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末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快要形成了,曹操在袁氏四子各自攻杀之际趁火打劫,获得了袁绍故地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的土地,天下震动,加上之前曹操所取得的徐州和一部分扬州,和他本来就拥有的兖州和豫州,论民众和地盘,他已然成为了天下第一雄主。
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现在的主人孙权孙仲谋没有办法与曹操来抗衡,他的目光尽数放在了他临近的荆州上面,为了荆州,甚至不惜把妹妹当做筹码去尝试一番。
至于其他的天下群雄,已然不多,荆州刘表已死,刘琮年弱,被蔡瑁挟持,如今只有襄阳孤城一座,也是命在须臾。
除此以外,只剩下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并西凉马腾、韩遂而已。
而刘玄德奉天子明昭,澄清环宇、再造乾坤,拥有大半荆州并司隶之地,声势虽不如曹操,但是身为汉室宗亲,天子在彼,刘备则占人和,广得民心,四方百姓无不羡慕敬仰。
且说先前刘备大战袁绍、曹操,虽获胜而未乘胜追击,其因由则是刘备已然力竭。袁绍大军七十万,曹操大军三十万,前后百万之众,而刘备之兵仅仅三十万而已,击退袁绍、曹操已经是到了极限,后继乏力。否则王鸿鸣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曹操夺去了袁绍的地盘,冀州、青州、幽州、并州这四个地方不仅地方大,而且人多富裕,让曹操吃了下去,王鸿鸣多少还是心疼。
王鸿鸣计算了一下,曹操原有青州军三十万,兖州、豫州招兵二十万,得袁绍败军五十万,四州之地招兵三十万,这么一算这曹孟德摇身一变,老母鸡变鸭,已经有了至少一百三十万的队伍了!
这也是为什么王鸿鸣要把战线拉入荆州,非要取得荆襄之地的原因了。现在曹操的兵锋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有凭借长江天堑才有可能与之抗衡。而现在就是像历史上那样,需要一场赤壁之战把曹操南下的野心埋葬在长江里。
诸葛孔明的隆中对已经开始初步实现,荆州已经到手了,至于还在襄阳死撑的蔡瑁,他活不了多久了,围困襄阳的人已经不是王鸿鸣了,而是换成了温侯吕布。
现在归顺朝廷的吕布很急切的想给自己找一点立功的机会,之前的战争王鸿鸣和徐元直怕吕布反水一直把吕布闲置。不过这次攻打襄阳用得着他了,当然,以诸葛亮、徐元直之计谋,还真不怕他吕奉先起什么歪心眼子。有本事你就霸占襄阳,然后下一个被围困的人就是你吕奉先了!
得到荆州以后,王鸿鸣的第一时间就是在荆州找盐矿采盐,荆州是有盐矿的,刘表在世的时候就打过开盐矿弄细盐模仿王鸿鸣的心思,只是没有成功。
细盐始终是刘备军的重要经济来源。
第二件事,王鸿鸣命令工匠修建大船,让关云长统领,甘宁、太史慈监督训练水军。原本甘宁在新野、樊城训练过一支水军,但是规模还不够!曹操稳固北方,训练了水军之后也就必然来南侵,强大的水军在大江上的争锋势必会发生。
就算打完了曹操,日后和孙权打的时候,水也是有用的。
第三点,这个是诸葛亮想出来的,王鸿鸣忽视了,诸葛亮安抚了荆州境内的所以有少数民族,并招募荆襄水贼。
荆楚之地是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比如说之前文聘帐下的那个沙摩柯,那个家伙原本是五溪的蛮王,现在已经被活捉投降了刘备了。
少数民族是有较强战斗力的,也是强力外援,蜀汉后期的“无当飞军”不就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建立的部队吗。
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当地蛮夷加入蜀汉政府军,而经费问题,就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华阳国志》记载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栾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从而在当地建立带有以夷制夷性质的地方军队,当地豪强得到社会地位,遂安于蜀汉统治,出金暮兵,使各方得到实惠。同时,这些当地失业军人变成了政府军,成为蛮夷中具备向心力的核心。其组成的军队熟悉民俗,较少激发问题。他们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
如此好处,自然不能让地方独享。同时,也为了彻底避免南方割据势力死灰复燃,在诸葛亮主持下,蜀汉朝廷不惜本钱,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就是无当飞军的来历。时成都和南中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当然,当时南中人口不多,牂牁郡两万户,建宁郡万户,朱提郡八千户,兴古郡四万户,一下子调走一万户能征惯战的世家,对当地割据势力可以算是釜底抽薪。
现在,荆州基本安定,王鸿鸣和诸葛亮所考虑的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和东吴联盟,一个是夺取西川。
虽然孙权孙十万这个龟儿子有背刺盟友的习惯,但是现在该联合还是得联合,不然肯定是打不过曹操的。
这个事情就交给诸葛亮来负责,毕竟王鸿鸣太讨厌孙权了。
王鸿鸣主要是谋求西川,说到攻取西川这可是个难活,这个地方是易守难攻,《三国演义》原著里面如果不是刘备从内部攻下了西川,正面攻打,每个三年五载是打不下来的!
王鸿鸣现在和徐元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满世界去找庞统,这个丑才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跑到东吴去了?荆州找不到他,可是“卧龙”都已经出山了,他“凤雏”也不能落后啊!取西川没有庞统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