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师匠)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慈念经”所作之谈话。某时佛唤诸比丘曰:“汝等比丘!以心之解脱为目的,反覆多行慈念,增大倍加,如载重要器物,十分努力,积集实行,期待能得十一种功德。十一种功德为何?睡眠平和、醒觉平和、不见恶梦、人间敬爱、鬼神敬爱、天人保护、不受火、毒、刀伤之果、心速寂静、气色沉着、死时不迷、上乘理解、出生梵天。汝等比丘!心以解脱为目的,反覆多行慈念,增大……乃至……十分努力,积集实行,期待能得十一种功德。”具有此十一种功德,方被称赞为慈念之修行。佛云:“汝等比丘!比丘云者,对一切生类个别或一般,皆当修行慈念,对善者须扩展善心,对恶者亦应扩展善心,对中位者亦应扩展善心;如此对一切生类个别或一般,皆当修行慈念,皆当修行悲心、喜心、舍心,当于四梵住之上努力,如斯虽不达向果,但可成生梵天世界之身。昔之贤人等七年之间,修行慈念,于七度成劫坏劫之间,唯只住于梵天世界。”于是佛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于某劫之间,菩萨出生于某婆罗门之家,达成年后,舍欲乐而出家,入仙人之道,达四梵住,师名阿逻迦,住雪山地方,彼有众多弟子。彼教仙人之团体云:“出家者当修行慈心,当修行悲心、喜心、舍心。所谓慈心,即可使成就出生于梵天世界之目的。”菩萨为说明慈爱之功德唱次之二偈:
一
能以慈爱心 慈念世间物
上下又横竖 到处无量心
二
对此有限物 起业使充实
无限善锻练 无胜利益心
如是菩萨对弟子说修行慈心之功德,使之闻教修行,自修禅定不废,出生于梵天世界,于七度成劫坏劫之间,不还来此世间。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仙人团体是佛之侍众,阿逻迦师即是我。”
一七〇 伽美雷翁本生谭
此一本生谭见于大隧道本生谭(mahāummagga-jātaka)(第五四六)中。
第三章 善法品
一七一 善法本生谭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聋婆婆所作之谈话。舍卫城中有一长者,归依三宝,信心诚笃,受持五戒;某日彼携酥酪、药品、华香、布疋,欲向佛前闻法而去。当彼外出之时,其妻母亦携带嚼食啖食之物,往长者家看望其女。此母生来耳聋重听,彼与其女食事外,为拂睡意,对女闲谈:“汝夫妇彼此情感如何?”女云:“母亲何出此言,如吾家主之德备,出家之人中,亦甚难得。”信女[母亲]闻女言,未加思考,只闻“出家”二字,即高声曰:“汝夫已出家耶?”家中诸人亦皆以为长者出家而内外皆喧声。闻声而来之家人伴侣,讯问缘由,家人皆答以:“主人已出家他去。”
长者闻十力佛之说法,出精舍返回都城。途中某人见长者云:“闻尊者已出家,家中人皆叹息。”尔时长者自思:“我虽未出家,人皆以我出家,我此善誉,不可使无,自今日始,我应出家。”于是复返佛所,佛曰:“信士,汝今向佛奉仕,所办已毕,去而复返,将欲何为?”彼白佛云:“予身被善誉,不可使无,予欲出家,故而复返。”于是彼受出家之戒与僧伽诸具,修行正道,不久得阿罗汉位,此事教团比丘遍知。某日,诸比丘众,集于法堂谈话:“诸君!某甲长者,身受善誉,不可使无而出家,今达阿罗汉位。”适佛出堂问曰:“汝等比丘!今作何言,坐于此处?”比丘白言:“如是如是。”佛云:“昔之贤人,所起善誉,不使无善评,亦有出家。”于是佛说过去之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都城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长者之家,及长而父死后,继承为长者之家督,某日彼出己家,向王问候,彼之妻母,欲见其女,往至其家。女母耳患重听,闻如所说与今之话同。彼问候王毕,返回自己之家,见某人云:“尊者言欲出家,尊家甚为悲叹。”
菩萨自思素有善誉,此誉不可消灭,后复返至王处,王曰:“汝大长者,尊事已办,何为去而复返?”长者曰:“大王!予在家而未出家,众人云我已出家,深致叹息。得此善誉,不使消灭,予愿出家,请王许可。”为说明此意说次之偈:
