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定方针,厘清难局。
将复杂艰难迅速简化,把经验上升到理论。
从而为未来的军事建设指明方向。
其中,夏军领导是杰出代表。
他是重要的战争决策者,也是军令系统正常运转的掌舵者。
战争期间,领导几乎每天都到x山指挥中心坐镇。
老首长及时听取在前线指挥地刘之野等人的汇报。
掌握全局,迅速决断,作出指示。
抓住中心问题,有条不紊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指导前线的夏军克服困难,不断挺进,直到取得作战的胜利。
在作战结束当日的情况报告会上,首长高度评价了夏军的英勇表现,并总结了能够取胜的三条重要经验。
第一条,掌握战略主动。第二条,战略决定战术。第三条,因地制宜,因敌施策……
谈了上边三条重要经验后,首长特别强调:“战斗经验要总结,战场包括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一个团的,要好好总结,教育我们的部队,作为部队的教材。”
这一仗夏军摧枯拉朽般的横扫敌军,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主要战斗。
完成了战略任务,狠狠打击了敌军嚣张气焰。
然而,这场看似迅速的胜利背后,付出的代价并不小。
战后统计,夏方牺牲约6千多人,负伤约两万多人,整体伤亡约27万人。
造成这么多伤亡,战后总结,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轻敌思想严重。
战前,“白眼狼”方面的嚣张气焰可谓一时无两,他们大肆宣扬自己的军力是世界第三。
对于这种言论,夏军是不可能相信的。
更觉得对手牛皮吹上天了,于此同时一些人也滋生了一种轻敌的心态。
许多年轻的战士包括指挥官都认为敌军只是吹牛皮,并未将其视为真正的对手。
针对这种轻敌思想,刘之野是知道危害的。
在作战会议上,他再三强调不要轻敌。
可惜,刘之野是小辈,资历尚浅。
虽然他身为副参谋长,但是能力尚不被军中一些老将们的认可。
所以,刘之野的话,有些人面上是听从,心下却不以为然,以为他是在危言耸听。
然而,当夏军真正踏入“白眼狼”的土地时,才发现刘参谋长竟然说的是对的。
敌军的实力远非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
他们的装备精良,手握的大多是m式、s式的先进武器。
且战术狡猾,给夏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尤其是在战争的前三天,夏方就伤亡了几千人,这无疑是对轻敌心态的沉重打击。
二就是训练不足,经验匮乏。
虽然夏军中不乏经验丰富的老将,但基层战士的训练水平和实战经验却普遍不足。
许多战士都是第一次踏上战场,面对枪林弹雨和生死考验,他们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在复杂的山地丛林环境中,缺乏经验的新兵,往往难以应对敌军的狡猾战术和精心布置的陷阱。
这也导致了战争初期的伤亡率居高不下。
这一点,来自京城卫戌区的警卫二师指战员们,就表现的非常好。
他们当中虽然也有新兵,但刘之野早有准备,无论是训练还是战斗经验比较丰富。
这也是,刘之野为什么当初被任命为前线副参谋长时,就提出要求警卫二师共同南下的主要原因。
一个是刘之野对夏军南方军区的部队不熟悉,他手中想掌握一支熟悉的精锐部队,好作为拳头部队来使用。
另一个,他是知道时局的,知道这是夏军未来仅有的实战机会。
警卫二师虽然精锐,但是相比夏军的其他老部队,缺少的正是实战经验。
刘之野对警卫二师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决不允许这支精锐之师被人私下里讥讽为徒有其表的“花架子”。
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警卫二师的表现着实没有辜负刘之野的期望。
从战斗打响之初,警卫二师便充当了开路先锋。
而在撤军阶段后,他们又转任全军后卫。
在这场反击战中,警卫二师却以极小的伤亡代价,就换取了辉煌的战果。
他们不仅成功抵御了敌军的猛烈攻势,还重创了敌军中的王牌部队——338师,以及其他多股敌军势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