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疏钞卷之五
第(1/4)页

敕建西天寺武林后学沙门性起述

△五教礼。文分三。初标举。

第五教体浅深者。

△二开列章。文五。初结前生后二。初是结前。

已知此经。优劣之机。普皆摄故。

△次生后义。

未知何法。而为教体。

△二通括大意二。初明道非言象。

夫道本忘言。非言象而莫入。法本无说。非名句而奚穷。

△二示法离名相。

是以无言之言。以显绝言之理。无相之相。以彰离相之源。

钞。法华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又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此总显无言之言。无相之相。以彰离言离相之源故。

△三标列彰数。

今依遵古所判。略分有十。一音声语言体。二名句文身体。三通取四法体。四通摄所诠体。五诸法显义体。六摄境唯心体。七会缘入实体。八事理无碍体。九事事无碍体。十海印炳现体。

△四科拣优劣。

前四通小。后六唯大。又前七通三乘。后三唯一乘。

△五别列名释二。初合释前三。又二。初双标假实。

就前大小乘中。通用四法。一声.二名.三句.四文。取舍不同。各有三说。

△二双释诸乘三。初先释小乘三。一简实非假。

一应作如是说。语言为体。其名句文者。但显佛教作用。不能开示佛教自体。

钞。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者。为名句二种所依。故名句文等。但显佛教作用。故说语言声音。为佛教体。谓若无其声。云何能知名句文身。作用差别之义。故则定声为体。

△二拣假非实。

二云名等为体。谓名句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故声但依于展转因故。谓语起名。名能显义。定名为体。举名以摄句文。

△三会通四法。

三者。然俱舍意。情无去取。若取其双存。即合四法。以为教体。以上小乘中论。

钞。情无去取者。谓前论师。以声为体。后论师。以名等为体。俱有偏僻。今俱舍论师。以情无去取。亦不单取其声。而去其名等。故双存两用。即合四法。以为教体。以上小乘中论者。云结四法。义在小乘。

△次释大乘假实。文四。初释双标意同。

今大乘中三意。亦同前故。

△二摄假从实。

一云。摄假从实。以声为体。离声。无别名句等故。

△三摄实从假。

一云。以体从用。名等为体。能诠诸法。谓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二所依故。

△四释假实双用二。初释双用。

三云。声名句文。合为其体。由前二说。皆有理教。为定量故。

钞。声。乃名等体。名。乃声之用。离声。名等不显。离名等。声要何用。况又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故体用双彰。以为教之定量故。

△二引教义证成。

深密第四云。不可舍于语言文字。而能宣说。净名云。以有声音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此经云。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既云闻者。非声岂能知章句乎。

△三双结定量。

良以因声故有缺曲。唇喉齿舌。风息为缘。故有名句语言文字。由斯文字流传后代。方生意解。生净信故。若缺其一。何能成就。是以定量四法。皆为教体。

钞。良以因声故有缺曲下。谓佛之教体。由假因缘而得生故。由是故有语言文字。流传刊梓竹板。记存永载。令诸众生见闻意解。入佛智故。若缺其一下。谓缺其一法。不能为佛教体。奚得成就者乎。是以定量四法下。以大小三乘。局定声名句文。通用四法而为教体。

第二向下七科。次第列释。故通摄所诠。仍归第四名耳。

△四摄所诠体。文三。初标。

四。通摄所诠体者。

第(1/4)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回家当官:从乡镇公务员开始发配后,我成了女市长身边红人娇妻甜如蜜:总裁认栽了重生成婴儿,从选择基因开始执灯人民国最强军阀,争霸S2赛季开局狂飙,手撕渣女秒ok官途:被派基层,展凌云之志神级站姐:狙击顶流爱豆!废灵根,断亲缘,全家跪求弃女回头开局流放:穿成太子的锦鲤小娇妻非常权途扶摇之路:从小县城开始玄幻:长生从吸收妖魔开始林小姐要改嫁,厉总跪地求原谅别人艰苦抗战,你横推百万倭寇?末日:好哥们的校花女友住进我家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深藏温柔兄弟,你身上有恶意的味道团宠:传说中的旭日山庄三小姐重生:侦破大案后,我未来可期真假千金之毒医真千金重生归来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水浒:刘华强魂穿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