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金刚经如是解
第(6/6)页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妙性中。原无来去坐卧。众生亦如是。如来亦如是。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非动非静。上合诸佛。下等群生。一性平等。故号如来。此分三言如来。皆谓真性佛也。无所从来者不生也。亦无所去者不灭也。色声起时从何而起。色声灭时从何而灭。色声自有起灭。我心湛然。岂有来去。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行住坐卧。无不清净也。

昔肃宗皇帝诏国一禅师入内道场。师见帝起身。帝曰。禅师何必见寡人起身。师曰。檀越何得于四威仪中见贫道。

要知来去坐卧中。无不是如来。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世界碎而为微尘。微尘积而为世界。皆是因果相生。愈出愈多。自己真性。非因非果。能与六道众生为因果。故世界起于微尘。轮回由于一念。因果原是妄心。自作自受。一念悟来。即无微尘。世界何有。空生因佛问尘界二字。深悟佛旨。遂发明尘界俱非实有。佛亦不烦再示。故言一合相不可说以答之。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真形遍虚空。世界又无形相。故一而不可分之以为二。合而不可析之以为离。非有相也。但强名为一合相而已。

六祖云。一合相者。眼见色爱色。即与色合。耳闻声爱声。即与声合。至于六尘皆然。合即是凡夫。散即非凡夫。凡夫之人。于一切法皆合相。若菩萨于一切法皆不合而散。何以故。合即是系缚生灭处。即是凡夫。所以经云。贪着其事。

颜曰。微尘虽多。未足为多。世界幻成。终无实义。若说实有微尘。实有世界。即是彼此著相。彼既是相。我又著相。两相相合。谓一合相。

圆悟禅师云。你但上不见有诸佛。下不见有众生。外不见有山河大地。内不见有见闻觉知。好恶长短。打成一片。一一拈出。更无异见。

地藏问修山主。近日南方佛法如何。争如我这里种田博饭吃。修云。如三界何。藏云。你唤甚么处作三界。微尘世界。亦如是观。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心生则种种法生。相之为病。皆起于见也。佛言此四相。只见其性。不见其相。叠前三遍再说者。是佛分别弃身见性之义也。始即令诸学人先除粗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所说也。次即令见自性之后。复除微细四相。如究竟无我分中说也。此二分中。即皆显出理中清净四相。若于自心无求无得。湛然常住。是清净我见。若见自性本自具足。是清净人见。于自心中无烦恼可断。是清净众生见。自性无变无异。不生不灭。是清净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如是二字。直指法身实际。以所见之妄相既空。则能见之妄见亦泯。知见信解。总应如是。此真实般若。究竟极则。不必另求法相。然初入道时。不假法相。故无入头处。既见性了。亦当远离此相。所谓得鱼忘却筌。到岸不须船之说。所以末后为汝刬却云。即非法相。是名法相。学佛者不但形相不可着。法相亦不可着也。

百丈禅师云。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虚空与法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与涅槃无异相。烦恼与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是佛。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前言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尚属有量。此则言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是极言其多也。以是布施。尚不及受持演说得福为多。盖发菩提心者。是大乘最上乘人也。凡夫四大色身。岂能说法听法。是他本来孤明。通彻十方的解说解听。如此持经。其心自是不生不灭。无挂无碍。其福可知。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何为人演说。可见不是口吻边话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心体本空。相亦是空。人法俱空。是真演说也。真如之性。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无颠倒。无变异。是真如如。上如字是体。下如字是。用心境一如。本无动摇。譬如镜中现影。无如不可。有为法者。一落于法。皆有为也。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佛岂离法者哉。但著于法。则为法所泥。故有梦幻泡影露电之喻。以见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也。

如梦者。心之所想。而非本心也。如幻者。谓假此以设教。非可挑灯更觅火也。如泡者。水聚成泡。泡散复为水。如影者。形生影见。形消即影灭。如露者。滋润草木之长。草木自有性也。如电者。光烛阴黑之际。光去还成空也。梦幻泡影四喻。喻法本空。露电二喻。喻法无常。本空则无常。无常则归空。故法法本无法也。如是观者。不动不静。不生不灭。无为无不为。定观止观。更无异法。

