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匾上均匀的铺满了鲜嫩的茶叶,刚刚晾干了水分的那种。
灶台内的柴火红彤彤的一片,上面架着一口超大号的铁锅。
两个农妇将竹匾上的鲜嫩茶叶往锅里一倒,一人站一边,用手就开始在锅里开始搓揉起了茶叶。
茶叶在铁锅内,不时的冒出少许青烟,两个农妇快速的用手翻炒着,似乎一点都不怕烫,铁砂掌估计就是这么个炼成的。
炒了大概一分钟的样子,两人用铲子将锅里的茶叶给铲到了竹匾上,开始用手搓揉。
茶叶在农妇手中,被搓成了一丝一丝的碧绿色月牙形,煞是好看。
等茶叶冷却定型,两个农妇把茶叶又倒回了大铁锅中,利用灶台内的炭火余温,开始翻炒。
这个环节,似乎轻松许多,两个农妇甚至有时间聊些家长里短。
许大茂也笑嘻嘻的凑了上去,奈何人家说的是土话,连蒙带猜的样子,十句里面大概能听懂那么几个词。
两个农妇见许大茂面生,便停了土话,开始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打听起了许大茂的情况。
许大茂连忙表明身份。
“两位婶儿,我是北边来的采购员,看看你们茶厂有没有计划外的茶叶,让我采购一些。
呶,这是我的证件和介绍信。”
农妇赶紧摇了摇头。
“啥?计划外的?没有,没有。
计划内的,大伙都懒得生产呢,还什么计划外的,走走走。”
另一个农妇倒是和气了些许。
“后生仔,要想买茶叶,去乡下收去,家家户户多少都会有些存货”
许大茂也是个听劝的人,不再谈什么采购茶叶的事情。
一边打听茶叶的炒制方法,一边上手帮起了忙。
两个农妇见有白使唤的大冤种,也不再客气,开始指挥许大茂上手炒制茶叶。
一直忙到工人们下工,许大茂才恋恋不舍的收了工,随大流的出了茶厂。
虽然累了些,但对红茶绿茶的制作,也算入了门。
明天就去乡下弄点野茶树到空间里种种,以空间的神奇,什么品质的茶叶种不出来?
再加上我许大茂大师级的制茶工艺,怎么也比高沫儿的品质高一些吧?
第二天,许大茂起了一个大早。
按打听好的消息,早早的到了一三岔口等车,坐上了一辆去乡下拉山货的拖拉机。
一路上都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什么急转弯,长下坡都是小意思,更可怕的还是那些悬崖峭壁。
这看似危险,其实一点也不安全的破路,差点把许大茂隔夜的剩饭都吐了出来。
不仅如此,还要时刻留意山路上茂盛的枝丫。
若是一不留神,忘了低头,怕是要被掀翻天灵盖。
开拖拉机的驾驶员,仿佛把油门给焊死了一样,完全不知道刹车为何物。
按拖拉机驾驶员的说法,他为什么能吃这碗饭的时候。
拖拉机驾驶员得意的一笑:
“劳资开拖拉机,靠的从来都不是技术,过硬的八字,才是劳资吃这碗饭的根本。”
拖拉机车斗上,许大茂听的那是瑟瑟发抖。
看车斗上其他兴奋的嗷嗷大叫的乘客,觉得他们全都是印堂发黑的主儿。
心里七上八下的把漫天神佛给拜了个遍,更多的还是寄希望于拖拉机驾驶员过硬的八字,能把自己完完整整的送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