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疏卷上
第(2/5)页

△四不颠倒心。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至)寿者相即非菩萨。

疏。若有四相。谓之四倒。宗泐师云。若一切众生不令灭度及见众生实灭度者。则未能了达本源。遂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不名菩萨。我者于五蕴中妄计有我我所。人者。妄计我生人中。异于余趣。众生者。妄计五蕴和合而生。寿者。妄计我受一期果报。一期果报若长若短寿命也。此皆颠倒妄想。亦名四见。大士用无生般若妙智。了蕴处界等本来寂灭无诸相故。名降伏其心。则无颠倒心耳。否。则非菩萨也。

△次答安住妙行三。初正答无住。次显益。三总结。今初正答无住。

复次须菩提(至)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疏。应无所住者。谓心不住六尘境缘相想而行施等诸度者。以念念恒习妙理真如寂灭行故。夫施行之义。原系具该六度之行。故慈氏偈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初资生施。即摄初度。二无畏施。即摄中二度谓持戒不恼众生。忍辱不报有冤。三法施。即摄后三度。谓精进不倦说法。禅定不错机说法。智慧不颠倒说法然三种施度不越六尘境缘。资生无畏。了达内外中间三轮体空。故不住六尘之增。以了能取所取心境诸法悉无我者。自性本不生空性圆寂故。法施者。以师说法之时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故。由菩萨不住六尘相想心无取着三轮空寂妙理行故故偈曰。是名修行住。由修妙理止观二门。断十障证十如。故名为住行。又菩萨不因为自身而行施行。不为报恩而行施行。不为果报而行施行。由恐菩萨于六尘法中。起贪起嗔起痴起爱。成分段生死障。及变易生死障诸异事故。故佛复示空生曰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二显益断疑。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至)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疏。宗泐师云。此段恐入疑云。既无住相行施等行者。即离相行。则无福报。故佛破疑云。离相之施其福转多。盖由不住相施等诸行契合性空。故性空寂灭。施福离相亦无际故。故十方虚空尚难为喻也。论云。虚空诸喻其义有三。一遍一切。二宽广高大。三究竟不穷。此三轮喻。义兼法体。亦具含三义耳。

△三结益应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疏。如所教住者。如我上来示不住相想度等诸行深契无相妙理之性。所谓断障证真。是菩萨真住耳以上答降伏安住一科已竟。

△疏。二摄迹断疑。文分二十七段疑义。恐菩萨修诸妙行时堕有为无为诸见异事取相心故。故文中节节断疑扫却诸见。弥勒偈云。调伏彼事中。远离取相心。及断种种疑。亦防生成心。今初断求佛行施取相疑。此疑从前文不住相布施意而来。文三。初探疑反诘。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疏。断疑云。佛恐尊者生疑。意云。前既修无住相行施。是无相因行。云何今日。见佛成道。又感有相果耶。故拈此辞。而探诘尊者云。可以身相见云云不。

△二断疑了见。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至)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疏。由尊者。暂听探辞即领会佛意。非住乎身相而见如来也。以了达相即非相。则见佛法体耳。

△三重释显真。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至)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又恐尊者。虽悟无相之旨未得彻净疑种。故重示断疑文曰。尔凡所见者。皆属遍计性也。若触见逢真。以了相即非相。即见真寔之相。所谓依他无性即圆成体。故云山河大地。全是妙明真性中之影像耳。绿水长天彰法身故。即兼依法相宗。而释之也。

若纯依法性宗释。弥勒偈云。分别有为体防彼。成就得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谓。诸有为法中。不出生住异灭四相。故诸菩萨修习中道观时。求佛真净法体。恐堕生灭四相有为分别法中。故云。离彼是如来。即前修离相妙因。今异熟果尽即证成离相果耳。

△二断因果俱深难信疑四。初无信为疑。二遮疑显信。三深详信因。四结归离相。今初无信为疑(此疑从前无住行施无相见佛。两假经意而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至)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疏。宗泐师云。无住相行施。因深也。无相见佛。果深也因果之法既深。疑现未在迷钝根众生。难以领悟不能如是生寔信心。诚恐傍无机者。故尊者发言白佛。而请诘之。

