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二人之年少比丘所作之谈话。彼二人住于舍卫城,为豪家之子,虽依佛教出家,但不修不净观,夸称容姿以傲世。某日,二人各就自己容姿之美丽而起争论,见距彼等不远,坐一年老之上座,二人欲请上座对容姿美丽,作一判定,行近上座而问曰:“尊者!我等谁为美丽?”上座答:“二位法友,比较君等,我最为美丽。”年少之彼等以此人年老,答非所问,于是对上座施以恶口之言而去。
彼等之所为,为诸比丘众得知,某日集于法堂,为此事议论问话:“诸位法友!彼老上座实为对为容姿囚系之二比丘施以羞耻之言。”适佛来至此处,问曰:“汝等比丘!今为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等答:“如是如是。”佛云:“汝等比丘!此二人年少比丘,夸称容姿非自今日始,彼等前生即以容姿傲世。”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住恒伽河岸之树神。时于恒伽河与耶蒲那河之合流处住有恒伽鱼与耶蒲那鱼两尾之鱼,彼等:“我之容色美丽,君之容色亦可称美丽。”两者就容姿美丽之事,发生争执。而离程不远,由恒伽河岸见有一龟,“彼可为我等判定熟为美丽。”二鱼行近龟处,问曰:“龟先生!究竟恒伽鱼为美丽,抑或耶蒲那鱼为美丽?”龟云:“恒伽鱼亦甚美丽,耶蒲那鱼亦甚美丽,但予较汝二者更为美丽。”龟为说明此事唱第一之偈:
一
恒伽河之诸鱼美 耶蒲那鱼亦美丽
然我四足所生物 尼物律树体圆围
长首伸出如车辕 一切龟类实美丽
鱼闻其答云:“汝恶龟!汝未答我等之所问,只言他事。”于是唱第二之偈:
二
问彼彼不说 问彼言他事
自诩高慢者 此我等不喜
结分
佛述此法话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二尾之鱼是年少比丘,龟是年长比丘,而始终目击者,恒伽河畔再生之树神即是我。”
二〇六 羚羊本生谭
(菩萨=鹿)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所作之谈话。时佛耳闻提婆欲努力害佛,佛云:“汝等比丘,提婆欲杀害我,非自今日始,前生即已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一羚羊,近于一湖水某丛林中营造栖家。同一湖水距离不远之树顶栖一啄木鸟,湖水之中,为龟栖处。此三者互为亲爱之友谊,共同居住。尔时有一猎鹿师,巡回森林之中,于湖水饮水处发现菩萨之足迹,彼以革纽制作一如铁锁缚足之圈套,布置而去。菩萨于夜初更为饮水而来,陷入套中,发出悲鸣。树上之啄木鸟及水中之龟,闻声而至,彼等思案:“如何抢救吾友。”啄木鸟谓龟曰:“君有齿,可断其套,我可设计使彼不来,我等二人奋斗,以救吾友。”彼为说明此事唱第一之偈:
一
革纽为锁套 龟以齿断切
我引彼猎夫 使勿来此处
于是龟开始以齿啮其革纽,啄木鸟飞往猎师所住之村。猎师于夜过将明之时,持剑准备出发,鸟知其将欲出发,于正门出口处大声鸣叫,以羽搏打猎师颜面。猎师为此不吉之鸟所击打,折返家中,暂时就寝,不久又取剑准备出发,鸟判断前此由正门出口出发,此次必由里门出口出发。于是大声鸣叫飞向里门,向猎师之面扑打。猎师两度被打自谓:“此不吉之鸟,不欲使我出发。”于是回返,至太阳升起寝卧,然后再行出发。
鸟于此时,至急飞返,向菩萨告知猎师将至。此时龟已只余一革纽未断,其余均已咬开,然而龟齿破裂流血,已不堪应用。菩萨见猎师持剑,如电光之速奔来,于是挣断革纽,逃入森林之中,鸟则飞落于树顶,只有龟之力弱,当场横卧,猎师放龟入袋中,挂于残枝之上。菩萨转来,见龟已被捕,[思:]“友人之生命,不可不救。”但体弱力尽,出现于猎师之前;师以其力弱,执剑向菩萨追杀,菩萨既不远离,亦不接近,与猎师同入林中。菩萨韬晦足迹,由他道如疾风归来,以角挑落布袋,于地上破坏,将龟引出,啄木鸟亦由树上降下。菩萨对两者忠告:“予之生命,得君等之荫助挽救,君等已尽友者之所应为。今猎人归来,将捕捉君等,因此,啄木鸟君!汝可携带子女他往,龟先生!君应早入水中。”彼等均如菩萨之言而行。
于是佛等觉者唱第二之偈:
二
龟游入水中 羚羊入森林
树梢啄木鸟 远伴子等去
猎师归来至其住处,不见一物,手持破袋,心情持重,回归自家而去。彼三友于有生之间,相互信赖不破,各各从其业报而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猎师是提婆达多,啄木鸟是舍利弗,龟是目犍连,羚羊即是我。”
二〇七 阿萨迦王本生谭
(菩萨=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恋前妻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彼比丘:“比丘!汝真对彼起恋情?”答:“确为如此。”问:“恋慕何人?”答:“予之前妻。”佛云:“比丘!汝对彼女所持恋情,非自今日始,汝于前生为彼女受剧烈之苦。”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迦尸国补多勒迦市阿萨迦王治国。彼之第一妃乌婆利,具有魅惑之爱力,姿容甚美,眉目如画,天姿少有,世间无双,彼女不幸死亡。为妃之死,国王悲伤度日,怏怏不乐。彼将妃之尸骸装棺,其中填入油及泥土,置于卧榻之下。王不摄食物,悲叹而卧,两亲、亲族、友人、廷臣、婆罗门、居士等云:“大王请节哀勿悲,诸行无常。”但王对任何进言,均不入耳,如此悲叹,已过七日。
