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如是说偈后,辞别两亲而出家,如今所说,委身为隐遁之生活,死后生梵天界。
结分
佛言:“如是,女人多淫荡野鄙,为苦痛之源。”佛述女之不德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彼比丘得预流果。佛连络本生今昔而结语:“尔时之母是迦毗罗尼女,父是大迦叶,婆罗门之弟子是阿难,阿阇梨师即是我。”
六二 生卵本生谭
(菩萨=国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烦恼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彼比丘:“汝之烦恼为真实耶?”比丘答曰:“是为真实。”佛言:“比丘!女人实难与监视者也,昔之贤人自女从胎出生以来,即始终监视,但仍不能完全监视。”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出生于王妃之胎。成人之时,精通一切之学艺,国王去世时,即王位,以正义治国。彼常与司祭作骰子游戏,彼于投骰子时,口唱赌歌,投黄金骰子于银盘之上,习以为常。歌曰:
河弯曲流行 森林由树成
女如得机会 必定为恶行
口唱如是之歌,投下骰子,则国王必胜,而司祭必输。因此,司祭渐次失去家与财产。
于是彼自思惟:“若然如此状况下,此家中之财产将全部失去矣!予将寻求与他男未曾会面之女,禁闭于自己之家中。”更又改思:“未曾与他男会面之女,不可能与监视。”于是决心:“女之女子诞生,立即带来,与以监视,及其生长,均禁闭于予家,使之坚守贞操,以严重监视。如是则每投骰子必胜,由王室将钱席卷而赢回。”彼之原来豫测十分巧妙,于是见一贫困之妊妇,彼豫测:“此妇必产女子。”呼彼女近前,与以金钱,使住于自己家中。待妊妇生产后,又与以金钱使归。所生之女子不使一切之他男得见,立即仅交付与女人之手养育,待其长大之时,接回使住于自己家中。
司祭于此女生长之前,与国王未有一次作投骰子之戏。至将此女接来自己家中使住后,彼对国王云:“大王!予与大王为骰子之戏。”国王云:“甚善!”于是与前同样开始投掷骰子。国王照例唱赌歌投掷,但司祭立即续为附加曰:“我家之少女,不在此例中。”自此以来,则司祭连胜而国王续负。菩萨自思:“此必司祭之家,有一贞淑之女环绕之故。”于是遣人窥探,果如彼之豫想。彼思:“如是,予将使此女破戒(贞操)。”于是呼一无赖汉近前问曰:“汝能破司祭家中少女之戒耶?”男:“国王!予能。”国王与彼金,告曰:“如是须立即完成。”遣其男离去。
彼男由国王受得金钱,购买香、薰香、抹香、樟脑等物,于距司祭之家不远处,开舍一卖香料之店。司祭之家为七层建筑,有七处楼门。于各楼门均置有女之门卫。除彼婆罗门(司祭)外,他之男人一切被禁入于其家,即如舍弃尘埃之笼篮,亦须经过检查,而后使入。是故,除司祭之外,其他男人无一人能得与少女会面。
