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签饭?还是番薯签,饭?”
“番薯签就是番薯干,条件好一点,放三成番薯签,不好的要放八九成,盛到碗里只有表面一层米饭,下面都是番薯签。”
说着,梁赛珍轻轻哼唱,“沿村霍霍听刀声,腕底银丝细切成。范甑海苔同一饱,秋风底事忆莼羹。道光年间徐必观的诗,当下也是应景的。”
“指着和尚骂秃驴不好,慎言。”冼耀文轻笑道。
梁赛珍娇笑一声,筷头挑起几粒米饭往嘴里送。
食讫。
两人在边上找了一间小茶室,招牌楼外楼,应该是杭州人开的。
进入店内,可以看见墙上明显处挂着老蒋的肖像,边上挂着苏式刺绣,大厅摆着七八张桌子,只有一张空桌,其他坐着人,一个戴着眼镜似教授的人正给大家说新闻。
听上两句,说的是大陆新闻,风格似新华广播电台的稿子。
在空桌前坐下,茶博士走了过来。
“先生,喫啥个茶?龙井还是碧螺春?”
“格里茶叶阿是地道货?”
茶博士听出冼耀文不是杭州人,改用国语说道:“先生,台北的龙井没有漂洋货,都是福建茶和东洋静冈茶冒充,还是喫碧螺春,香港来的漂洋货。”
“好,就喫碧螺春,点心有没有?”
“有宁波油赞子、绍兴香糕。”
“没了?”冼耀文看着边上一桌的五香豆问道。
“没了。”
冼耀文从五香豆上收回目光,看着茶博士说道:“五香豆可以有,米粮票和钞票都好说。”
茶博士迟疑片刻,“先生稍等。”
等茶的间隙,冼耀文再听几段口述新闻,说的是上海、羊城等地有不少国民党特务组织被破获,然后和台湾广播的“捷报喜人”进行对比,梳理个中真相。
这年头,官方报导即真相,不信官方真相,非要探寻自己的真相,即为大逆不道,这位貌似教授肯定没女儿,即使有,也不会是亲生的,如若不然,不会急不可耐替自己女儿申请“妓女许可证”。
很快,茶来,点心摆上,茶博士一声慢用,便离开凑到另一桌前,说着冼耀文听不懂的暗语。
茶楼半分雅,九分半藏污纳垢,天下茶楼罕有无罪者,最轻也可治一个聚众赌博之罪,眼下这种特殊时期,茶楼多半同黑市紧密相连,茶客之间、茶客与茶博士之间互通紧俏物资的消息。
未几,冼耀文收回耳朵,将五香豆碟往梁赛珍推了推。
梁赛珍没有自作多情,闻弦歌而知雅意,捻起一颗五香豆剥壳。
剥干净了放回碟子里。
“你跟淑贞说一声,我可以支持她开茶艺馆,股份你和她谈,股份归我,分红归你。”
梁赛珍愣了愣,“我要在台北长待?”
“不用,你帮我发展几个可用之人,过些日子就可以回狮城。”
“那分红?”
“给你的辛苦费。”
“谢谢。”
“皇帝不差饿兵。”冼耀文摆了摆手,“说说你的调查结果。”
梁赛珍弯腰往前一凑,压低声音道:“做贸易的客人占到七成还多,其中八成做漂洋货,两成南北行,剩下三成不到的客人,七成做本省生意,三成杂七杂八。”
说着,梁赛珍拿出一张纸条放在桌上。
冼耀文扫了一眼,看上面所写和自己所想差不离,便将纸条收了起来。
“我会帮你弄几张美军俱乐部的红色临时证,后面几天你去美军俱乐部玩玩,不要主动和人搭讪,也不用关注美国人,你只需注意在里面活动的交际花,记下她们都做些什么,如果可能,记下名字。”
“好。”
正事说完,冼耀文提起茶壶将两个玻璃杯斟至七分满,捧杯浅呷一口,细品滋味,不算难喝,但离好喝有点远。
叫过茶博士,让其将店里有的茶都泡上,少顷,桌上多了两壶茶,一壶龙井,一壶毛峰。
龙井一眼假,明显的东洋烘焙工艺,和他在东洋喝的绿茶一样一样的;毛峰他不熟悉,看不出问题,但浅尝一口,熟悉的感觉就来了,茶汤鲜爽,略带一丝豆香,这不是安溪绿茶的特征么,感情是安溪毛峰啊。
打量店内茶客的衣服,关注点放在领口、衣摆等边角,毛边和褶皱都不严重,更无浆洗次数过多的特征,再看脚上的鞋和漏出的袜子,也无败絮其内,可见日子还不差。
观察了一遍,余光放在一个穿着最寒酸的茶客身上,半杯茶下肚,也不见此人有挠痒痒、扯裤头、袖口等小动作,可见平日里过得还算精细,身上打理得清清爽爽,家中应有余粮。
结账时,龙井8元一壶,碧螺春10元,毛峰5元,宁波油赞子半斤米粮票,钞票1元,绍兴香糕15元,不用米粮票,五香豆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