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兀鹰]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养母比丘所作之谈话。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兀鹰之胎,达成年后,使年老视力弱之两亲,栖于兀鹰之巢窟,菩萨持来牛肉之养育。或时,某猎师于波罗奈之墓地,不能中止对兀鹰设网。某日菩萨为探寻牛肉,来至墓地,足挂网上,然彼不思己之事,只虑两亲在巢:“予之两亲,将如何为生!彼等尚不知予被捉,贫而无助,于山之洞窟,渐次衰老而死。”菩萨悲痛唱第一之偈:
一
两亲年老居山洞 盲目而卧如何生
我今陷网身被捕 陷入尼利亚手中
猎师之子闻彼之悲痛:
二
兀鹰!何故汝悲痛 汝悲为何因
鸟发人间语 吾从未见闻
三
年老居山洞 我养吾双亲
我陷汝手中 彼等如何生!
四
距离百由旬 兀鸟见死体
如是近网 何以不知觉?
五
生命将终了 人之入灭时
虽然近网 亦不能知觉
六
年老居山洞 长时养两亲
依吾汝被赦 幸福见亲族
七
猎师!汝与汝亲族 共同皆欢喜
吾于吾山洞 养育我双亲
依以上所唱之偈,猎师之子第二,兀鹰第三,顺次唱此等之偈。
菩萨由死之痛苦脱出,表感谢之意,唱最后之偈后,口中满取肉物而去,归与两亲。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养母之比丘得预流果————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猎师之子是车匿,两亲是王之一族,兀鹰之王即是我。”
四〇〇 沓婆草花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释子优波难陀所作之谈话。彼出家于佛门,舍少欲知足等之德,而有大欲望。雨安居之初,彼探寻二三之精舍,于某处遗留伞靴,某处残置杖及水瓶,于某处一人居住。彼于某田舍之精舍度过雨安居期时,向比丘云:“比丘应少欲知足。”恰如使月升空,使比丘知四依之知足,说往贤圣族之道;比丘等闻此,舍去美丽之衣钵,而持土钵,着粪扫衣。彼于自己之住处使他人居住,雨安居终了,行自恣之戒后,彼将此等衣钵满载往祇园精舍而去。
彼于途中某森林精舍之后方,足为蔓草所挂住,彼云:“此处必有所获之物”,于是入于精舍。彼处有二老比丘度雨安居,彼等持有粗率上衣两件,华美之毛布一件,二人不能分配,见彼心喜:“尊者!予等对此属于雨安居之物,不能分配,为此我等争论,请为我等分之。”彼云:“甚善!予为分配。”粗率之上衣分与二人,云:“此为持律之我等应得之物。”彼则取毛布而去。而执著于毛布之二人长老亦与彼同往祇园精舍,向持律之比丘等谈及此事件而问曰:“尊者!持律者依掠夺而为生活,究竟被许可耶?”比丘等见优波难陀长老所得衣钵之堆积云:“汝有甚佳之手段,汝得大量之衣钵。”彼云:“诸友!何处予有手段,予为用此方法所得。”彼说明一切。
法堂中开始论议:“诸友!释子优波难陀有大爱欲,为大贪欲。”佛出此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缘由。”佛云:“汝等比丘!优波难陀不行正道。比丘等向他人说时,先行自正,然后可教诫他人。”
先须为自己 树立于适所
而后教导他 贤者身不污
佛依于法句经而说此偈[第一五八],说明正道法。佛言:“汝等比丘!优波难陀非只此世,于前生亦为大贪欲,又彼不只现世掠夺财产,于前生实亦掠夺。”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川岸树之树神。尔时有名玛耶温之一只豺,娶一牝豺住于川岸之某处。某日,牝豺向牡豺云:“夫君!予起欲望,思食赤鱼。”牡豺云:“汝且静待,予为汝持来。”彼往川岸环绕步行,足为蔓草所挂,彼沿岸行进。尔时有名甘比拉洽林与阿努蒂拉洽林之两只水獭,探鱼而立于岸边,甘比拉洽林见一大红鱼,急速跳入水中,捉鱼之尾,鱼力甚强,曳彼行进。彼向其同伴云:“大鱼与我等二者合力相当,汝速来助我。”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阿努第拉洽林!吾友汝速来 愿汝追从吾
依吾捕大鱼 曳吾彼迅速
对方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甘比拉洽林!巩固愿强力 金翅鸟捕蛇
吾助汝捕之 共同曳彼上
于是二獭一同拉赤鱼至岸上,置于陆地而杀之,彼此吵架:“汝分我鱼。”彼此不能分,置鱼而坐。恰于此时,豺来此处,彼等见彼,共同欢迎云:“沓婆草花色之友!我二人共同捕得此鱼,但不能分配,我等引起争论,请为我等等分。”于是唱第三之偈:
三
沓婆草色者 吾等起争论
请闻吾一言 吾友!为吾善调停
豺闻此言,显示自己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