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国君随即请庞涓去和仪国国君接洽,只要仪国国君也能答应,立刻就能罢兵,他甚至可以设宴,与仪国国君握手言和。
庞涓大喜,随即赶往仪国阵地,拜见国君。
仪国国君听完,当场就傻了,半天没说话。
面对庞涓迫切的目光,他咬牙切齿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请庞君回复宁国国君,我可以接受这个方案,希望他信守诺言,明天一早就撤退。饮宴就算了,死了那么多将士,就算有山珍海味,我也吃不下去。”
庞涓正中下怀,再次赶往宁国大营。
仪国国君派人请来了杜姜、陆言,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最后搓着手,有些后悔的说道:“我是真没想到李君会接受这个方案,我以为他……”他咂着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杜姜也有些意外,但她意外的不是李唐接受这个方案,而是李唐要放弃仪国国相的职位,返回杜国。
李唐之前从来没有提过这个想法。
不过,这也是她期望的结果。来仪国只是帮忙,本质上还是为杜国减轻压力,现在这个目标已经顺利达成。李唐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自然要回杜国,为杜国效劳。
陆言却有些惋惜。
他证明了步卒方阵的价值,还没有立下大功,现在就回杜国,意义不大。
但这件事由不得他。
——
在庞涓的奔走下,休战协议迅速达成。
双方将士都很兴奋。
宁国的封臣们的兴奋可以理解,他们不用再冒着仪国的箭阵往前冲了。而仪国的封臣同样兴奋,虽然能扛住宁国的进攻,但双方兵力悬殊,己方被困,一旦时间久了,他们必然面临断粮的危险。
现在双方休战,他们不用再担惊受怕,可以平安的回到国都,等着领赏,何乐而不为。
虽然损失了瓜洲,但那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瓜洲本来就是国君的私产。
唯一不开心的人,只有仪国国君。
但他有苦说不出。
次日一早,宁国撤兵,仪国国君让人跟着宁国,看着他们离开国境,自己则迅速赶回国都。
李唐带着人出城迎接国君凯旋,场面很热闹。
宁国倾一国之兵而来,仪国的内部却大有分歧,不少封臣拒绝出战,没几个人相信仪国能取胜。
见面之后,仪国国君就迫不及待的将李唐拉到自己的车上,甚至等不及回城。“李相,你为什么要答应割让瓜洲?”
李唐愕然。“这不是国君的决定么?”
“我只是……”仪国国君压低了声音,胖脸涨得通红。“我身边那么多人,又不是每个人都像姐姐一样勇猛无畏。看到宁国那么多人,他们个个怕得要死,恨不得早点结束。宁国有意罢兵,我要是直接拒绝,他们就算不杀了我,也会消极怠战。我以为……”
“你以为我可以拒绝?”李唐收起了笑容,有点不爽地看着国君。
当他听庞涓说,国君愿意休战,只是想听听他的意见时,他就知道国君有打什么小算盘。国君还没打过瘾,不想休战,却又不能当着那么多封臣的面说,想让他来背这个锅。
但他不想背这个锅,也不觉得休战是什么坏主意。
因为他正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如何突破宁国的封锁,将粮草运到仪国的大营里。
这是之前考虑不周带来的问题,他目前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可如果休战,这个问题直接就不存在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何必要为国君背这个锅。
见李唐脸色不好,国君尴尬地拱拱手。“李相,我……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别走,行吗?我给你增俸,实在不行,我将瓜洲封给你,好不好?与其送给楚公,还不如送给你,只要你愿意留下来。”
李唐抬起手,打断了国君,脸色也跟着缓和了许多。
“国君,你别急,我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楚公能答应这个条件吗?”
仪国国君苦笑。“就算现在答应了,那也是暂时的,迟早会再来。李相,你是不知道那个人,他贪得很。被他看中的东西,不全部吞到肚子里,他是不会罢休的。”
“那好,我还有一个问题:你现在能击败宁国吗?”不等仪国国君说话,李唐又说道:“两败俱伤不算。宁国的死活,我不在乎,你就告诉我,击败宁国之后,如果楚公安排其他的邻国进攻你,你挡得住吗?”
仪国国君的胖脸抽搐了两下,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半晌才摇了摇头。
“就算能赢,损失也不会小,更别说其他的邻国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