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6章学业和商业
第(2/2)页

愿意来的这些个人家里头,也就顾家有点见识,顾大爷代表整个家族,把家里的小孩都交到了顾葭他们手里。

近五成的孩子是顾家的小孩,上课时喊顾葭沈星“夫子”,下了课就喊叔叔婶婶,在外人看来,更觉得这个启蒙班不正规,更像是托儿所。

正月十七那天,顾大爷在祠堂召开集体会议,具体讨论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束脩是不收的,笔墨纸砚自家出。

不识人间疾苦的沈少爷之前想的太简单,以为公家起码能贴补一些。

顾葭后来跟他剖析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先不说有的人家没有适龄儿童来念书不乐意公家出这个钱,那有的人家只有一个要读书的,别人家两个甚至三个四个要读书,这不就不公平了?

沈星一点就通,哪怕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现代,国家免的也只是学费。

科技发达的后世,沈星还年年跟着家人去贫困地区扶贫,送些文具书本之类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还有很多小孩念不起书?

而这吃不饱饿不死的大凤朝,想挣两片钱比现代难多了,大多人家犹豫不决,不舍得花这个钱。

顾大爷作为村长,有私心,也有不算多的良心,真诚地把读书识字的好处反复强调了几遍。

结果不出所料,觉悟高的家长不啰嗦,爽快地当场报名启蒙班。

觉悟低的家长听顾大爷多说几句,以为顾大爷要开副业兼职卖笔墨纸砚,嫌人穷,怕人富,恨人有,笑人无,世间百态在每件事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爱来不来,顾大爷自从尝到少管闲事的甜头后,再不肯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他哄走那些个目光短浅的村民,把报名的家长留下来继续开会。

顾家孩子占一半,其余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孩子要念书,那挪用公款就不合适了。

杏花村没有煤老板,这会儿也没有后世的爱国华侨赞助,再说匆忙间要建学堂也不现实,顾大爷好歹也是村长,还有点权利。

祠堂地方大,过完年基本都闲置着,顾大爷经过几个德高望重,在村里说得上的老爷子的批准,暂定将祠堂外头的小屋子作为学堂。

学校有了,课桌椅不难。

顾家老少爷们涉足各个领域,顾葭那个不开窍的憨憨四哥一手木工活闻名十里八乡的漂亮,找些人给他打下手,连着两天加班加点,简易的书桌长椅摆进祠堂,不仔细看,挺像模像样的。

杏花村第一所小学就这么悄然诞生。

沈星顺便说了一下铅笔的样子。

顾四哥在其他事上都憨憨的,在他熟悉的木匠工作上却是天赋惊人,沈星画出草稿,他打量几眼后,这不是太简单了吗?

古代没有机器辅助,能工巧匠可以烧出精美绝伦的瓷器,打造出繁复精致的首饰,还有那巧夺天工的镂空玉雕,区区铅笔杆自然不在话下。

铅笔杆用料主要是木材和胶合剂。

木材要求纹理正直,结构细而匀,质软带脆性,吸湿性低,胀缩性小,不变形,红柏、香杉等都适合。

胶合剂最重要是无毒,可用动物胶等粘合。

铅笔芯是石墨与粘土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两瓣木头中间刨出放铅笔芯的槽,放入铅笔芯,用胶将两瓣铅笔粘上,大凤朝第一支铅笔成功面世。

顾四哥在可以大大降低读书成本的铅笔上看到了商机。

在顾大爷的支持下,顾四哥开了一个小作坊,生产出第一批改良铅笔,寄在清风镇的白掌柜书坊里售卖。

(闽东铅笔厂参考自百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哈尔滨、北京、天津、济南、大连、福州、沈阳、蚌埠等10多个城市陆续建成年产 15~25亿支较大规模的铅笔厂。)

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陈伶韩蒙我不是戏神林医生陈伶赵乙不朽天帝我不是戏神拽哥出场了吗陈伶赵乙八零,首长不追了,带崽离婚真香重生七百年,从舔狗到仙尊大佬阿娘系窝呀,崽崽捡到仙尊爹爹啦全民:卡牌师弱?召唤机械天灾军团!重生后,坐看宗门被偏心师妹灭门剑心不灭,无敌之路的坚守留守妇女的荒唐情事甄嬛传之丽嫔升职记重生末日,我靠系统卷疯了稗宋反骨仔闪婚渣男小叔,虐渣只用一秒逆天铁匠四合院:毁灭岛国,小马拉大车赶海:系统在手,我的眼睛就是尺开局被火影针对,非逼我娶纲手?凡人逆天重生70,开局被分家又撩又宠,禁欲总裁下手轻点吞噬九重天傲娇王妃独自美,渣男王爷一边去天道老爹,我才不当萌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