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响的瞬间,山坡上顿时惊起一群飞鸟。
“哈哈,您瞧,上校,您多虑了。倘若山坡上有人埋伏,这些鸟群早就飞走了。”萨拉托夫得意地笑道。
而埋伏在山坡上的邓涛,此时却不禁捏了一把冷汗。好在他听从了冯裕强的建议,提前准备了鸟笼,在沿途收集了不少飞鸟。
这一招,护卫军很早以前就曾用过,不过是个小小的障眼法罢了。
作为先头部队,格达上校的这支骑兵需要格外小心谨慎。
既然确认没有伏兵,格达上校当即下令手下加快行军速度,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巴尔瑙尔,去解决那里的华族骑兵。
想到即将能够率领自己手下的骑兵与华族骑兵正面对抗,这位年轻的沙俄军官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在欧洲,骑兵向来备受重视,他们被视为陆军中的贵族,一向骄傲无比。
然而,就在格达上校的先头部队完全进入山谷之后,意外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铺天盖地的爆炸瞬间席卷了整个山谷。新式炸药相较于黑火药,更加轻便,无疑是最易于携带的战争物资。
三团携带了大量这种炸药,此时在雷管的触发下,路边的石块被炸得漫天飞舞。那些石块如同致命的暗器,从侧面呼啸飞来,瞬间成为收割沙俄骑兵生命的利器。
爆炸瞬间,道路上的沙俄骑兵几乎被横扫殆尽。尖锐的石块在空中解体为无数细小的碎块,无情地钻入战马和战士的身体。少数侥幸幸存的骑兵,吓得四散奔逃,慌乱中马蹄又触发了地上提前埋设的地雷,引发了第二波爆炸。
位于后方的沙俄骑兵指挥官误以为遭遇了华族大部队的伏击,惊恐之下,立刻下令部队向后撤退。等到他们撤到后方之后,山谷却突然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平静之中,并没有华族士兵从山坡上冲杀下来。
一名军官凑近邓涛,小声问道:“团长,咱们要不要杀出去,佯攻一下?”
邓涛轻轻摇了摇头。
一旁的冯裕强笑着说道:“咱们团长这是要给敌人上演一出空城计呢。”
果然,沙俄人见状,心中满是疑惑,不明就里。指挥官不敢贸然再次前进,刚才那场惨烈的爆炸让先头部队损失惨重,进入山谷中的骑兵几乎没几个能活着退出来。
如此强烈的爆炸,绝非敌人的小股部队所能制造出来的。但是,沙俄人也不可能一直停滞在山谷外面。
经过一番短暂的商讨研究之后,沙俄指挥官还是派出了数支侦查部队,沿着山脊小心翼翼地向前侦查。这里的山势较为平缓,骑兵下马在上面行走毫无阻碍。
见到敌人沿着山坡上的树林悄悄摸了过来,邓涛立刻使出了第二套作战方案。
三团抽调了四个连队,分散开来,沿着山坡与敌人相向而行。山林之中空间有限,不利于大规模部队展开行动,而这样的地形却对擅长山地作战的三团极为有利。
三团的将士们迅速走到预定位置后,纷纷寻找掩体隐藏起来,有些战士甚至埋伏到了大树上。等到沙俄人的侦查兵一出现,他们便立即举枪向对方射击。
一时间,此起彼伏的枪声在山坡上密集响起,那阵势,仿佛真的有大部队在作战。
沙俄骑兵指挥官听闻枪声,心中大惊,觉得这个山谷上至少埋伏了华族的一个步兵师。
小小的卡尔梅克岭,此刻在他们眼中,仿佛是一头张开巨口的巨兽,令沙俄人望而生畏,不敢轻易前进。
仅仅是在山坡上阻击沙俄人的侦查兵,对于三团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压力。然而,谎言终究无法长久维持。
在双方对峙了一天之后,沙俄人终于有所察觉,恍然大悟。
他们在继续派出侦察兵的同时,再次派出一支骑兵部队尝试通过山谷。
这一次,没有了炸药和地雷的威胁,三团只能全力开火抵抗。但无奈他们的人数终究有限,密集的射击暴露了他们的真实实力。
此时的卡尔梅克岭,硝烟弥漫,战斗愈发激烈。三团的战士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与强大的沙俄骑兵展开了殊死搏斗。
每一次枪声响起,都伴随着生命的消逝;每一次爆炸轰鸣,都震撼着大地。
敌人终究是数量太多。三团的伤亡越来越大,而进入山谷的沙俄人却越来越多。
沙俄骑兵指挥官也看出来护卫军的人数不多。于是一部分沙俄下马从山坡上向三团的身后迂回。
邓涛难以支持多线作战只能收缩兵力,死死地卡住山口。
他跟韩超保证过要拖住敌人三天时间。
现在才是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