少女有一侍女,此侍女常为少女购买香华,得钱外出。彼时,经常由无赖汉之店前通过,彼男立即知彼女为少女之侍女。于是某日,彼见侍女前来,彼男立即由店中跳出,跪于侍女之足前,两手紧握其足,啜泣而问曰:“吾母!长久期间,汝往何处耶?”又彼男请托之同伴人在傍加言曰:“一切之模样、口气、服装,完全为母子无讹!”此同伴人如此言说,使彼侍女忘怀一切,思惟:“此为吾子无疑!”彼女亦自哭泣。彼等两人互相拥抱而泣。
尔时,彼男向侍女问曰:“吾母!汝现住何处?”侍女:“吾子!予奉仕司祭之幼女————受彼紧那罗(歌神)之惠住于其处,彼女实为世间稀有之美人!”男:“吾母!今往何处?”侍女:“为彼少女购买香、华。”男:“吾母何须向他店购买,今后可由予处任意取去!”于是不受金钱,与以担步罗(菜果)、塔蔻罗伽香及种种之华。侍女归来,少女见如是诸多之香、华,而曰:“我之婆罗门(司祭)何故今日如此心情愉悦耶?”侍女:“贵女何出此言?”少女:“何故得此诸多之香华?”侍女:“此非由主人领得多金所购,实为由我子之处持来!”彼女向少女说明。由是以来,侍女由婆罗门处领得之金,自己存置,而只由其子之处取得香华。
其后经二三日,彼男假卧于病床之上,侍女往店头时,不见其子之姿。问曰:“我子往何处耶?”同伴答:“汝子卧病在床!”侍女闻后,即赴彼男寝室,坐于其处,抚彼之背问曰:“吾子!汝究为何病?”彼男默然不语。侍女:“吾子!何故不语?”男:“吾母!予至死亦不能对汝言之。”侍女:“吾子!不对我言,将向谁言?”男:“如是予言,予病无他,因闻彼女之美而起爱恋之念。若得彼女,予命有助,若不能得,则即将待死!”侍女:“吾子!此事由我任之,汝勿忧心!”侍女对彼激励,取多量之香华携归。即往少女之前告曰:“贵女!予子由予闻汝之美丽,恋慕成病待死,将如之何?”少女答曰:“若汝能牵引撮合,可随其愿!”
侍女闻少女之言以来,即扫除司祭家中各各方隅,集合大量之尘埃,装入大花笼中,开始运出。若被检查笼内,则将尘埃投诸于门卫之女。门卫之女,为此而困扰逃避。如是遇有向彼女稍事盘查,即将尘埃投诸其前。自此以来,侍女携笼出入,门卫之女,皆不检查。侍女见时机成熟,将彼男入华笼中,运来少女之前。于是彼男遂破少女之戒。一两日逗留于其宅邸,司祭外出,两即同行乐,司祭归宅,男即隐匿。
其后经一两日,少女向彼男云:“今汝须离此处。”男:“予将与婆罗门一击之后离去。”少女:“如此可与其一击。”于是将彼男隐匿。婆罗门归宅之时,少女向彼云:“予今为汝吹笛舞踊。”司祭:“甚善,吾女!汝可舞踊。”彼自吹笛。少女:“贵君观我,我感羞耻,请蔽贵君之美颜后,予为君歌诵!”司祭:“若汝含羞,可如是为之。”于是少女执厚布为司祭隐目蔽颜。彼婆罗门于蔽颜后吹笛。少女舞诵不久,谓司祭曰:“予将击汝之头。”喜爱少女之婆罗门并不知何理由,即承诺曰:“汝可击之。”于是少女指示彼男前来,立于婆罗门之后,向其头上一击,婆罗门之眼目如同冒出,头起大瘤,痛不可当。呼叫曰:“伸出汝手与我!”少女伸手,置于彼之手上。婆罗门曰:“汝手甚柔,然击人甚利!”
