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很为难。
他也不相信宁国国君能做主,能得到楚公的承诺当然更稳妥。问题是得到楚公承诺至少要一个月,在此之前,两国是战是和?
让宁国就此撤军,宁国能答应吗?
让仪国先交出瓜洲?显然也不现实。不用李唐解释,他也觉得不妥。
国君亲自出征,已经扛住了宁国的进攻,这么好的形势下轻易交出瓜洲,岂不是白辛苦?
见庞涓纠结,李唐说道:“庞君,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想请庞君指点。”
庞涓心中舒坦。“李相言重了,你说。”
“宁国大军压境,虽有兵力优势,但我仪国君臣同心,他既不能速胜,难免需要钱粮。眼看雨季将至,一旦下雨,这运输可就难了。既然双方都有休战之意,不如请宁国先撤兵,然后派使者去江陵,面见楚公。你看如何?”
庞涓犹豫道:“他能接受吗?”
“他是担心我仪国反悔吗?”李唐笑道:“宁国强,仪国弱,他不会连这点自信也没有吧?”
庞涓迟疑着,没有立刻接话。
李唐叹了口气,又说道:“不瞒庞君,我自不量力,接受了国君的邀请,来仪国任国相,不过几天,就知道治国不易了。这几天睡不好,吃不下,度日如年。若能击退宁国,也就罢了,现在打成这样,着实辜负了国君的信任。如果宁国接受这个方案,早点撤兵,我也好放下这副重担。”
庞涓心中一动。“李相……这是要回杜国?”
“我本是杜国人,拙荆还是杜国国君之女,自然是要回杜国的。”
庞涓和庞飞龙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欢喜,忙不迭的说道:“李相,不如我再去见见国君,转达李相的美意?”
李唐有些不好意思。“庞君刚回来,又要出使,如何使得?”
庞涓慷慨激昂的拍拍胸口。“李相放心,我虽老朽,体力还可以。若能早点罢兵,让两国百姓安居乐业,我就算辛苦些也是值得的。”
“庞君仁德,李某佩服。”李唐起身,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
庞涓心花怒放,谦虚了几句,立刻起程,连家都不回了。
别的都好说,李唐想自免相位,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他如果出使有功,促成宁国退兵,这国相除了他,还有谁能接受?
他原本就是被迫放弃,一直想夺回来,现在李唐愿意主动放弃,他岂能错过机会。
看着庞涓匆匆离去的身影,李唐无声地笑了。
果然是利令智昏。一听说可以收回国相之位,庞涓的智商直线下降,被他和国君耍得团团转。
不得不说,就能力而言,庞涓比张远差得太多了。
有这样的人占据相位,仪国怎么可能强盛。
——
庞涓赶回战场,没有去见仪国国君,先见了宁国国君。
战场一片平静,宁国国君今天没有发起攻击,他在等庞涓的消息。
庞涓向宁国国君转达了仪国的意见,包括国君的,杜姜的,以及李唐的。
他没有直说李唐要放弃相位,只说李唐有意回杜国。
不出所料,宁国国君动心了。
这次打得这么难看,原因就在于李唐打造的铁制兵器和杜姜的善战,以及陆言指挥的步卒方阵。如果罢兵之后,李唐返回杜国,杜姜、陆言自然也要跟着回去,情况就会回到之前旧貌。
到了那时候,再发兵讨伐仪国就没这么难了。
有这段时间,自己也好准备充分一些,比如打造铁制兵器,训练步卒方阵,总之仪国能做的,自己都可以做。
他甚至可以将李唐三人请到宁国去。
游士嘛,唯利是图。只要给的好处足够多,没什么是不能做的。李唐本身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能为仪国效劳,当然也能为宁国效劳。
如此,他既可以避免眼前的尴尬局面,还能达成目标。
就算楚公不接受他的方案,大不了花点钱,让楚公再宽限几个月而已。
和滞留此地要付出的代价相比,那点钱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