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顺势在李韶身边坐下,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妻儿。
“方才翠微宫来人,是来跟高明说,他的老师,李纲,病逝了。”
“李少师?怎么会?”李韶惊讶了一瞬。
李纲的名声很响亮,即便是李韶,也听过这位大儒很多的事迹。
反应过来,李韶也尤为叹息。
“李少师,年岁也不小了。”
“八十五了,就算是病逝,也能算得上是寿终正寝了。”李复解释着:“本身都是些小毛病,高明说,是今年他儿子去世,让他受了不小的打击。”
“唉,也难怪。”李韶应声。
“明日一早,高明就要出发回长安一趟,老师去世,他这个学生要去吊唁。”李复解释:“大概,吊唁完了,又会回到庄子上,这会儿大安宫中没有能主事的,我估摸着,高明回去,也是要代替二哥履行一部分职责的。”
“李纲毕竟曾做过三位太子的老师,不管是在朝堂上还是在民间,都有极高的声望,他高龄薨逝,皇家,怎么着也要表示表示。”
“高明他,没事吧?”李韶轻声问道。
李复摇了摇头。
“他心里有数。”李复解释着:“高明的心思,比咱们想象的,更加细腻,也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好处是,凡事他能想的更多,想的更周到。”
“坏的,我担心他这样,心思过重。”
“但是这几年,高明在你的教导下,不是已经好多了吗?”李韶问道:“你若是怕朝中这么多纷纷扰扰,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影响,那你就想想办法,让他经常到庄子上来走走转转,多接触接触开朗的同龄人,我听说,庄子上的孩子,好像都不知道高明的身份,这样,他们相处起来,也就没多大的压力了,而且高明跟着他们在附近转悠,也更能了解百姓们的生活。”
“虽说不比宫中,但是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是鲜活的,以前我在宅子里不能外出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
李韶说着说着,也陷入到了回忆当中。
“人嘛,多出来走走转转,接触接触人气儿,是最好的,什么心思敏感细腻,多愁善感,在自然风光面前,都是虚的,哪怕是这会儿在外面找棵大树,在树底下睡一觉,再睁开眼,都是神清气爽。”
“我小时候,家里人请了德高望重的道长来,道长就是这样跟我说的。”
“天地有正气,万物有灵气,人也是万物之一,觉得自身灵气不够了,就出去借一点嘛。”
“不然你觉得,我干嘛带着狸奴时不时的在廊下吹吹暖风,晒晒太阳呢?”
李复有些讶然的看着自己的夫人。
“没想到,夫人还懂这些。”
李韶抿嘴一笑。
“久病成医。”
“不过夫君,你看我,现在是不是好好的,甚至比寻常人,更健康。”
李复点头。
是极是极。
不止是自家夫人,还有陆德明,初见陆德明的时候,老头蔫儿了吧唧的。
现在瞅着多精神。
对于李纲的去世,李复倒是没有多少感觉,他跟李纲没有交集,是否见过,也想不起来了。
应该是见过的,只是也没有特意交谈,也没有印象。
毕竟每年朝中举办什么宴会之类的,进宫这么多次,说不定哪次就擦肩而过了。
尤其是元日大朝会,太极宫那么多人,就算是同在宫中,就李复这个脑子,也不知道谁是谁。
因为也不会去特意打听。
次日天还没亮,李承乾就已经收拾妥当。
李复两口子在门口送行。
护卫们已经准备好了马车,马匹。
“此时出发,正好能赶上长安城开门,第一时间进城,让叔叔婶婶为我操心了。”李承乾有些愧疚地对着二人拱手。
“没什么,只是天还没亮,出了庄子上的路,要上心一些。”李韶叮嘱着:“长安城那边忙完了,就回来。”
“好。”李承乾点头应声。
李恪拉着李泰,李泰身边跟着李丽质。
李丽质睡的迷迷糊糊的,这会儿站着都打盹。
“兄长一路小心。”李恪拱了拱手。
“早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