彼男一击之后,将身隐匿。少女于彼男隐匿之后,由婆罗门面部解布,持油来涂其头伤。其后于婆罗门外出时,侍女将彼男入笼运出。彼男即赴国王之前,悉语事之经过无遗。于是国王向出仕前来之婆罗门云:“且作骰子游戏。”司祭应允:“大王!谨承遵命。”国王使人持出投骰子之台,以前同样唱出赌歌,投下骰子。婆罗门不知少女破戒,又附加如前之句,“我家之少女,不在此例中。”虽如是唱赌之歌,结果司祭继续失败。
国王已知此事之原委,向司祭云:“婆罗门!何有例外?汝之少女已破戒。汝自其有生以来,始终即与监视,置监视者于七处,汝思:‘如是可以十分监视矣。’然女人者,纵然入于怀中,持之而行,而能仅忠实于一人之男者,世间甚为少有。汝之少女谓:‘予为汝舞踊。’使汝吹笛,以布蔽汝之颜,命其自己之情夫,击汝之头,使情夫暗自逃走,今汝尚称汝之少女为例外耶?”于是为唱次之一偈:
婆罗门!汝于女面前 蔽覆颜且吹笛
养妻如生卵者 若贤者谁信妻
菩萨为婆罗门如是说法。婆罗门闻菩萨说法后,归家向少女诘问:“汝已犯如是之罪恶!”少女云:“贵君!何人为如是之话?予决无此事。击贵君者为我一人,并无他人。若君不信,予为誓言:‘除君之外,未触一切他人之手!’予愿跳入火中行试罪法,使君相信。”
婆罗门云:“如是甚善!”于是积起多薪焚火,呼少女近前:“若汝有自信,可入此火。”
于此之先,少女向侍女告之使其领会:“速前往汝子之场所,当予欲跳入火中时,彼来执予之手。”侍女即往其子之所,如言告知。于是彼男先至,立于群众之间,少女思欲欺骗婆罗门,立于多人之间言曰:“予除贵君之外,从未触及他人之手,由誓言之诚实,此火不能烧予!”女作将欲入火之势。彼男于瞬间跳出曰:“汝等试观司祭婆罗门之所为,彼竟将如是之美妇人入于火中!”于是执彼少女之手不放。少女推开其手向司祭曰:“贵君!予之誓言已被破,予不能入火矣。”司祭问:“何以故?”少女:“贵君!予曾立誓,除贵君之外,不触他人之手,然今予已为此男执手矣。”婆罗门知为此女所斯骗,于是责打后将其驱逐。实则女人者多有充满如是之罪恶者,无论为如何之重罪大恶,为欺瞒自己之夫,而谓:“予决作此等之事。”为一白昼公然立誓言之不贞者。因此,亦可说为如下之偈:
女富奸智如盗贼 真理于彼极难得
水行如鱼之通路 女人性情难探知
虚伪于彼如真理 真理于彼如虚伪
犹如草多牧场牛 如求好草更好草
彼等求夫无止境 女性残忍如贼蛇
更如易崩之砂粒 人言之事无不知
结分
佛言:“女为如是难监视者。”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彼烦恼之比丘,得预流果。佛连络本生之今昔而为结语:“尔时之波罗奈国王即是我。”
六三 枣椰子本生谭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烦恼比丘所作之谈话。佛向彼比丘问曰:“比丘!汝在烦恼,为真实耶?”比丘答曰:“是为真实。”佛言:“女人不知恩,为叛逆者,汝何为如人所恼?”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之治国时,菩萨为仙人之生活。彼于恒河之岸,建仙人之小屋,得定力与通力,住于禅定悦乐之中。彼时,波罗奈之财务官有一女,此女残忍暴虐,人呼为恶女,常时打骂奴婢。某日,彼女云:“前往恒河游览。”于是由奴婢等陪伴出发。彼等游览至日落之时,忽起狂风暴雨,诸人见起风雨,到处急速逃避而去。随同财务官女之奴婢等云:“予等今正为抛弃此女之时。”于是将此女投入水中而逃去。雨仍降注不停,太阳沉没,天已暗闇,奴婢等未伴女而归,财务官问曰:“吾女往何处耶?”诸人答曰:“贵女确曾往恒河岸边,其后转往何处,不得而知。”于是派亲类诸人前往巡回搜救,但终不知其行迹。
