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为试验其德之婆罗门所作之谈话。此故事已于以上二度(第八六及第二九)说出。此处菩萨为波罗奈王之司祭。
主分
彼为试验自己之德,彼由金库官之室,连续三日取去金货,人以其为盗贼,捉往国王之前,彼立于王之近前,唱第一之偈:
一
德为最善者 世间无上物
有剧毒之蛇 不杀有德者
彼称扬德行,求王许可出家,于是出家而去。一日,有一鹰由屠店中攫得一片之肉,向空中飞去。彼为他鸟包围,用足爪嘴等搏击,彼不堪其苦,将肉片掉落。又此鸟取肉,彼亦同样受苦,掉落肉片,又被他鸟所取。如是每一取者,辄受他鸟追逐,而落肉才为脱苦。
菩萨见此自思:“欲者譬之肉片之物,执此者苦,弃此者乐。”于是唱第二之偈:
二
彼时某物者 鸷鸟来夺食
一物不持者 彼等皆无害
彼出都而行,途中于夜间寝于某村一轩之家。其家有一使女名宾伽罗,彼女与某男约于“如是如是”之时刻前来。女为主人等洗足,主人等就寝,彼女待此男之来坐于廊下。彼女自思:“今将来矣,今将来矣。”于是初夜、中夜已过,待至天明,彼女断念:“彼不来矣。”于是卧床而入眠。菩萨见此情景自思:“此女因欲情思此男而坐待,今知此男不至而断念安寝。烦恼之中,欲情为苦,无欲情则乐。”于是唱第三之偈:
三
无欲者乐卧 有乐之效果
以无欲为欲 宾伽罗乐卧
彼于翌日由村中分手于森林,见森林之中有一苦行者一心修禅定而坐,彼思:“此世来世无有优于禅定之乐者。”于是唱第四之偈:
四
优于三昧者 此世他世无
得此三昧者 自他皆无害
彼入森林中出家,入仙人之道,得禅定与神通,成为可生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司祭即是我。”
第四章 时鸟品
三三一 拘迦利比丘本生谭
[菩萨=大臣]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迦利所作之谈话。此一故事于塔伽利迦本生谭(第四八一)中说出。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宝之大臣(重要事务之大臣),王为口快之人。菩萨自思:“王有口快之癖,当使改正。”彼就此搜寻譬喻,经过时日。某日王入御苑之中,坐于为王座用之板石之上。其上有庵罗果树,其中有一乌巢,有一黑时鸟置其自己之卵而去。尔时一雌乌来温鸟之卵,不久时鸟之雏孵出,雌乌思为自己之子,用嘴衔饵饲养。雏鸟之翼,尚未十分成长之时,不意为时鸟之鸣声。乌思:“此乌今鸣不同之声,长大之后,将为何种不利?”于是以嘴啄杀,由巢中落下,恰落于王之足前。王问菩萨:“此为何物?”菩萨自思:“予欲谏王,搜寻一例,今已得见。”菩萨曰:“大王!言语过多,不择时而言,遭逢此一结果。”“大王!此时鸟之雏,为乌所养,翼未十分成长,不意而鸣,于是乌知其非己子,以嘴啄杀而落下,无论人或畜类,不辨时而过于利口,遭此苦报。”菩萨为唱此等之偈:
一
时未到时 过度语者
如斯堕死 如时鸟雏
二
善磨之刃 愀心之毒
如吐邪语 尔速倒人
三
随时适不适 贤者应护语
对己相等者 非时不得语
四
思虑有洞察 正时适度语
得胜一切敌 金翅鸟胜蛇
王闻菩萨之说法,由此以后,为适度之发言。对菩萨授与较以前更大之名誉。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时鸟之雏是拘迦利,贤明之大臣即是我。”
三三二 车鞭本生谭
[菩萨=大臣]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萨罗王之司祭所作之谈话。据传,彼乘车往自己领地途中,于狭路行车之时,见一车队,彼云:“汝等之车,向侧方回避,向侧方回避。”对方之车未能回避,司祭发怒,以鞭投向最前车之御者,鞭中车轭而折返,击中彼自身之额,额顿出瘤。彼还向王申告:“为御者所殴。”王唤御者调查,知彼本身之恶。
某日,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谈论:“诸位法友!王之司祭云彼为御者等所殴,起诉而自负。”佛来此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王之裁判大臣。其后,王之司祭乘车往自己领地等等,皆与前述之事相同。然彼向王申诉,王自坐于裁判所中,唤御者等,调查此事,王云:“汝等殴予之司祭,额上起瘤。”王命:“汝等全部财产,受没收之处分。”
如此,菩萨向王曰:“大王!王未调查事情,而没收彼等全部财产,然世间有自己击中自己而言为他人击打之人。因此,治世之方,不经调查而为裁判,实属不宜。善加调查后,再为裁判,是则为宜。”于是唱次之偈:
一
打与被打 胜者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