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刘宏为汉章帝刘炟的玄孙,解渎亭侯刘苌与董氏之子,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建宁元年(168年)汉桓帝无子而崩,刘宏得以继承皇位。
刘宏即位后,朝廷内部宦官与外戚的政治倾轧愈演愈烈,外戚势力联合“党人”与宦官斗争。
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密谋诛杀宦官,事情泄露,被宦官所杀,宦官势力至此得势。
宦官掌权后,继续对士大夫的打压,建宁二年(169年)九月,宦官曹节上奏将士大夫首领李膺、杜密等下狱处死,又大肆搜捕“党人”,死者一百余人,受牵联被杀、流放、罢黜、禁锢的有六七百人。
此即第二次“党锢之祸”。熹平五年,刘宏再次彻查“党人”,将“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全部免官禁锢。
刘宏在位期间骄奢淫逸,光和元年(178年)在西园公开卖官,积聚钱财。又宠信宦官,致使朝政混乱。
最终酿成了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的黄巾大起义。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刘宏病逝于洛阳南宫嘉德殿,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刘宏喜好辞赋,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作品,在位期间设立鸿都门学,标志着教育制度的一次重要转变,召集儒生整理儒家经典、刻为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为儒经提供定型文本,推动印刷术的雏形“拓印”问世。科技上,刘宏引进“胡床”改变了汉人跪坐习惯,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又任用毕岚发明引水洒路装置“翻车、渴乌”,降低了道路清洁费用。政治上改革官制,改刺史为州牧,设置西园八校尉。
但宠信宦官、贪图享乐,以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东汉的衰败。
刘宏,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曾祖父为河间孝王刘开,祖父刘淑,父亲刘苌世袭解渎亭侯,其母为董氏。
刘宏早年继承祖父、父亲的爵位,居住在河间国。
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去世,皇后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因汉桓帝无子而崩,外戚窦武和大臣商议立嗣,河间人侍御史刘鯈推荐了刘宏。
窦武禀报太后,定下了由刘宏继承皇位,于是派刘鯈持节,率领羽林军到河间国迎接刘宏入朝即位。
第二年(168年)正月,刘宏到达洛阳夏门外万寿亭,窦武持节前往迎接。第二天,刘宏即皇帝位,改元建宁。
刘宏即位后,追尊自己的祖父为孝元皇,祖母夏氏为孝元后,父亲为孝仁皇,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
同月,刘宏下令护羌校尉段颎征讨先零羌。二月,段颎在逢义山击败先零羌。
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在泾阳击败先零羌。十二月,鲜卑与濊貊入侵幽州、并州。
刘宏即位后,封赏定策之功,封外戚窦武为闻喜侯,其子侄也都封侯。又封宦官曹节为长安乡侯,一共封了十一个侯爵。
窦武与太傅陈蕃合作,征召天下名士,重新启用桓帝时期被禁锢的“党人”,意图重振朝纲。
而中常侍曹节、侯览等受到窦太后的宠信,陈蕃、窦武对此感到担忧,于是在朝会上密谋诛杀宦官。
窦武将密谋告知太后,请求诛杀曹节等人,太后不忍心。陈蕃也向太后上疏,请求诛杀宦官,但太后最终还是没有答应。
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窦武与陈蕃的密谋被宦官得知,宦官诬告窦武想要废帝,在夜间歃血为盟,准备诛杀窦武等人。
曹节进宫控制了刘宏,又派兵劫持了窦太后,拿到了皇帝玺绶,控制皇宫要道,之后又派人去逮捕窦武等人。
陈蕃被宦官抓住,于当晚被杀。窦武拒不受诏,出逃到步兵校尉军营,和侄子步兵校尉窦绍射杀了收捕他的使者,并聚集北军五校尉的部队数千人抵抗。
曹节等人矫诏蒙骗刚回朝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命其率军讨伐窦武。禁军素来害怕宦官,多逃到宦官的一方。
至第二天早上,窦武的军队溃散,窦武和侄子窦绍自杀。宦官大肆搜捕窦武的亲族、宾客、姻亲,全部杀死,又将陈蕃、窦武所提拔的官员、二人的门生故吏全部免官禁锢,窦太后也被迁到南宫云台居住。
建宁二年(169年),大司农张奂上疏,请求赦免被禁锢的窦武、陈蕃亲属,并改善迁居南宫的窦太后的待遇。
刘宏很赞赏他的意见,但宦官非常生气,刘宏无法独自做决定。张奂后又推荐被禁锢的士人,惹怒了宦官,受到了责罚。
郎中谢弼也上书为窦武、陈蕃说情,结果被宦官迫害而死。十月,宦官曹节上奏将士大夫首领李膺、杜密等下狱处死,又大肆搜捕“党人”,死者一百余人,受牵连被杀、流放、罢黜、禁锢的有六七百人,兴起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同年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在射虎塞外谷击败先零羌,东羌就此被全部平定。
建宁四年(171年)正月,刘宏成年,举行元服仪式,大赦天下,但不赦免被禁锢的“党人”。同年七月,立宋贵人为皇后。
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请求朝廷赦免“党人”。刘宏大怒,将曹鸾下狱拷打而死,再次彻查“党人”,将“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全部免官禁锢。
光和元年(178年),中常侍王甫诬告宋皇后使用巫蛊诅咒皇帝,刘宏信以为真,派人收缴了皇后玺绶,宋皇后在狱中忧愤而死,父兄也一同被诛杀。尚书卢植为“党人”及宋皇后鸣冤,未得到刘宏的回应。
刘宏即位后,鲜卑连年入侵,几乎年年冬天进攻幽州、并州。熹平三年(174年)十二月,鲜卑入侵北地郡,北地太守夏育率军联合匈奴屠各部追击并击败了鲜卑军队。夏育被提拔为护乌桓校尉。
熹平六年(177年),夏育上书,请求征调幽州各郡军队出塞进攻鲜卑。因犯罪被处罚的原护羌校尉田晏也希望出击鲜卑来立功赎罪,于是通过中常侍王甫在朝议中提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