彼女落水,大声呼救,彼女为水流漂送,至夜半之时,到达菩萨仙人之小屋附近。菩萨闻彼女叫声,自思惟:“此为女人之声音,予将为救助。”遂以草把为炬,即赴河岸,发现彼女,菩萨对其勉励:“汝勿恐怖,汝勿恐怖!”菩萨原来具如象之大力,立即入河涉水而行,引女上岸,携伴归至小屋,为其焚火,彼女为火暖忘寒时,菩萨向女问曰:“贵女家住何处?因何而坠河?”彼女向菩萨说明事情经过。菩萨云:“汝可暂居此处。”使彼女住于小屋,彼则于户外过夜。两三日后,菩萨云:“汝宜归去矣。”然彼女自思惟:“使此仙人破戒,一同伴居。”彼女不愿离去。
经过时日,彼女示以女性之魅力与娇态,遂使仙人破戒,失去禅定,于是仙人伴女住于森林。女劝仙人曰:“住此森林,无能发展,宜往诸人所居之处。”于是仙人伴女往国境之村,于其处卖枣椰子之实,以维生计而养女。因彼卖枣椰子之实为生活,人人呼彼为枣椰子贤人以示爱好。村人等与彼金钱,向彼云:“请住于此处,教我等知事之善恶。”村人使彼住于村入口处之小屋中。
此时山贼由山中降临,国境荒乱,某日,贼来掠夺其村,令村人等为包装掠夺之财物,并将财务官之女带走。贼兵抵达自己之住所后,其他诸人解放使归,贼之首领见彼女貌美而倾心,乃以彼女为自己之妻。菩萨寻问:“如是如是之女往何处耶?”彼闻及云:“彼女为贼兵带走,已为首领之妻!”彼思:“此女将不能离予而住,必将逃归!”于是彼待女归来而度日。然财务官之女思惟:“予居此处,甚为幸福,但彼卖枣椰子贤人将于某时前来,将由此处将予带走。予今故示爱贤人之状,呼彼前来杀之,如是得免于为贤人带回之虞。”于是遣一男人往贤人之前告曰:“予在此度日甚苦,请贤人自来,带予归去!”
贤人得其通知,自往出发,停留于贼村之入口,由彼处遣使者,约彼女出来相会。女云:“吾夫!若予等今逃走,贼之首领,将立即追及,我等二人均将被杀。待至夜间,再行逃出!”彼女引导贤人至贼之住家。然后与彼饮食,安置彼坐于一室。黄昏时分,贼首归来饮酒,彼醉后,彼女向贼首问曰:“贵君!贵君如见眼前之敌人,将如何处置?”首领:“予将如是如是为之。”女:“敌人不在远处,现坐于次一房中。”
于是首领携火把往次一房中查看,见贤人坐于彼处,立即捕彼,曳至家中之中央,任意欧打贤人之头及肱股。贤人虽被敲击,但不言他之任何事故,只云:“不知多恩情之贱奴,不义叛逆之贱奴。”首领于敲击之后,将彼捆缚于地上,自己于晚餐后就寝。次晨,昨夜之酒醒瞬开眼目,又再开始敲击贤人,贤人仍只反覆说述前语。首领自思:“此男如是被打,不云他事,只唱同一言词,予当问其原委。”彼于彼女睡眠之时向贤人问曰:“汝何故如此被殴而只唱同一言词耶?”贤人云:“如是予将使汝闻。”于是由最初语其缘由:“予原为一仙人,住森林中,已得禅定。彼女由恒河中漂来至彼处,予救彼女上岸,与以看护,然其后,彼女诱予失去禅定。予离森林,为养彼女,住于国境之村。女为汝等所掠来至此处,彼时女遣使来告予:‘予度日甚苦,请来带予归去!’如是,予今陷汝手中。依此之故,予为是言。”
贤人说明缘由后,首领心中自思:“此女对如是高德之人,尚且如此,对予将为何事,实不可知。如是此女不可不杀之。”贼首决心,于是安慰贤者后,唤起睡眠之女,携剑而来对女曰:“予欲于村之入口处,将此男杀之。”于是伴女出至村外,告女云:“将此男捕缚!”彼使女捕缚贤人,执剑使女见如欲杀贤人状,而真将女劈为两半,然后使贤人沐浴,由头至足,以洗清净,其后数日之间,与以甘美之食物,使之满足。向贤人问曰:“汝今后往何处耶?”贤人曰:“予不望世间任何之生活,再行开始为仙人之生活,思住于森林之中。”首领云:“如是,予亦欲出家!”两人共皆舍世,赴森林之住所,于是得五神通、八等至。如是彼等死后生梵天界。
结分
佛述此二法话后,连络而唱次偈:
女人!易激忘恩者 叛逆离间者
比丘!汝等励梵行 汝必住极乐
佛为此法语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此烦恼之比丘得预流果。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贼首是阿难,贤人即是我。”
六四 难知本生谭
(菩萨=阿阇梨)
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