一
人主!我云殊胜事 于世得名时
贤人不背名 善人心惭愧
持此惭愧心 我执出家轭
二
人主!我云殊胜事 今世我得名
我今愿出家 此世无何欲
菩萨如斯说已,由王处得出家之许可,行至雪山地方,遂为仙人而出家,修行威神力及定力,最后生入梵天界中。
结分
佛为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波罗奈长者即是我。”
一七二 达陀罗山本生谭
(菩萨=狮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迦利所作之谈话。尔时,诸多博识比丘等于雄黄平原,如幼狮之吼,以使银河坠落之势,于教团之中央,读诵经之文句。其中有拘迦利,于众比丘读经时,不知己之头脑空虚,欲为比丘等读经,入于比丘之间,未得教团许可,到处宣扬曰:“汝等可使我为汝等读经。”彼之言语,传遍比丘中间,比丘等思欲使其一试,语之曰:“拘迦利师,今日可向教团读经。”彼不自量力云:“甚善。”承诺而言:“今日为汝等读经。”于是彼啜好乳粥,取固食之物,吸适意饮料,于日没说教闻法之时,鸣楗集合比丘,彼下着犍陀固兰多草色袈裟衣,外缠犍尼迦罗华色之上衣,入教团中,礼长老等,升上集会堂所备之装饰宝石之法座,执饰立之拂子云:“开始读经。”彼于一刹那间,忽然身体流汗,心感恐怖,彼读罢前偈最初之句,而次句立即忘却不知。彼羞愧战栗,由高座而下,由教团中出,还归己舍而去,改由其他博识比丘诵读。自此以来,比丘等知其头脑空虚。某日比丘等集于法堂互语曰:“最初我等不知拘迦利之空虚,今由其自己呻吟,始知其事。”适佛出堂,问诸比丘:“汝等比丘!今有何语,坐于此处?”比丘等白言:“如是如是。”佛云:“汝等比丘!拘迦利之呻吟,非自今始,前生即有此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之都城,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于雪山地方出生为狮子,为诸多狮子之王。彼与众多之狮子臣下,住于银窟之中,距其近处有一窟,为豺所住。某日晚雨晴后,狮子群出,集于王之窟前,为狮子吼作狮子游戏。当群狮游吼之时,豺亦狂吠,群狮以与豺声同吼,思以为耻,众皆默然。当众之默时,菩萨子之仔狮向父寻问:“父王!彼与狮子同吼,使游戏中狮子闻其声以为耻而皆默然。此一使己之声,欲为人知者,彼系何物?”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谁为大音声 达陀罗山响
狮子等不喜 大王!此物究为谁
父狮闻子之言,唱第二之偈:
二
兽类中最卑 豺声实可厌
嫌彼之素性 众狮皆默然
结分
菩萨云:“尔等比丘!拘迦利举己之声,使人知其价值,非自今日始,前生即已如是。”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拘迦利,狮子是罗睺罗,狮子之王即是我。”
一七三 猿猴本生谭
(菩萨=道士)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对某一诈伪比丘所作之谈话。此一故事系于帕金纳迦篇(pakinnaka-nipāta)中郁陀罗故事(uddāla-jātaka)(第四八七)将予以说明。尔时佛云:“汝等比丘!此比丘之诈伪非自今日始,前生为猿之时,为火而行诈伪。”于是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之都城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于迦尸国某村之婆罗门家受生,及长往得叉尸罗修习学业,开始其世俗之生活。其婆罗门夫人生有一男,而于其子能行走跑跳之际,辞世而去。菩萨为其举行葬仪毕,觉此居家已无可恋之处,于是携子出家,与亲朋洒泪别去,伴其子入雪山从仙人之教而出家,食草根树果,居于草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