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98章:征倭讨论
第(1/1)页

「这个计划将会打乱德国人的准备,这对我们很有利……不仅仅是这件事,在现在这个关键时间,其它任何事情上都必须保持有利于本国的态度。」

时间在一天天的流逝,协联双方都在积极推进自己的计划。

英法两国干涉、掌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行动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不过,虽然英国方面的动作和进度已经算得上比较快的了,但法国人依然嫌英国人慢,所以法国政府直接给大使馆下了指令,让他们在伦敦光明正大的宣传此事,从而加速推动英国方面的进度。

于是乎,此事很快便在伦敦被传得沸沸扬扬,街头巷尾人尽皆知,同时也引起了各大报纸的报道,不出两天,全世界都知道这件事了。

法国人的动作搞得正米字旗老爷们心烦意乱,一边埋怨法国人,一边催促参谋长委员会尽快制定计划。

在内阁老爷和议会老爷们的催促下,参谋长委员会最终在六月中旬策划完成了三个行动方案,三个方案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以作战区域划分,第一个方案在挪威北部,第二个方案在挪威南部,第三个方案在瑞典南部。

参谋长委员会与陆海空三军的代表研讨了行动计划,并提交了评估报告,在报告中,委员会强调该行动的风险极高,但收益同样巨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干扰因素,那就是瑞挪两国的抵抗。

虽然两国并不太可能武装抵抗英法联军,但周密的计划不能忽视这一点。

瑞典的武装力量不容小觑,他们至少拥有十五万精锐陆军以及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常备军和动员兵,武器装备方面,虽然少了与克虏伯的合作,相较于原时空略有不如,但依然是先进齐全的,在一些方面甚至比英法还要好一点。

海军虽然也不差,但在英法面前也不值一提了。  对于参谋长委员会的顾虑,已经被法国人这破事搞得头大的内阁直接回复表示无需顾虑,果断还击,以最快速度瓦解其抵抗。

在舆论压力下,该计划最终在六月十五日被正式敲定,英法双方随即成立了一个干涉委员会,一致同意组建联合远征军,并正式向瑞典和挪威两国下最后通牒,要求两国配合英法等国的行动。

按照计划,英法联军将在纳尔维克与吕勒奥这两座港城沿线要部署大约四个师,他们的任务是守卫这两处港城免于被德军夺占。

此外还需从挪威西部港城卑尔根开始建立一条防线,途经奥斯陆,向东一直延伸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用于抵抗德国和芬兰的进攻。

按照委员会的估算,这次行动总共将投入兵力十三万,其中英军大约为七万,其余均为法军,他们统一由英国方面指挥,将在皇家海军与空军的支援下部署到斯堪的纳维亚。

这支远征军名义上是为了部署在斯堪的纳维亚,随时登陆波罗的海地区来帮助俄国稳定局势,防备背弃条约的德国人做出过激举动。

但实际上,其核心任务是控制瑞典的铁矿和占据挪威的海岸控制权,为未来法军进驻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做铺垫,最终彻底限死德国的行动。

不过,目前英法两国还没有筹备好远征军,这起码得要一两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英法两国显然只会与德国打打嘴炮。

战争是迫使敌方屈从我方意志的暴力行为,是政治的延续,对于一场战争,关键在于情报、训练与后勤是否到位,其次是具体的作战方略的好坏,接着才是武器装备的优劣。

正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任何一场战争都不会轻易发生,英法所要面对的敌人并不简单,而远在东方的一场争论也慢慢展开。  而这场争论的核心点也是一件老生常谈的事情——如何解决日本的问题。

在甲午之前,这个问题没什么好谈的,农耕时代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好解决的方案,跨海覆灭一个成熟的封建王国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日本也称不上弱。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时间也就是蒙古征倭和明朝万历朝鲜之战,前者自不必多说,蒙元几次东渡都为“神风”倾覆了船队,之后随着忽必烈接受“休养生息”的国策,这样的东征行动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明朝的行动实际上并没有付诸行动,万历朝鲜之战打得其实也挺糊涂的,朝鲜兵败如山倒让大明君臣愕然,朝廷的反应也很迟缓,指挥也很糟糕,而九边对此也不甚重视,除了辽东军镇离得近,派出了一些精锐外,其他诸如宣大等,最初都是随便打发的。

