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令期遥远 其望遂充满
大王!尔今怀希望 愿得幸福果
王对彼女之言牵引其心,再呼集大臣等,至过其年为止,诠议其名,渐得十名,然此十名之中,并无其真实之名,任何一名皆被菩萨所否定。王更又云:“予对彼女更何所求?”王欲归去。尔时女再现其姿而立于窗边。王云:“汝居其处,我等业已为归之计。”女问曰:“大王何故为归?”王答:“因不能得知汝名。”尔时女云:“大王!为何不能明了其名?希望实不会无果而终。一只青鹭,立于山顶亦得充满自己之希望,况为王者,如何不能得遂其望,王须忍耐。”而彼女更进而谓曰:“一只青鹭于某莲池求饵,彼飞去止于某山之顶,彼于其日翌日止于彼处思考:‘予在此顶为幸福之生活,若今后不由此下降,常坐此处取食物,饮饮物,能度其日,实为幸福。’然于其日,诸天之王帝释天折伏阿修罗等,于三十三天为诸天之王,彼思:‘我之心愿实已满足,然于此森林之中,有无心愿不满者在?’彼顾盼时,见此青鹭:‘予今将满彼之望。’尔时恰由青鹭止住栖木不远之处,有一小溪,帝释天使此小川之流氾滥,横溢至山顶,青鹭坐于彼处而得为食鱼饮水之生活。如是其后,水渐次减退而去。如是大王,青鹭依自己之希望而得果,何况大王如何不能得果耶?”“王应抱希望。”彼女热心劝告。王闻女言,魅于其姿,心为其言所诱,遂不能行,再集合大臣而为作百名,更费一年之久。彼如此经过三年,往菩萨之所问曰:“百名之中,有其名耶?”菩萨毫无情义回答:“尔尚未能得知?”彼云:“如是我更须归去。”彼向菩萨会见而去。
疑女立于水晶宫之窗边,王见彼女:“汝止于此,我等将归。”尔时女问曰:“大王何故为归?”王:“只能依汝之言,使我满足,而非依汝之爱。为汝之甘言所诱,我空过三年之岁月,今予愈将作归城之思。”云:
四
以汝甘言我虽满 以汝亲爱难满胸
其彩虽美如无香 赛蕾芽伽花之鬘
五
徒记以空言 施与其友者
不与储存财 友情遂破裂
六
若然彼为实行者 若为豫期始可言
不得实行不可语 不践所言贤者蔑
七
我军旅已疲 粮食已耗尽
疑世之破灭 今我去时至
彼高唱此等之偈,“疑”女闻王之言曰:“大王!尔已知我之名,尔正说到我名。速将我之名告知我父,请携我而行。”彼女继续与王共语。
八
大王!尔已呼其名 我名在其中
大王!汝今可速来 我父许我嫁
于是王往菩萨之所敬礼云:“贤者!汝女之名为疑。”菩萨答曰:“汝已知其名,可携其行矣。”彼向菩萨敬礼,来至水晶宫前告曰:“汝父将汝与我,今须速来。”女曰:“大王!汝来,予等向父告别。”女由水晶宫降下,向菩萨敬礼,得其许可,遂来王之前,王携彼女归波罗奈之都,多产子女,和平度日。菩萨入不坏禅定,生梵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烦恼比丘得须陀洹果————而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疑女是故妻,王是烦恼之比丘,苦行者即是我。”
三八一 米伽罗巴兀鹰本生谭
[菩萨=兀鹰]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粗暴比丘所作之谈话。佛向此比丘问曰:“人谓汝粗暴为事实耶?”比丘白佛:“世尊!诚然如是。”佛言:“比丘!汝非自今始,前生汝亦为粗暴,而更依粗暴之行,不守贤者之教,遂遭毗蓝婆风而死。”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兀鹰,名阿婆蓝那兀鹰,彼由诸多兀鹰眷属围绕居住于耆阇崛山(灵鹫山)。彼之子名米伽罗巴,其力甚强,彼能升高至其他兀鹰之上飞翔。他之兀鹰等忧心:“彼之子飞行甚远。”而将其事报告兀鹰之王。兀鹰之王呼其子至近前云:“众云汝飞过高,若飞过高,有殒命之事。”于是使闻而唱次之三偈:
一
米伽罗巴!汝如是高飞 使我最不安
汝高飞太过 超越飞跃度
二
俯视见大地 方形之田畑
急行速归来 切勿高飞翔
三
鸟乘翼飞行 疾风忽来袭
翼折身破碎 失去长寿命
然米伽罗巴杰傲不逊,不顺其父之言,升而再升,已达父云之限界,彼犹超越限界飞行,黑风虽然来袭,更向顶上突进,而遂正面受到毗蓝婆风。其风强烈吹触其身,彼为强风击打,裂为碎片,飞散于空中。
四
阿婆蓝那父贤者 其子不守父谏言
超越黑风顶突进 遭遇毗蓝婆强风
五
妻子与婢仆 此鸟不容谏
临终遭惨祸 粉身成碎片
六
此处若有人 不闻长者言
飞越往死线 如此不逊鹰
不履圣者言 一切祸难生
此等三偈为现等觉者所说。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米伽罗巴是粗暴比丘,阿婆蓝那即是我。”
三八二 吉祥黑耳本生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