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临秋末晚了,农忙的人们还在热火朝天的在地里忙碌着。
这一年四季,做农民的也就冬天没活,会把炕烧的滚皮劳肉的,在家里猫冬。
往那热乎的炕头一躺,让自己的身体被那热炕头包一包,什么疲劳都缓解了,即使是炕梢,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别看农民没那城里人吃的用的金贵,可就有一点,让那城里的羡慕坏了,还能是啥,柴火呗。
在农村临近山地,山里的树枝子,树叶,那都是好柴,往哪灶坑里怼一下子,点着了不用管,火硬,烧的旺旺的,非常暖炕。
再就是玉米杆和打完苞米粒剩下的苞米瓤子,不过这都是有数的,要按照每户人口分的。
所以该吃晚饭的时间了,家家户户都还没回家做饭吃饭,就是在地里捆玉米杆,运到村部的棚子里,到时候好分。
这不,即使在捆玉米秆子,褚家的,白家的,赵家的和刘家的几个女人手上忙着,那嘴上也没闲着。
只听正在捋绳子的刘军媳妇何静对着跪在玉米杆上系绳子的褚伟媳妇郑爱玲询问。
“嫂子,你那小儿媳咋的生病了?今天没看到她呢?”
“嗯,昨天晚上庆林回部队了,脱下来的衣服脏的不像样,今天捆杆子也没时间,所以宁慧那丫头趁着月光在井旁给庆林洗衣服冻着了。”
“所以今天我就没让她来干活,让她养养身体,也不知这丫头听没听话。。”
郑爱玲对自己这个小儿媳是非常的满意,长相温柔恬静,在这附近几个村子里不说数一数二,那也是一家有女百家求的。
长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性格好,念过几年书,这也是其他女子比不了的。
更别说自从宁慧嫁到了褚家,三年就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正好凑成好字。
听出了郑爱玲言语中的关心和亲近,高红珍劝道。
“嫂子,要我说你就不能对宁慧太好了,你家那大儿媳可还没进门呢。”
“你家老二也没娶媳妇呢,到时候一打听你就喜欢小儿媳,等那两个嫁过来后,可对我老哥你俩不太好。”
听了高红珍的言语,郑爱玲还没说什么,何静不爱听了。
“我说白家嫂子,不是我说你,这婆媳关系本就是一个难题,这宁慧自嫁过来后,怎么做的,咱也都是看在眼里。”
“褚大嫂只是将心比心,她是十里八乡的好婆婆,也因为此,以后庆丰的婚事也不用愁。”
“是啊,高姐,你这说的真不中听。”
“你家志强也该娶媳妇了,你这话要传出去,一定以为你是个苛待儿媳妇的恶婆婆。”
高红珍撇了撇嘴,她望了眼赵兵的童养媳阴阳怪气的。
“是,你田喜花可是个好老婆婆,就差让儿媳妇在脖梗子上拉屎了。”
“我可没说不让对儿媳妇好,而是要适量,不然爱玲嫂子,也会变成你这个样子。”
“红珍,你那嘴就别往人心口子上插刀子了。”
“喜花,你也知道你高姐没啥坏心眼子,她就是见不得你受欺负。”
郑爱玲望着低头默默掉眼泪的田喜花叹气。
“赵哥也是,就眼瞅着你受欺负?跟个老妈子似的伺候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