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之说法,甚优妙哉!世尊之说法,甚优妙哉!犹如扶起倒者,现露覆蔽者,对迷者示之以道,如于黑暗处持来油灯,使具眼者得见诸物。世尊以如是种种次第说法。世尊!我今归依世尊、法及比丘僧伽。我愿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
“须跋!若为其他外道者,愿于我法、律中出家求受具足戒,应四个月别住。四个月后,诸比丘承诺,则令为出家修行之比丘,得受具足戒。然亦顾虑其性格之差别,由我认许之。”
二九
“世尊!若以前曾为外道者,请求于此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时,应别住四个月,四个月后,诸比丘承诺,则令为出家修行之比丘,得受具足戒。然者,我可别住四年,四年后,诸比丘承诺,当为修行之比丘而受具足。”
尔时,世尊言阿难曰:“然者,阿难!可以令须跋出家。”
尊者阿难应诺世尊:“唯然,世尊。”
三〇
尔时,普行者须跋,如是告尊者阿难言:
“友!阿难!汝亲近导师沾润[正道],汝得大利益,友!阿难!汝得大利益。”普行者须跋,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后不久,尊者须跋,离远独居,不放逸,诚心精勤而住,未久,善男子为此由家而出,进入出家之生活,于现世自知、证得完满之无上梵行。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无更来此生。”
此尊者须跋
证为阿罗汉
彼世尊所化
最后之弟子
第六 诵品
一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
“阿难!若于汝等中,有作如是思惟:‘大师之教言灭,我等无复有大师。’阿难!勿作如是见,阿难!依我为汝等所说之法与律,于我灭后,当为汝等之大师。
二
复次,阿难!诸比丘!今以‘友!’一词互相交换称呼,于我灭后,勿再应用。阿难!年长比丘,应呼年少比丘之姓名,或以‘友!’称之。年少比丘,应呼年长比丘为‘大德!’或‘具寿!’
三
阿难!于我灭度后,僧团若欲者,小小学处可以舍。
四
阿难!于我灭度后,对阐怒[秘藏]比丘,应施行梵坛罚。”
“世尊!梵坛罚者何耶?”
“阿难!随阐怒任意说语,然诸比丘不与之言谈,不劝告、亦不教诫彼。”
五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若有比丘心中对于佛、法、僧伽及正道有所疑惑者,诸比丘!当询问之。勿以后自为后悔:‘我等于大师面前时,我等未得直接向世尊请问。’”
如是言已,诸比丘皆默然。世尊再度……乃至……世尊三度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若有比丘心中对于佛、法、僧伽及正道有所疑惑者,诸比丘!当询问之,勿以后自为后悔:‘我等于大师面前时,我等未得直接向世尊请问。’”
至三度,诸比丘亦皆默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汝等为尊崇如来,故不发问,诸比丘!应以友人与友人[之心情]请问!”
如是言已,诸比丘亦皆默然。
六
尔时,尊者阿难,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诚是不可思议!世尊!实稀有哉!世尊!我深信此比丘僧伽中,无有一比丘对佛、法、僧伽有所疑惑。”
“阿难!汝之所言是出自净信。然,阿难!如来亦有如是之智:‘在此比丘僧伽中,确实无有一比丘对佛、法、僧伽有所疑惑。’阿难!于五百比丘众中,则最后之比丘,亦到达预流果、不退转法、决定现证等觉。”
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今,我告汝等:‘诸行皆是坏灭之法,应自精进不放逸。’”
此是如来最后之遗教。
八
于是,世尊即入初禅;由初禅起而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而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而入空处定;由空处定起而入识处定;由识处定起而入无所有定;由无所有定起而入非非想定;由非非想定起而入灭想定。
尔时,尊者阿难,如是告尊者阿那律言:
“尊者阿那律!世尊般涅槃矣。”
“友!阿难!世尊非般涅槃。世尊入于灭想定。”
九
于此,世尊由灭想定起而入非想非非想定;由非想非非想定起而入无所有定;由无所有定起而入识处定;由识处定起而入空处定;由空处定起而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而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而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而入初禅;由初禅起而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而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后,世尊直入于涅槃。
一〇
世尊入于涅槃时,大地震动、天鼓响鸣。[世人]恐怖、身毛竖立。
世尊入涅槃时,娑婆世界之梵天,说偈曰:
一切诸有情
皆舍世诸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