佛鉴和尚示众。举僧问法眼。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何。法眼云。日出东方夜落西。其僧有省。若也于此见得。方知道旋风偃岳。本来常静。江河兢注。元自不流。

憨山曰。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故示三观门。曰空观。曰不空观。曰中道观。观至中道。非寂非照。如如平等。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僧谓之比丘。尼姑谓之比丘尼。居士谓之优婆塞。道姑谓之优婆夷。一切世间之人。及天上之人。阿修罗神。乃六道中之三道也。此照应首章与大比丘众等语。闻佛所说。具闻慧也。皆大欢喜。具思慧也。信受奉行。具修慧也。至理无言。真空无相。说是经已。仍归无言。诸色天人。终归无相。金刚之义尽矣。

皆大欢喜。是佛法普度广大结愿处。凡人有得则欢喜。佛法无得故为大欢喜。凡人具足则欢喜。佛法具足非具足故为大欢喜。皆大欢喜。则人人菩提。人人彼岸。人人涅槃也。不独摩顶受记为欢喜。即为人轻贱亦欢喜。不独福德不可思量为欢喜。即割截身体亦欢喜。道川颂曰。如客归乡。如子见娘。是为如是大道场。

按。是经开首。便说如是两字。中间节节。皆诠如是义。故总结全经。则曰作如是观。如是观者。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更为了彻。禅之正谛不过观照而已。心经开首。即曰观自在菩萨。易曰。观盥而不荐。道德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阴符经曰。观天之道。又曰。机在于目。孔曰。观其所由。颜曰。瞻之在前。孟曰。莫良于眸子。庄曰。冥冥之中能见晓焉。观之一法。原为入禅机窍。故木经人我等见皆曰见。佛法等眼皆曰眼。如是观则以不观为观而无不观。如如不动。诸法如义。即其所为观也。故曰作如是观。乃妙智正觉。

金刚般若全经之宗旨也。每见诠道之书。皆以起首为结证。如中庸天命之谓性。末则曰上天之载。上论曰时习。末则曰时哉时哉。大学曰明德。通篇总是明德于天下。孟轲曰仁义而已矣。通篇皆是仁义。又何疑此经如是起首。不如是结束乎。由此言之。则四句偈。即以此当之。何尝不是自此偈出。佛再无言。阿难再不问。皆大欢喜。佛与凡夫。皆如是人。全经皆如是说。

金刚经如是解(终)

长白山樵李化熙阅注经即说偈曰

瞥尔无明  惑业蔓延  于真空中

诸法炽然  转大法轮  尘霾尽扫

妙高峰头  红日杲杲  释迦饶舌

甜絮空生  此大居士  再添葛藤

蛇足婆心  原无文字  不住法门

如是如是

一斋和尚颂赞

言之似有究来无  真个金刚髓里居

迷时凭灯光晓夜  蚤承愿力示神珠

蘧庵道人金之俊颂

如是如是。三藏十二部。无不如是。一千七百则公案。无不如是。

虽然认作如是。无有是处。无是道人。何故絮絮。

咄。不闻晨市鸡声扰。万户千门处处晓。

又偈

若说有法则谤法  若说有佛则谤佛

若说无法并无佛  无是道人又叫屈

第(6/6)页
上一页 目录 无下章
都在看:极品小姑不逃荒,进深山,猎猛兽!错嫁随军,禁欲大佬宠妻上瘾开局成神,绝美校花爱上我操劳主母惨死,重生归来灭了侯府龙妙音萧凡萧凡龙妙音刚被打的半死,转身就成了神皇?萧凡龙妙音渣男害我进ICU?转头闪婚京圈大佬启禀摄政王,女帝她不想上朝了赘婿神皇萧凡龙妙音主妇发癫,极品夫家祭天诱哄!小狐狸回归,大佬被撩红温全家死绝后,团宠她杀疯了七零,去父留子后,前夫又争又抢凌迟99刀:我死后,全家都疯了四合院:何傻柱的崭新人生刚被打的半死,转身就成了神皇?快穿:那些年渣女渣过的大佬们深情难敌岁月长灭族之夜,大帝的我被后人召唤燕山奇谭录山,还是那座山珠联璧合七零年,女儿病倒了,你却在陪白月光皇后娘娘画符镇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