入朝之后,后勤问题也十分严重,朝鲜君臣对于明军阳奉阴违,从中央到地方,大多拒绝承担军粮供给的任务,就地筹粮十分困难,而日军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成熟的粮道战术,习惯走到哪抢到哪,再加上丰臣秀吉筹备严密,规划了军粮军资,后勤倒是没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在当年左念微率军入朝时也存在,只不过当时情况又有所不同,除了南洋军吸取了明军的教训,且近代军队的后勤更成体系外,朝鲜小朝廷的权利被日军剥夺,中枢失能也占有一定的因素,虽然地方上阳奉阴违的境况也很多,但由于有东学党义军的协助,大义又站在南洋军这一边,因此就地筹粮还是比较顺利的。

只能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当初的万历朝鲜之战本身就延宕许久,因而在其中也有诸多不同的方案,虽说老朱将日本列为了“不征之国”,但所谓的祖宗规矩从来都不是不能打破的,只不过要考虑是否契合多数人的利益。

而那时的境况恰好如此,大明朝野间曾经掀起过一场东征的广泛讨论,发兵日本这一计划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一度付诸于前期准备,但最后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而不了了之。

至于最早的构想,其实早在万历十九年就出现了,那时明军尚未入朝,两广总督刘继文便上疏建议可以让葡萄牙人去打日本人,即所谓“借夷平倭”,不过并未得到重视。  但随着朝鲜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三千里江山顷刻覆灭,明朝才开始关注朝鲜的战事,只不过此时依然称不上重视。

次年,太仆寺少卿张文熙提议,以浙、南直隶、闵、粤四个省各出兵一万五千人,总共六万兵马登陆日本,一劳永逸解决倭寇祸患。

这个方案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之后几年,随着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远征日本的构想也逐渐被完善。

万历二十二年,福建巡抚许孚上疏,反驳了朝中“元朝征日大败”来反对发兵的言论,认真估算了军费和兵力,造船两千艘、练兵二十万。

虽然这个方案还很夸张,但大致框架已经确定。

等到万历二十六年,御史徐兆奎也上疏提议征倭捣巢,兵部在其奏疏基础上加以完善,确定以浙、闵、粤为核心,在朱翊钧准奏以后,调兵遣将立刻开始——

广西总兵接管浙江,总领征伐事;

兵部右侍郎组织募兵造船;

沿海几省组织探子和细作前往日本探查。

从明朝的表现来看,相比于琉球事件和甲午时的清朝还是很不错的,情报、后勤、备兵都在稳步推进。  然而,随着侵朝倭寇屡战屡败,败局已定,丰臣秀吉病死,大明君臣便失去了渡海远征的兴趣。

那时候,明朝已经在历时六年的援朝战争中耗费二千余万两白银的巨资,同时,播州的杨应龙叛乱也越发猖獗,于是征倭计划被终止。

至于近来,便就是甲午之后,南洋军组织登陆日本。

其实,这一次行动是很冒险的,南军精锐大多在朝鲜,有限的财力也被聚集于此,登陆军主力只是黑旗军这样的旧式军队,火炮也很混乱,总共带了一百多门大炮,结果这些大炮足有15种口径,43种火炮,从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的十八手拿破仑青铜炮到全新出厂的克虏伯山炮,不一而足,步枪也装备了6种口径,最初的作战计划也仅覆盖琉球,此后其他战场行动顺利了,才继续扩展到了九州岛。

毕竟当时的日本建有比较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和守备兵制度,海防也比较完善,打起来还是很困难的,但真的打起来,倒也糊涂——

长崎炮台守军居然将定海号认成了新高号,两者同属于阿姆斯特朗舰,固然有相似之处,但能认错也实在是运气,最终让南军轻松登陆,相比之下,佐世保就要难打得多了。

时移事易,发展到如今,双方的国力变化让中国也无需再小心翼翼了,从实力上来说,日本已经不再是值得关注的对手了,但时代的变化也让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直接出兵是否有必要,这一问题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第(1/1)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山村小神医应天认亲,半路杀出一个朱元璋青梅嫌我天赋差,帝体大成又哭瞎赌石异能重生后我扔了极品家庭去狩猎老公多金话还少,这不中彩票吗?重生后,从一张彩票开始称霸商圈综影视:过分觊觎重生:别闹了!我现在移情别恋了孟家四小姐满级玄学大佬靠算命轰动世界我?红龙女王!身负巨债?阔气霸总随手解决!被儿女捅死后,主母重生杀疯了完了!我的武功强过全族人渣夫护着兄弟遗孀,这婚必须离九阳神尊:我靠双修能变强青锋传诡异觉醒:开局吞鬼母女姐妹仨穿成恶毒女配,我陪大佬东山再起从零开始的变身白毛萝莉之旅!快穿:我靠打工成为人上人刚离婚,就被前夫小叔拐回家被师尊刺死后,我修无情道成神别秀了!我的歌声太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