稳”,乃寂灭处之智。
二
云:“生是苦”,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智,云:“转是苦”,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乃至……云:“恼是苦”,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乃过患之智。
云:“不生是乐”,乃寂灭处之智,云:“不转是乐”乃寂灭处之智,[……乃至……]云:“不恼是乐”,乃寂灭处之智。
云:“生是苦,不生是乐”,乃寂灭处之智,云:“转是苦,不转是乐”,是寂灭处之智……乃至……云:“恼是苦,不恼是乐”,是寂灭处之智。
三
云:“生是爱染”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云:“转是爱染”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乃至……云:“恼为爱染”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
云:“不生乃非爱染”,是寂灭处之智,云:“不转乃非爱染”,是寂灭处之智,[……乃至……]云:“不恼乃非爱染”,是寂灭处之智。
云:“生是爱染,不生乃非爱染”,是寂灭处之智,云:“转是爱染,不转乃非爱染”,是寂灭之智[……乃至……]云:“恼是爱染,不恼乃非爱染”,是寂灭处之智。
四
云:“生是诸行”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云:“转是诸行”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乃至……云:“恼为诸行”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
云:“不生是涅槃”,是寂处灭之智,云:“不转是涅槃”,是寂灭处之智,[……乃至……]云:“不恼是涅槃”,是寂灭处之智。
云:“生是诸行,不生是涅槃”,是寂灭处之智,云:“转是诸行,不转是涅槃”,是寂灭处之智……乃至……“恼是诸行,不恼是涅槃”,是寂灭处之智。
五
见生、转、因相、存续、结生是苦
此乃过患之智
见不生、不转、不因相、不存续、不结生是乐
此是寂灭处之智
此过患之智是于五处生
于五处了知寂灭处之十智
若善[此]二智者
于种种见无动摇
此依所知之义是智,依了知之义是慧,故曰:“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
第九章
一
“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者如何?
简择欲生之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简择欲转之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简择欲因相之……乃至……存续、结生、趣生、生成、生起、诞生、老病、死、愁、悲、恼之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
二
“生是苦”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转是苦”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乃至……“恼是苦”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
“生是怖畏”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转是昔”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乃至……“恼是怖畏”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
三
“生是爱染”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转是爱染”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乃至……“恼是怖畏”简择欲得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
“生是诸行”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转是诸行”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乃至……“恼是诸行”简择欲解脱,停止慧是舍诸行智。
四
云:“生是诸行,舍此诸行”,是诸行之舍,云:“诸行、舍、俱是诸行,舍此诸行”,是诸行之舍。
云:“转是诸行……乃至……恼是诸行,舍此诸行”,是诸行之舍,云:“诸行、舍、俱是诸行,舍此诸行”,是诸行之舍。
五
依几何之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
[言]依八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
于异生依几何之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于有学依几何之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于离贪者依几何之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言]于异生依二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于有学依三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于离贪者依三相有心引发于诸行之舍。
六
于异生依如何二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
异生或欢喜或正观诸行之舍,于异生如是依二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
于有学依如何三相有心之引发诸行之舍?
有学或欢喜或正观或简择而诸行舍获果,于有学依如是三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
于离贪者依如何三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
离贪者或正观或简择而诸行舍获果,或已舍或于空性住、或于无因相住、或依无愿住而住,于离贪者依如是三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