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居其一 求者之运
二
般阇罗之王 求事难为情
被求者有拒 两者皆有悔
三
般阇罗之民 我愿不见悔
与王不共悔 是故愿秘密
王对菩萨表示敬意而敬服,与菩萨所望之物,唱第四之偈:
四
婆罗门!我愿赠汝一赤牛 更添长牛一并赠
适法之人!我今欲闻汝之偈 奈何尊者不施与
然菩萨云:“大王!予不欲物质之物,予只求所需之物。”于是携带平底之靴及树叶所造之伞,谓王曰:“大王!精勤勿怠,护戒以行布萨。”如是教王,不顾王之强请,归还雪山地方。于彼处得神通与禅定,成出生梵天世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行者即是我。”
三二四 皮衣普行者本生谭
[菩萨=商人]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名皮衣之普行者所作之谈话。彼身上下,均着兽皮,一日,彼由道院出于舍卫城巡回托钵中,行至山羊喧哗之所。山羊见彼,思欲突击,向后撤退,普行者思为“对自己表示敬意”,站立不去,山羊急来,突刺其股而倒毙。此一错会敬意之事,为比丘一同之间所周知,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谈论:“诸位法友!皮衣普行者错会敬意,毁灭一身。”佛来此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曰佛:“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彼错会敬意,毁灭一身,非自今日始,前生即已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某商人之家,经营商业。尔时有一着兽皮衣物之普行者,一日,彼于波罗奈城内巡回托钵,到着山羊喧哗之居所。彼见山羊退后,思为“此为对予表示敬意”,不向侧方离去,思为“只此人间之中仅此一山羊知我之德”,合掌而立,唱第一之偈:
一
四足兽善生 善性又善行
誉子山羊长 礼敬婆罗门
恰于此时,坐于店中之贤商人,制止此普行者唱第二之偈:
二
婆罗门!勿急表敬意 勿信四足兽
退却欲强打 猛烈加打击
此贤商人如斯言之间,子山羊急来突股,彼感强烈之痛,当场倒毙,悲惨断气。佛说明此事,唱第三之偈:
三
破股垂肩人被覆 婆罗门品总被毁
彼扩双手前往迎 予呼疾驰勿受害
第四偈乃普行者所唱:
四
礼不可敬者 如斯被挫卧
犹我今日愚 为子山羊触
如此彼悲叹断肠,当场失命。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皮衣普行者是今之皮衣普行者,贤商人即是我。”
三二五 蜥蜴本生谭
[菩萨=蜥蜴]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诈欺汉所作谈话。此一故事已于前(第三八第一四一之蜥蜴本生谭)详细说出。此处仍将此比丘带来,出于佛前云:“世尊!此比丘欺骗他人。”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日始,前生亦为骗人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为蜥蜴之身,成长后,以美丽之身体,栖于森林之中,而一品行恶劣之苦行者亦其附近构筑住院居住。菩萨渔饵行路时见彼自思:“此为戒律坚固之苦行者之住院。”于是往其处礼拜行者,然后归于自己之栖所。
自此以后,某日之事,此恶徒行者,于自己归依者之宅得调理甚佳之肉,问曰:“此为何肉?”答云:“此蜥蜴之肉。”彼闻此难制味欲,自思:“杀常来我住院之大蜥蜴,可以食如己意所好之佳肴。”于是携醍醐、牛酪、香味及其他物品往彼处,藏棍棒于衣下,待菩萨之来临,为稳静之风而坐。蜥蜴到来,观破其邪恶之根性:“此必已食我同族之肉矣,予将察看。”于是立于下风,嗅其身体之体味,知其已食同族者之肉,于是不近行者,返身而行。行者知蜥蜴不来之事,将棍棒投去,未达菩萨之体,仅达其尾端。行者云:“汝其远去,予失败矣。”菩萨云:“汝今击我失败,四种地狱将不失败。”蜥蜴逃去,隐于蚁冢之中,今由一穴出头,与行者共语,唱次之二偈:
一
思彼为沙门 彼无自制心
彼以杖击我 沙门非沙门
二
汝愚者!结鬘成何用 皮衣有何用
汝心抱爱着 唯外表清净
行者闻此,唱第三之偈:
三
汝蜥蜴!汝来汝还 食稻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