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米勒导演还在试图挣扎,提出了一个两国取景的折中方案。
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是有些私心的。
毕竟澳大利亚是他的祖国,能在电影中更多的呈现自己国家的风貌,是他的一大愿望。
同时那些取景地,他也在过去二十年间跑了个遍,地理气候条件都非常熟悉,拍摄起来掌控感也会更强一些。
现在一下换到人生地不熟的中国,他还是心中没底。
但无论米勒导演怎么考虑,这个两国取景方案,林源并不准备接受。
跨越大洋的两国取景,大量的人员和设备就必须来回折腾,这会极大的增加拍摄周期。
对于林源来说,他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如果这么做有必要,那多花一点时间,他也能接受。
但显然目前完全没有必要,只是中国的大西北,就已经完全能满足拍摄需求了。
为什么还要画蛇添足般的加上澳洲取景地?
林源自然能看出米勒导演的私心,他也早有准备。
于是他打出了自己的王牌。
“米勒导演,我选择中国大西北的几个拍摄地点,并非仅仅只是看中景观,更是因为拍摄的动作戏,需要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相结合。这些是澳洲无法满足的。”
说完,林源递过去一份拍摄计划。
米勒导演这才意识到,这次他合作的对象是林源。
是那个以无数惊险致命动作戏闻名于世的林源。
以往《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电影,最吸引人的是废土世界观,以及极致的重金属朋克美学。
但是随着林源的加盟,最大卖点无疑变成了他的动作戏。
电影中一切的设计,都必须为动作戏的出彩让道。
这个道理,乔治米勒导演自然是懂的,他的心中也没有任何抵触。
他期待和林源合作,不正是希望借助着林源的精彩动作戏,让自己的电影打破瓶颈,跨越几个台阶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吗?
如果林源设计的动作戏,只能在中国的大西北完成,那么他自然会无条件支持。
米勒导演接过林源递来的拍摄计划。
一共是三场动作戏的拍摄计划,这肯定不是全部,但一定是其中比较精彩的部分。
米勒导演打开第一份计划,只是看了几页,眼睛就瞪的浑圆。
不是,以往你都是这么拍戏的吗?
这么作死的玩法,你是怎么活到今天的?
在林源的计划中,其中一场戏的拍摄地点,位于巴丹吉林沙漠。
这片沙漠的气候异常狂暴,在秋冬季节,沙暴前锋形成令人畏惧的“死亡黑墙”:
沙粒因静电吸附形成高达1200米的移动沙墙,内部摩擦产生2000万伏静电场,沙粒间蓝色电弧如群蛇游走。
带电沙粒与高空冰晶碰撞,在沙暴顶部形成球状闪电矩阵,每隔几十秒随机劈下闪电束。
看到这种气候条件描述,米勒导演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是真的天打雷劈啊。
这种天气,你不躲起来,竟然还准备迎上去拍戏?
在林源的设计中,沙丘底部暗藏被掩埋的石油钻井废铁架,裸露金属成为引雷针。
而他将乘坐车辆,在狂暴的“死亡黑墙”中,迎着从天而降的闪电,进行死亡冲浪!
只是看拍摄计划上的文字描述,乔治米勒导演就已经感到心脏要停止跳动了。
他神情复杂的看着林源:
能站在世界之巅,果然是能人所不能啊。
以往他只是在影院中,观看林源的电影,那时固然会感到无比惊险刺激,但远不如此刻亲自参与时感到震撼。
于是乔治米勒导演叹了一口气:“林先生,我听你的。但请你一定要把控好风险,注意安全啊。”
林源笑着点点头:“相信我,我们会一起创造影坛史上的经典。”
“等剧组人员到位后,我先带你们去中国大西北实地看看,我相信你一定会认同这是最佳选择。”
两人再次握手,这一次乔治米勒导演的内心,比之前坚定了许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