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慈无量心 日夜不放逸
于一切诸方 遍满无量心”
(二一)
五〇八
“离为净解脱 又谁使缠缚
依何至梵界 牟尼之问我
不知而说示 世尊我今日
面见于梵天 尊师真如同
我等之梵天 光明辉耀人
(二二)
应于如何者 当生梵天界”
五〇九
世尊曰:
“摩伽三种物 完具行供养
加斯受施人 共幸应施者
供养应正求 我言生梵界”
如斯言已,摩伽学童白世尊言:“卿瞿昙!希有,卿瞿昙!希有。卿瞿昙!犹如使倒者起,令覆蔽者显露,如迷者教以道,如暗夜揭来灯火,使有眼者得见诸色。如斯,卿瞿昙以诸多之教说说法。我归依卿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卿瞿昙受我自今日以后至尽形寿归依为优婆塞。”
摩伽经竟
六 萨毗耶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迦兰陀竹林园。尔时,萨毗耶普行者,因昔日与之具血缘之天神提示问题,并曰:“萨毗耶!汝可至沙门或婆罗门处,若解答此疑问,汝得行梵行。”时萨毗耶普行者于彼天神处受其问已,即至有弟子众、有群,为群众之师,有名而有名声,为宗祖及众人之善评者,所谓不兰迦叶、末伽梨瞿舍罗、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波拘陀迦旃延、散若耶毗罗弗多、尼犍若提子等(六师)沙门婆罗门处,向彼等请问。彼等受萨毗耶普行者之问,而不能满足答覆,不能满足答覆更又现瞋怒不愉快,且反问萨毗耶普行者。时萨毗耶普行者即自思念:“尊者沙门婆罗门,有弟子众、有群、为群之师,有名而有名声,为宗祖及众人之善评者,所谓不兰迦叶乃至尼犍若提子(六师),彼等对我之问,不能满足答覆而现瞋怒不悦,且反问我有关此者。如是,我转居于劣位(在家之状态)退受诸欲耶?”时萨毗耶普行者又更思念:“沙门瞿昙有弟子众、有群、为群之师,有名而有名声,为宗祖及众人之善评者。我何不至沙门瞿昙之处,为此等而问耶?”于时萨毗耶普行者又更思念:“尊者沙门婆罗门长老耆宿,达高老龄者而多经验,出家甚久,有弟子众、有群为群之师,有名而有名声,为宗祖及众人之善评者,所谓不兰迦叶乃至尼犍若提子(六师),彼等尚不能满足解答我之问而现瞋怒不悦,且反问有关此事,然沙门瞿昙又何能得解答此等之质问耶?盖以沙门瞿昙年少、新出家。”时萨毗耶普行者又更思念:“不可以沙门年轻而轻视侮蔑。纵令沙门虽年少而彼有大神变、大威力、我何不至沙门瞿昙之处,为此等而问耶?”时萨毗耶普行者向世尊之住处旅行前去。次第近至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世尊之居处。诣近已,与世尊共致问喜庆怀念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萨毗耶普行者以偈白世尊言。
五一〇
萨毗耶曰:
“我有疑疑惑 我欲来请问
今我此终熄 对我之所问
顺次而随法 敬请解答我”
(一)
五一一
世尊曰:
“萨毗耶远来 汝欲行询问
为汝此终熄 我对汝之问
顺次而随法 为汝言解答
(二)
五一二
萨毗耶汝意 所欲之何事
随意汝询问 使汝疑终熄”
(三)
时,萨毗耶普行者思念:“尊者瞿昙实甚稀有,尊者瞿昙实未曾有!我实于其他诸沙门婆罗门处,不获请益之机会,而沙门瞿昙则予我询问之余地。”萨毗耶欢喜踊跃、心生喜悦,向世尊询问。
五一三
萨毗耶曰:
“得何言比丘 依何为柔和
何谓调御者 如何称为佛
世尊我所问 敬请为答覆”
(四)
五一四
世尊曰:
“萨毗耶修道 至于般涅槃
度脱诸疑惑 舍断有非有
行成灭再有 此称为比丘
(五)
五一五
有舍一切处 有念诸世间
不害任何物 越度暴流者
无浊称沙门 无恼是柔和
(六)
五一六
内外诸世间 调修诸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