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疣:一种皮肤上的病,症状为皮肤上长肉瘤。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旄山,山上没有草木。苍体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展水。附近的水里生长着很多鱼,这鱼的形状像鲤鱼,头很大,人吃了它不长瘊子。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芑(1),可以服马。泚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鱼,其状如鲋(2),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芜(3),食之不(4)。
【注释】
(1)芑(qi):通“杞”,杞柳。
(2)鲋(fù):鲫鱼。
(3)臭(xiù):气味。
(4)(pì):即屁,中医指元气下泄的疾病。
【译文】
再往南三百二十里,有座东始山,山里青玉产量很大。山里有种树,形状像杨树,有红色的纹理,树干的汁液颜色就像血液一样,这树不结果实,名字叫芑,把这树的汁液涂在马身上,马就会变得驯服。泚水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北注入大海,水里有很多美丽的贝壳,还有大量茈鱼,这鱼的形状像鲫鱼,有一个脑袋十个身体,它的气味与蘼芜差不多,人吃了它就会少放屁。
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1),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注于鬲水(2),其中多薄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3),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1)女烝(zhēng):山名。
(2)鬲(gé)水:古水名。
(3)欧:同“呕”,呕吐。
【译文】
再往东南三百里,有座女烝山,山上没有草木。石膏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鬲水。水里有大量薄鱼,这鱼的形状像鳝鱼,只有一只眼睛,它的叫声就像人在呕吐。薄鱼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东南二百里,曰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1),其名曰当康,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2)。
【注释】
(1)牙:这里指露出唇外的獠牙锯齿。
(2)穰(ráng):庄稼丰收。
【译文】
再往东南二百里,有座钦山,这座山里盛产金属和玉石,没有石头。师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北注入皋泽。水里有很多鱼和五彩斑斓的贝壳。山里有种野兽,像小猪,长着呲出来的长獠牙,它的名字叫当康,它的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当康一出现,天下就会获得好收成。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鱼(1),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1)(huá)鱼:传说中的鱼名。
【译文】
再往东南二百里,有座子桐山,子桐水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余如泽。附近的水里生长着很多鱼,这鱼看起来和一般的鱼差不多,长着鸟的翅膀,出入水里时都会伴随着亮光。鱼的叫声像鸳鸯,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1),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2),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注释】
(1)剡(shàn)山:山名。剡,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州西南。
(2)合窳(yu):神话中的兽名。
【译文】
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剡山,山里盛产金属和玉石。山中有种野兽,长得像猪,有一张人的面孔,身体是黄色的,尾巴是红色的,它的名字叫合窳,它的叫声像婴儿啼哭。这种野兽以人和虫蛇为食。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水灾。
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1)。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钩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其中多鱼。
【注释】
(1)桢木:即女桢,一种灌木,冬天叶青翠不凋,其子可以入药。
【译文】
再往东二百里,有座太山,山上盛产金属和玉石,还有大量女桢树。山里有种野兽,样子像牛,脑袋是白色的,只有一只眼睛,尾巴和蛇的一样,它的名字叫蜚,凡是这野兽路过的地方,水会干涸,草木会枯死,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严重的瘟疫。钩水从这山发源,之后向北注入劳水,水里有很多鱼。
凡东次四山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译文】
东方第四列山系,从北号山起到太山,一共有八座,行经一千七百二十里。
右东经之山,凡四十六山,万八千八百六十里。
【译文】
以上就是东方所有山脉的记录,总共有四十六座山,行经一万八千八百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