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老友相聚!!!
“多爷今年得有八十了吧?”刘之野略带疑惑地问道。
郑朝阳瞥了他一眼,笑着回应:“你这记性可真不如我,老多早就过八十了,都八十好几了。”
“那他老人家身体还硬朗吗?”刘之野又关切地询问。
郑朝阳朗声笑道:“这老家伙身子骨硬朗得很,饭量不减,酒量也不差,再活个十年八年绝对没问题!”
“那就好,我还想着跟这老家伙多喝几顿酒呢!”刘之野由衷地感慨道,他对多门的欣赏溢于言表。
郑朝阳微微一笑,调侃道:“今后,我们有的是时间,但您呢?恐怕身不由己了吧?”
刘之野苦笑了一声,到了他如今这地位,肩负重任,早已无法随心所欲地抽身而退了。
“不过话说回来,多爷这老家伙可真是见多识广。”刘之野若有所思地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敬佩。“他那些老故事,每次听都觉得新鲜,好像永远也听不够。”
郑朝阳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回忆:“是啊,他们家是燕京的坐地户,他们家三代干警察,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就连那些满清遗老遗少的事,他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记得有一次,他跟我们讲起他年轻时碰上张勋复辟的经历,听得我们几个目瞪口呆。”
“说起来,他还真是个传奇人物。”刘之野感叹道,“不仅活得通透,还能在江湖与庙堂之间游刃有余,实在难得。”
郑朝阳笑了笑,拍了拍刘之野的肩膀:“所以啊,你可得多抽空去看看他,陪他喝几杯,听他聊聊那些年的事儿。
不然等他哪天真的走了,这些故事可就没人能讲了。”
刘之野点点头,相比郑朝阳这些人他们是志同道合,才意气相投,多门才是真正他由衷欣赏的一个人。
年轻时的多门,号称包打听”和“百事通”,大家都尊称他为“多爷”。
他们家祖上三代都是在这京城地界管理治安的,所以多门不光是对这里的地界熟悉,对这里的人情世故熟悉,还对侦查探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算说他是警队里的“扫地僧”也不为过。
可以说,当年的警局里要论侦查断案除了郑朝阳,就要数多爷厉害,他的情商值堪称满分,从查案到与人交往,人物性格愈发鲜明亮眼。
刘之野也知道多门查案的厉害,要不然当年也返聘这老家伙当“总教头”。
当年郑朝阳他们查案,不论是万林生被杀凶手现场还有第三个人,还是后续找目击证人要从黑诊所查起,多门都表现出超强的侦查能力和社会阅历,查案总能发现很容易被大家的忽略的小细节,在很多人都不待见他的时候,只有郑朝阳一如既往的支持和相信他,到郑朝阳被冤枉为特务,多门又是那个帮他洗刷冤屈最关键的人物。
这老家伙不仅查案厉害,还情商特别高,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
有一次查案过程中,为了找出杀人凶手,多门和齐拉拉的询问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多门的交流能力完全如教科书般经典。
齐拉拉亮出公安身份,如审犯人一般,多门却不紧不慢,开始跟大爷谈起茉莉花茶,套近乎试聊天,几句话邻居大爷就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和盘托出,都说姜还是老的辣,多门出手立马搞定,这交际能力让人佩服。
还有多门看见邻居被高利贷追债,主动出来调解,既知道利用自己的身份也懂得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帮邻居争取了时间,也不用得罪追高利贷的人。
刘之野还知道多门懂得其他东西真不少。
当年郑朝山为了从多门口中探出一些消息,故意拿一个古董让其鉴别,说这是雨儿胡同秦格格府上的,乾隆千叟宴上用过的东西。
多门一会儿就判断出了花瓶是景德镇官窑出来的,只看几眼就知古董真假,说明多门在鉴宝方面功底也不一般。
在古董鉴赏这一方面多门就曾经帮了刘之野大忙了。
“小李,改道去礼士胡同!”
“明白!”小李娴熟地转动方向盘,车子平稳地驶入新的路线。
刘之野侧过头,对郑朝阳说道:“我们还是去接这老家伙吧,我也好久没去他家拜访了。”
郑朝阳微微一笑,点头表示同意。
…………
步入礼士胡同,郑家的隔壁便是多家的宅院。
刘之野一行意外地发现大门洞开,省去了敲门的繁琐。
两人毫不迟疑地踏入院内,郑朝阳一边走,一边高声喊道:“多爷,多爷,嘿,猜猜是谁来了?”
话音未落,一位三十多的人已从正屋快步走出,远远便热情地招呼道:“哎呦,郑叔,刘叔,真是您二位大驾光临啊?”
这人刘之野也认识,这正是牺牲了齐拉拉的遗腹子,叫齐斌。
多门为人仗义,一生未婚,视齐斌如己出,悉心抚养。
待齐斌成年后,多门担心他遭遇不测,便未让他投身警界或参军,而是安排他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当年,工人堪称铁饭碗,生活安稳无忧。
然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浪潮席卷而来,齐斌所在的工厂也未能幸免,逐渐走向衰落。
眼瞅着工厂即将倒闭,齐斌深知不能坐以待毙。
他审时度势,决定另谋出路。
幸运的是,齐斌自幼跟随多门学习文物鉴定,天赋异禀。
凭借这一技之长,他在琉璃厂开设了一家古董店,生意蒸蒸日上,名声鹊起。
齐斌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说道:“我家老爷子出门下棋去了,叔您二位先请坐,我这就去把他找回来!”
刘之野微微点头,语气平和:“好,你去吧,不着急,我们也没啥急事。”
走出礼士胡同没多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便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