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鸣一旁佯装发怒道:“诸葛孔明!我大哥贵为当今皇叔!你虽有夺天地造化之才学,却仍是一草民,我大哥屡次屈尊降贵来你草庐去寻汝,只为求贤,你却一再推诿!实不能忍也!难道我们平定天下,匡扶汉室非要你诸葛孔明相助不可?我王鸿鸣便是拼却性命不要,今日也要与群贼拼个死活!以报我大哥恩遇!”
实则王鸿鸣心里面想的是:我亲爱的丞相啊,别听我嘴上胡说八道,满嘴喷粪!匡扶汉室,成就大业非你莫属啊!你可千万要来啊!这都已经三顾茅庐了,你要是再端着,我就只能把你绑回去见天子让天子给你个官当了!
刘备一听王鸿鸣这么说,又是着急有是心疼,自己这个弟弟小小年纪实在是帮了自己太多了!
关云长、张翼德看见孔明轮番推三阻四,也冲上草堂,拉住刘玄德道:“大哥!他不愿意,我等便不求他!以我五人兄弟齐心协力,不信不能成事!”
孔明见其意甚诚,心中叹曰:“如此之情义,何愁大事不成!”他也是要试探刘备而已。
于是,诸葛亮整顿衣冠下拜,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这个转变让刘玄德措手不及,但是不管过程是如何的曲折蜿蜒,毕竟结果是喜人的!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上前拜献金麻礼物。孔明固辞不受。
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王鸿鸣亦有礼品相送,乃是一柄宝剑,是蒲元亲手打造,王鸿鸣赠予孔明时言道:“大丈夫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剑,今以此剑一表鸿鸣心意!”
孔明接过剑来看,这剑长三尺,锋利无比,鲨鱼皮鞘,极其华丽,剑身铭文“章武”二字。
这章武剑据《古今刀剑录》记载,是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
现在,王鸿鸣以此剑相送,也是他对于诸葛亮表现出的最大敬意了!杜子美曾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放翁曾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华夏自古不乏忠义之士,可能与丞相相提并论的,寥寥数人而已。
王鸿鸣也是读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前后《出师表》、《诫子书》也都曾熟读成诵。初读前《出师表》,王鸿鸣就已经泣不成声,不仅仅是他对于《三国演义》的热爱,他也同样被诸葛亮所感动到了。
王鸿鸣犹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看老版《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六出祁山未得胜利,望着那“克复中原”的大旗时的独白。
“臣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臣辜负陛下托孤之重任啊!而今,先帝庙堂,嗣君殿上都候臣北伐佳音,可是臣……”
“二将军,三将军,愿二位将军在冥冥之中暗助亮一臂之力!使亮得以力克司马懿,直取雍凉,收复中原,早成大业!也好告慰将军在天之灵!”
……
不过这一次,不同了,王鸿鸣会让这一切为之改写!
于是,玄德等人在诸葛亮庄宿一宵。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说到这里,王鸿鸣在一旁听见诸葛亮对诸葛均的嘱咐,心中不是滋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之时,确实是如此的嘱咐诸葛均的。只是可惜他这辈子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草庐之中来,回想他北伐路上,垂垂老矣,归乡终无日,若是想起当年的青葱草庐,和意气风发的先帝,心中该是如何的凄凉啊!真是应了那些诗句: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
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
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