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道理说,拍摄地点从澳大利亚转到中国的大西北,制作成本是应该会降低的。
但林源想要实现的动作戏,对于制作成本的耗费直线上升,之前预计的2亿美元根本不够用,所以一路飙涨到了3亿美元。
如果后期制作费不够,他还会继续追加。
放到林源过往的所有电影制作费用中,这部也算是名列前茅的顶级大作了。
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拍出一部新的巅峰之作。
当然,这暴涨的制作经费,也将成为说服乔治米勒导演最有力的筹码。
过了一分多钟,回过神的乔治米勒导演才有些尴尬的说道:
“不好意思啊,我失态了。我想问一下,新的拍摄地点是什么意思?和这增长的经费有什么关系?”
gakki酱适时的递上一个大号地球仪。
欧美国家很多人地理都不好,对于中国更是知之甚少。
林源滚动地球仪,用手指指到中国的大西北地区:“我准备将拍摄地点,转移到中国的西北部。”
听到林源的话,乔治米勒导演感到心中一咯噔,这世上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
刚刚还说林源不搞一言堂,看来这话说早了。
乔治米勒导演有些为难的说道:“林先生,《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电影的世界观是废土,需要有大量的沙漠隔壁地形,放在澳大利亚拍摄,是经历过三部系列电影检验的。
临时更换拍摄地点,恐怕会带来很多的不便。”
“这点我知道,我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这么决定的。你看看这几张照片。”说完,林源将一沓照片,递到乔治米勒导演手中。
乔治米勒导演伸手接过,刚看了几张照片,就感到眼前一亮。
他原定的《疯狂麦克斯4》取景地,是澳大利亚的红土平原和稀疏戈壁。
色调橙红艳丽,气质粗犷狂野,但也因为地质条件单一,显得多样性有些不足。
可是林源给他的照片,却涵盖了多种不同地貌:
有沙漠、雅丹地貌、盐湖和峡谷,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失他需要的末日破败感。
更加令米勒导演惊喜的是,照片中的这些场景,有种摄人心魄的美感。
只是看照片,就已经让人舍不得挪开眼睛了,实景拍摄的时候又会有多震撼?
米勒导演不知道的是,照片中展现的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丘、极端干旱的气候,非常适合表现“资源枯竭”的末日感。
电影中的广角沙漠追逐戏,可以在这里拍出更壮观的流动沙丘效果。
沙丘线条更锋利,夕阳下的光影对比更强,比澳大利亚的荒漠更“纯净”。
而雅丹地貌是敦煌雅丹魔鬼城。
风蚀形成的巨型雅丹地貌,像外星城堡或怪兽骸骨,天然契合废土美学。
地貌多样性高,既有戈壁也有“魔鬼城”般的奇观,适合构建不同风格的据点。
不死老乔的“汽油镇”或“子弹农场”可以用雅丹地貌当背景,比澳大利亚的平缓戈壁更诡异。
下一个场景,则是位于青西省的俄博梁(火星营地)。
硫磺湖、龟裂土地和嶙峋的雅丹群,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黄、白、红土壤交错,比澳大利亚单调的橙黄色更有层次。
非常适合用来做电影中的绿洲,“许多母亲”的沼泽地,或者辐射废土场景,给人一种极为强烈的诡异感。
最后一个地点,是巴丹吉林沙漠。
沙山与湖泊共存的景致,非常适合拍摄“稀缺水源”的象征性画面。
可以用作弗瑞奥萨回忆中的“绿色之地”或决战时的水域战场。
湖泊倒映沙山的奇景,可以带来极强的超现实感。
仅仅只是四个场景的照片,就已经让乔治米勒导演无话可说。
这点林源毫不意外,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岂是澳洲那种蛮荒之地能够比拟的?
看到林源用这么柔和的方式,有理有据的说服米勒导演,一直没有开口的诺兰导演也说话了:
“乔治,我和林源一起去中国拍过《大唐英歌》,那儿确实有无数令人惊叹的景致。选择去中国拍戏,只会让这部电影变得更优秀,你不会失望的。”
“我承认中国的这些拍摄地点实在是太棒了,但澳大利亚也有不错的地方,我们可以考虑把两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