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三百九十一章 安禄山穷途末路,一战定乾坤
第(2/6)页

一天后,饶阳燕军五千人果然来援。

李光弼的探马探查到燕军的行踪后,派轻骑数千隐藏行迹,截杀援军。

当五千燕军援军在野外埋锅造饭时,遭到唐军轻骑突然袭击,几乎全军覆没。

史思明得到这个消息,大为恐惧,立刻率领主力骑兵撤退。

但史思明不甘心,又暗中派奇兵切断了唐军的粮道。

想使李光弼的军队无法得到太原的粮草。李光弼见招拆招,令麾下将领击退截断粮草的叛军,轻而易举将草料运回常山城内。

无计可施的史思明只能退兵,将河北郡县所有的兵马聚集在一处,再与李光弼决一死战。

接下来的结局,也就众所周知了。郭子仪率领朔方军来援,于九门城外,大破史思明、蔡希德等两万叛军。

史思明和蔡希德等将狼狈逃窜。

他不得不向洛阳的安禄山求援。

使安禄山支援史思明一些精骑和新兵。

好在郭子仪、李光弼没有乘胜追击,得到朝廷的军令后,收拾辎重退出井陉。

“杂胡伪帝,不会长久。现在不是考虑他的事情,而是我们要如何去做?”

“先前圣人下诏回长安勤王,现刚出井陉,秦王的军令就再次到达…”

郭子仪没有戴兜鍪,他席地而坐,抓着黑白参半的头发,非常烦恼。

武举状元及第的郭子仪在早年的时候并不顺利。

从军三十年,因机遇和运气,虽有立功,但没有卓著的大功,以至于在将星闪耀的大唐并不出名。

特别是王忠嗣灭突厥以后,塞北宴然,郭子仪在十几年,无立功的契机。

人们总是把目光放在李瑄拜相前的河西、陇右,以罢相后的安西、北庭。

但郭子仪的优点非常突出,他善于治军,整训优异。又能公平公正,深受士卒信赖。

如此,才会有大臣举荐郭子仪为朔方帅,收朔方军。

但此时此刻,郭子仪陷入两难之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郭子仪是忠君爱国的,是以安禄山叛乱以后,全心全意地收整兵马,前来河北。

谁都知道,李瑄是发动政变,攫取权力的“权臣”,如董卓无异。

但人们更清楚,是李隆基后期的昏庸,宠信杨国忠和五杨,使国家到达千疮百孔的地步。

自李隆基在潼关失守,选择弃长安万民逃跑的那一刻起,无数百姓的意志,就不在李隆基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李瑄政变虽然引得一部分王公贵族、文人士子口诛笔伐。

但李瑄在平民百姓中的风评出奇的好。

这是李瑄自天宝二年以来积累的威信。

人们看到的是李瑄惩奸除恶的一面,人们看到的是敢于对抗杨氏的小相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瑄背叛李隆基,但没有背叛百姓社稷。

那英雄之气,那变法图强,让李瑄自始至终被百姓唱诵。

在对朝廷和李隆基失望后,有些文人士子成为李瑄的死忠,拥护李瑄的政策。

这也是郭子仪内心矛盾的地方。

如果他忠于皇帝,麾下军队就像无根之萍一样,没有朝廷的钱粮支持,不能长久。

至于安禄山的招揽,从来不在郭子仪的选项在内。

他和李光弼一样,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投靠安禄山这个没有口碑的杂胡。

“秦王的天策上将是圣人亲封,军令如山,我们只能按照秦王的军令,再次回到河北,截断安禄山的退路。”

李光弼停止踱步,他看向西方,面色惆怅。

李光弼继承王忠嗣的风格,不喜言谈,沉着勇悍,他是一个十分纯粹的军人。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和郭子仪不同,李光弼与李瑄接触许多次。

在李瑄任丰安军使,出征草原的时候,李光弼作为李瑄那一路军的“军师”。

李瑄血战高坡,得以存活,全靠李光弼的策应。

李瑄曾对李光弼说过“凭君莫问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句话虽未流传当世,但印在李光弼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跟随李瑄,参加过大非川之战,知道李瑄的强大,说其为神将,毫不为过。

当得知李瑄从西域起兵的消息后,李光弼一直难以接受。

在为人上,李瑄没有瑕疵,他认为李瑄没有反叛的理由。

现在李光弼似乎明白,李瑄拜相所做的一切,就是理由。

第(2/6)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武学宗师张三丰杀敌爆属性,从刑徒军开始速成武神穿越星际种田日常九龙抬棺张九阳林婉重生95,首富从挖参开始权臣小叔子兼祧两房,亡夫现身了她是瘾穿成恶毒后娘,我只管发疯摆烂挣银子刚出狱就提离婚,渣父子悔断肠穿成恋爱脑女主后妈,我先撕为敬!竹马为白月光守身,我离婚孕吐他疯了上门姐夫掐腰,锁吻,高冷前夫哄妻亲红温开局生命值只剩十秒,我必须撩妹?战神王爷夜夜来爬墙,王妃她怒了权力巅峰:重回商界当大亨参加前女友婚礼那天,我摊牌了与奶包妹妹合租的日子重生1983:从拒绝当接盘侠开始毒计百出,老朱夸我好驸马重生:这府内我拒当冤大头至尊鼎权变:红颜仕途重生仙妃:本宫今天又在修仙界开局侍奉龙母,驾驭万龙吞噬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