时菩萨为已获五神通,八等至之行者,住于雪山地方。彼以天眼观察,眺望阎浮提洲,见王之悲叹谓:“予将施救。”于是以神足之威力,升至空中,下至王之御苑,恰似黄金之像坐于吉祥之平石上。时补多勒迦市住有一婆罗门族之青年,偶尔来至王苑,瞥见菩萨,向前寒喧,坐于其傍。菩萨示彼好意:“青年!汝王之所行正直否?”答曰:“尊者!我王正直,然因妃亡故,王将妃之尸骸入于棺中,悲叹而卧,今已七日。尊者有何方能取除王之此苦?如尊者有德之人在世,我王受此痛苦,实不相应。”菩萨曰:“青年!予与王无一面之识。若王能外出问予,予可告以妃之往生之处,进而于王之御前,使妃与王对话。”青年:“我可引导吾王前来,请尊者坐于此处。”青年得菩萨之约束,行至王前,告知此事:“请王至具有天眼人之处。”王闻悉:“能与乌婆利妃相会。”心中大喜,乘车至其场所,与菩萨寒喧,坐于一傍。王问:“尊者真知妃之再生所至之处?”菩萨:“大王!妃因夸耀容姿,怠惰而不积善业,因此再生于食御苑牛粪之甲虫胎中。”国王:“不能,此事予不相信。”菩萨:“如此可使与彼相会而对话。”“甚善,我当亲见其言语。”菩萨于是以威神力,使两只甲虫,移动牛粪块,来至王前。此二甲虫依菩萨所示而至,菩萨指一甲虫曰:“此即乌婆利妃,彼舍弃大王,今追随于食牛粪甲虫之后,请大王仔细观察。”王曰:“尊者!予妃乌婆利再生为食牛粪甲虫之胎,予不相信。”菩萨:“大王!现在可使其对话。”菩萨以威神力使彼女发声。菩萨曰:“乌婆利妃!”彼女以人语答曰:“尊者!何事?”“汝之前生为何名位?”“尊者!予为阿萨迦王之第一妃,名乌婆利。”“汝今仍爱阿萨迦王否,或是喜好食牛粪之甲虫否?”“尊者!如云予前生时事,尔时予于御苑,与王一同乐色声香味触等,然今死变重生,前生之事,于我何益?今我欲杀阿萨迦王,以其首之血,涂我食牛粪甲虫夫之足。”彼于众人当中,以人语唱以下之偈:
一
阿萨迦王苑 我与共游步
互爱亦被爱 可爱与夫共
二
新苦新乐故 古旧既无遮
比起阿萨王 我更爱甲虫
阿萨迦王闻之后悔,当场命令取去妃之尸骸后,洗其头与菩萨寒喧入市,而以其他妇人为第一妃,正当治国,菩萨予王忠告息悲后,归雪山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起恋情比丘,即证得预流果————佛于是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乌婆利是以前之妻,阿萨迦王是起恋情之比丘,青年是舍利弗,行者即是我。”
二〇八 鳄本生谭
(菩萨=猿)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提婆达多努力害佛之事所作之谈话。时佛闻提婆达多欲努力杀害佛而言曰:“汝等比丘!提婆欲努力杀我,非自今日始,彼于前生,即已如是,然未能使我丝毫恐怖。”佛于是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住于雪山地方再生之猿胎。彼有如象之强力,身体大而且美,于恒伽河之屈曲处森林中营造栖家居住。尔时恒伽河中住有一鳄,鳄鱼之妻见菩萨之身体,对彼心脏之肉,起非常之欲望,于是对鳄鱼云:“夫君!我欲食彼猿王心脏之肉。”“我妻!我等为栖于水中之物,彼为陆上所行之物,如何可以捕捉?”“请用某种手段捕之,否则我将死矣。”“汝勿忧虑,我有一法,使汝得食彼心脏之肉。”鳄鱼安慰其妻,彼于菩萨就恒伽河饮水,坐于河岸之时,进前曰:“森林之王者!君于此处,食劣果实,君不往惯行以外之处,恒伽河对岸有庵罗及波罗蜜树,实大而味美,果物无尽,君何不往彼处采食种种之果物?”猿曰:“鳄鱼之王!恒伽河大河难渡,如何能往彼处?”“汝欲渡河,可载于我之背上,相伴而渡。”菩萨信彼之言,即予承诺。“请乘坐于我背上。”于是猿乘背上。鳄鱼稍行,即向水中沉下,菩萨曰:“鳄鱼!汝欲使我沉没,是何缘故?”“予并非依正路伴君渡河,予妻欲食君心脏之肉,是故予为使吾妻得食心脏之肉而捕汝。”“鳄鱼!汝对予所言者,亦皆为善事。如果我等心脏收藏于体内,则我等于树梢跳跃之时,心脏将毁坏为微尘。”鳄:“然则汝置心脏于何处?”菩萨指示不远处一株乌昙跋罗树上生长熟圆之果实:“汝且观看,我之心脏即垂挂在乌昙跋罗树下。”鳄:“汝若使我见到心脏,我即不杀汝。”“如此,汝可与我伴行至彼处。我将使汝得见垂挂于树上之心脏。”于是鳄鱼与彼同行,菩萨由鳄背跳登乌昙跋罗树上对鳄鱼曰:“愚蠢之鳄鱼!一切生物之心脏,汝以为挂于树顶,汝太愚蠢,汝已受骗。汝可取大量之果物,但只胴体庞大而智慧缺少,则不得成功。”菩萨为说明此事,唱以下之偈:
一
大河彼岸生多树 庵罗树与阎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