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有一千余众,皆老弱之辈。时当盛暑,粮食尽绝,只剩麦三十斛,分派军士。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只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
曹操遂吞并淮南之地,上表天子。
说袁绍自旧岁感冒吐血症候,今方稍愈,商议欲攻刘备。审配谏曰:“旧岁官渡,仓亭之败,军心未振;尚当深沟高垒,以养军民之力。”正议间,忽报刘备进兵官渡,来攻冀州。
袁绍曰:“若候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吾当自领大军出迎。”袁尚曰:“父亲病体未痊,不可远征。儿愿提兵前去迎敌。”绍许之,遂使人往青州取袁谭,幽州取袁熙,并州取高干:四路同破刘备。
却说袁尚自暗箭击败高顺之后,自负其勇,不待袁谭等兵至,自引兵数万出黎阳,与刘备军前队相迎。太史子义当先出马,袁尚挺枪来战,不三合,架隔遮拦不住,大败而走。太史慈乘势掩杀,袁尚不能主张,急急引军奔回冀州。
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刘夫人慌救入卧内,病势渐危。刘夫人急请审配、逢纪,直至袁绍榻前,商议后事。绍但以手指而不能言。刘夫人曰:“尚可继后嗣否?”绍点头。审配便就榻前写了遗嘱。绍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死。
袁绍既死,审配等主持丧事。刘夫人便将袁绍所爱宠妾五人尽行杀害;又恐其阴魂于九泉之下再与袁绍相见,乃髡其发,刺其面,毁其尸:其妒恶如此。
袁尚恐宠妾家属为害,并收而杀之。审配、逢纪立袁尚为大司马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牧,遣使报丧。此时袁谭已发兵离青州,知父死,便与郭图、辛评商议。
郭图曰:“主公不在冀州,审配、逢纪必立显甫为主矣。当速行。”辛评曰:“审、逢二人,必预定机谋。今若速往,必遭其祸。”袁谭曰:“若此当何如?”郭图曰:“可屯兵城外,观其动静。某当亲往察之。”谭依言。郭图遂入冀州,见袁尚。礼毕,尚问:“兄何不至?”郭图曰:“因抱病在军中,不能相见。”袁尚曰:“吾受父亲遗命,立我为主,加兄为车骑将军。目下曹军压境,请兄为前部,吾随后便调兵接应也。”
郭图曰:“军中无人商议良策,愿乞审正南、逢元图二人为辅。”尚曰:“吾亦欲仗此二人早晚画策,如何离得!”图曰:“然则于二人内遣一人去,何如?”尚不得已,乃令二人拈阄,拈着者便去。逢纪拈着,尚即命逢纪赍印绶,同郭图赴袁谭军中。纪随图至谭军,见谭无病,心中不安,献上印绶。谭大怒,欲斩逢纪。
郭图密谏曰:“今刘备大军压境,且只款留逢纪在此,以安尚心。待破了刘备之后,却来争冀州不迟。”
袁谭从其言。即时拔寨起行,前至黎阳,与刘备军相抵。袁谭遣大将汪昭出战,刘备遣魏延迎敌。二将战不数合,魏文长一刀斩汪昭于马下。刘备大军乘势掩杀,袁谭军大败。
袁谭收败军入黎阳,遣人求救于袁尚。袁尚与审配计议,只发兵五千余人相助。刘备探知袁谭救军已到,遣刘封、武安国引兵于半路接着,两头围住尽杀之。
袁谭知袁尚止拨兵五千,又被半路坑杀,大怒,乃唤逢纪责骂。逢纪曰:“容某作书致主公,求其亲自来救。”袁谭即令逢纪作书,遣人到冀州致袁尚,与审配共议。
审配曰:“郭图多谋,前次不争而去者,为刘备军在境也。今若破刘备,必来争冀州矣。不如不发救兵,借刘备之力以除之。”袁尚从其言,不肯发兵。
使者回报,袁谭大怒,立斩逢纪,议欲降刘备。早有细作密报袁尚。袁尚与审配议曰:“使袁谭降刘备,并力来攻,则冀州危矣。”乃留审配并大将苏由固守冀州,自领大军来黎阳救袁谭。
袁尚问军中谁敢为前部,大将吕旷、吕翔兄弟二人愿去。尚点兵三万,使为先锋,先至黎阳。袁谭闻袁尚自来,大喜,遂罢降刘备之议。袁谭屯兵城中,尚屯兵城外,为掎角之势。
不一日,袁熙、高干皆领军到城外,屯兵三处,每日出兵与刘备相持。袁尚屡败,刘玄德义兵屡胜。
至建安八年春二月,刘玄德分路攻打,袁谭、袁熙、袁尚、高干皆大败,弃黎阳而走。刘玄德与张翼德引兵追至冀州,王鸿鸣合后。
袁谭与袁尚入城坚守;熙与干离城三十里下寨,虚张声势。刘备兵连日攻打不下。徐元直进曰:“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王鸿鸣复议,刘备善其言,命太史慈为太守,守黎阳;赵子龙引兵守官渡。刘备引大军向荆州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