△二遮疑显信。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至)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疏。宗泐师云。佛答非但现在有信。而且未来末世自有具福慧者。闻此般若能生寔信。后五百岁者大集经云。正法一千年。两个五百岁。恒修解脱。以禅戒坚固故。次像法一千年。亦两个五百岁。即多闻修福坚固故。三末法一万年。谓初五百年。即多是非。以斗诤坚固故。戒定不修。多贪利养。多甚怠惰。故争名夺利而为事也。况闻正法而修之者乎。今佛示尊者。到此末世万年初中。尚具宿根有人深信况现在及正像二季法乎。又持戒者戒也。修福者定也。闻章寔信者慧也。故弥勒偈云。说因果深义。于彼恶世时。不空以有寔。菩萨三德备。三德者。即具戒定慧三学也。故知法不碍信。时不碍机。

△三深详信因二。初善根深远。二慧福圆满。今初善根深远。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至)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宗泐云。若论寔信之由。从多佛所已种善根。闻此大乘之法则能生实信者。至于一念少时生信。亦从佛所种诸善根而然也所谓非十信位满即资粮加行。进通达位也。问。何以谓之一念寔信答直心正念真如法体。触境无生逢缘不动。了生灭本无生灭。不堕情识。息心达本源耳。

△二福慧圆具二。初佛智明鉴。次离我法执。今初佛智明鉴。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疏。信心生一念。诸佛尽皆知。凡有众生闻是章句。乃至一念净信。佛智眼圆无不明鉴生悟妙圆本性。得进通达游十地果圆之处。所以得福无量。

△二离我法执二。初遣二边执。次转破二见所以。今初遣二边执。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生空见也)无法相(即法空也)亦无非法相(又遣除无相见)。

宗泐云。此顺释生信得福之故。该乎生法二空。论云。有智慧者。了知生法二无我故。言无复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此生空也。言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者。遣扫有无二边见也。

△二转破二见所以。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至)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宗泐云。此显违经非福。言心取相等。即我执见也。今破我执见故。心不取相想。若取法相者。此法执见也。若不取之。则空法执见也。

何以故若取非法等者云大士虽空我法二见毁相泯心。又恐咬伤慧命。堕无为坑见不得超中道心印之法岂得圆妙福乎。

△四结归离相。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至)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是故者。承前契后之义。不应取下文中。本缺一句。具说者。不应取心。不应取法等。谓内不取心。觅心了不可得故。外不取法相。了境本空故。以触境无生。非生灭故。不应取非法者恐诸大士初心入般若者。若心境既除。何法修证。故虽见无为实际。即不住无为见。是故念念勤修妙行。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云不应取非法耳以是义故等者。谓佛常示诸比丘众。我常示有示无。总扫众生执见。汝不可随我文字而转。取有取无取非有非无之见。我常示说如人度筏。于语言文字。莫生住见想故。又如以指示月。莫以指上而作月想。无非树摇风动举扇类月云耳。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者。谓实相心印之法舍却。尚不取见。况取非法断灭见者。若取着法非法见。总成外道见也。故弥勒偈云。彼不住随顺。于法中证智。如人舍船筏。法中义亦然。证智者。以智了如。如相不可得。以如冥智。智相不可得。如不可得。遍法界而周圆。智不可得。应用全而彰于心目。所谓寂寂然。用繁兴以恒如。灵灵然。智周鉴而常净。得法自性。唯证者方知耳。

△三断无相云何得说疑。(此疑从前第一疑中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意而来分二)初问答断疑。二校量显胜。(初章又二。初约疑处为问。二顺理实答今)初疑处为问。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至)如来有所说法耶。

疏。因果不可得。故示无有相。云何得道果。菩提树下说。故恐尊者疑。反问而徴诘。

△二顺理实答二。初略标正意。二究竟根由。今略标正意。

第(2/5)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雪夜中的迷途人会梦到精灵吗?猝死转生,为了改变选择嫁给自己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你都无敌了,求求你出狱吧夫君归朝带小妾,这主母我不当了!出狱后我无敌,战神未婚妻悔哭了悔婚后一夜暴富,我靠超市娇养了个女帝!假千金被嘲笑?亲哥哥们会出手不是,我游戏中始皇破界找来了?综影视另类剧情超甜!重生后被清冷学霸深情哄诱官场宏图末世地下皇帝,天黑以后我说的算兽契师阴医天师,来吧!运势和病都能改大厦将倾,我屹立于文明废墟怦然心动山村神医:我一心只求大道被赶出娘家当天,我和首富闪婚了开局无敌天帝,竟被蝼蚁打上门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重生民国:从打猎开始富甲天下修仙就长生,我和老牛最讲道理了重生1962:从打猎开始新生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