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走后,徐元直和刘备说,昔日破袁绍乌巢粮草之计,非是他的谋略,乃是诸葛孔明从荆州派人送来,而今这“卧龙”诸葛孔明就在隆中,刘备必要亲自去请,不可让“卧龙”效忠于他人。
刘备心存疑惑,因为这个“卧龙”他也没见着,光是听司马德辉和徐元直说的天花乱坠,都是到底怎么样自己是根本不知道。
“大哥,徐元直所言有理啊!我等于河北破袁绍,全仗着乌巢火烧了袁军粮草,此人未出世而知天下事,用计切中要害,稳、准、狠三者兼收并蓄,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王鸿鸣赶紧助力徐元直,这是谁啊,那是了《三国演义》原著里蜀汉的最大功臣,刘备最得力的臣子诸葛亮啊!
可以说王鸿鸣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这一刻了,终于要见到诸葛亮了!王鸿鸣其实也知道诸葛亮在隆中,可是自己去没用啊!这得刘备亲自去请。
其实王鸿鸣也是想让诸葛亮来帮助刘备,毕竟他自己一个人还是远远不够的,比起“卧龙”诸葛孔明来,王鸿鸣差的太多了,文韬武略都是望尘莫及,自己手中的那本《太公兵法》王鸿鸣也始终无法参透,若是给了诸葛亮,只怕刘备阵营就能原地起飞了!
王鸿鸣知道,自己熟悉《三国演义》里面的发展,各种投机取巧才把刘备辅佐成了现在的样子。但是面对现在已经偏离了原《三国演义》剧情发展的局面,王鸿鸣已经再也难控制了,他倍感乏力。
而拥有真本事的诸葛孔明则不同,他可以因势而动,来纵横天下。王鸿鸣不是没本事,只是他的本事怎么和人家诸葛亮比啊!
听了王鸿鸣也这么说,刘备心里的疑虑也差不多没了。确实啊,取天下在与用人才,现在自己手下虽有徐元直、贾文和,但还是缺少文臣,他们两个还是远远不够的。
本质上刘备还是求贤若渴的,于是,次日,玄德同关、张、王鸿鸣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王鸿鸣观景而叹,恐怕长居于此地者会吸收天地之灵气,吞吐日月之光华吧!真是个好地方。
走在半路,一个扛着锄头的农夫突然吼了一嗓子,接着唱了几句歌: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不愧是文化人所在地的农民,到底是有一二分文化。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农夫回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
王鸿鸣心想,这肯定是个好风水的地方,八成把祖坟埋在这里都能保佑后代的那种!这诸葛亮可真会挑地方。不过话说回来了,诸葛亮什么不会啊?找个好风水的地方那还不是跟玩儿一样。
刘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小童出问。王鸿鸣一看这小家伙的打扮颇像是后世86版《西游记》里面太上老君的炼丹童子。
刘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司隶校尉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这古人的名号纷繁复杂一大串,颇像那佛祖菩萨的佛号一样一大串,确实是不好记。
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得了!没见着!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
王鸿鸣知道,来一次就想见到,那是不可能的,咱们家丞相糟老头子坏的很!那非得让你跑个三趟不可!哦,对了,现在诸葛亮还是年轻小伙,可不是糟老头子。
于是,王鸿鸣说道:“大哥,这等高人,行事与我等常人有异,我师父在时,举止也多有不同,今日是我等唐突冒犯,不然先留下拜帖,他日再来拜访?”
玄德听后,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真是个好去处,不过刘备素来胸怀大志,梁园虽好,却不是久恋之家,刘备不会被这好景致所迷惑了自己本心的。
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刘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说罢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