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七十四年四月癸未日,天子刘弗陵驾崩。
公元前七十四年六月丙寅日,昌邑王刘贺接受皇帝玺绶,登基为帝。
公元前七十四年六月癸巳日,上官太后以新帝刘贺荒淫无度、不保社稷,下诏废其为庶人。
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两个月时间里面,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简直是让人目不暇接。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就经历了天子刘弗陵驾崩,膝下并无子嗣,该由谁继承皇位的难题
然后好不容易经过一个多月的功夫,选中昌邑王刘贺登基为帝,偏偏新帝还不争气,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被废了。
一下子,又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同样成为朝堂上争论的焦点了。
虽然从天子刘弗陵驾崩,到昌邑王刘贺登基,中间都有一个多月的功夫,未央宫里面并无天子,朝堂上也没有出乱子。
大家也明白,朝堂之上真正的掌权者是大将军霍光,未央宫里面的天子只是摆设,是谁根本不重要。
可是未央宫里面没有天子,肯定也是不行。
毕竟霍光再权倾朝野,也只是臣子,行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
在长安城里面,霍家是权势滔天。
可是刘姓皇族分封各地,在封地上面同样也是一言九鼎。
霍光借天子的名义掌权可以,但是要取而代之,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因为天子并不能做主,短时间内没有天子,是不会出问题。时间长了,却肯定不行。
而且谋朝篡位的名声,也并不好听,霍光又爱惜名声,并不想遗臭万年。
所以未央宫中的天子是刘姓皇族中的谁不重要,有没有才干也不重要,却不能没有。
但是经过昌邑王刘贺的事情,霍光在立谁为天子的事情上,就要更加谨慎不少了。
毕竟霍光挑选昌邑王刘贺的时候 ,就是因为昌邑王刘贺在外人口中,是一个贪玩儿的孩子,比较好控制。
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他可以继续掌权。
并不是真的在选一个样样都好的刘姓皇族来继承帝位,是真心实意在选一个明主。
可是这样一个人登基为帝以后,都同样有要和霍光夺权,并且要除掉霍光的想法。
再次选择天子人选的时候,大将军霍光的顾忌难免就更多了,也更不容易挑出合适不好,的人选来。
但是这个事情也不能拖太久了,一直没有天子,其他人难免会怀疑霍光是想自己做天子。
好在经过身边的人提醒,霍光总算是想起一个好人选了,刘病已。
按血脉,也是武帝后人,正统的刘姓皇族子弟,关系还并不算太远。
可是因为并未封过爵位,也就没有属于他的一众属臣,不用担心会搞事情。
而且这样的身份,也不可能接受太好的教育,哪怕另有心思,也很容易对付。
至于其父亲、祖父等人 ,都是因罪被处置了,这个事情就被霍光选择性忽略了。
谁让这样合适的人选,也不是那样好找。
于是霍光还是决定,就让刘病已以皇曾孙的名义登基为帝。
因为直接立平民百姓为皇帝,并没有先例,诏书上面都不好写。
便打算先册封刘病已封为阳武侯,再以阳武侯的身份登基为帝。
掖庭里面。
看着眼前带着笑意来恭喜的宗正,以及册封他为阳武侯的诏书,刘病已只觉得恍惚在梦里面。
尽管他对皇位,也是一直都有想法。
前面天子刘弗陵驾崩,朝堂上关于立谁为新天子的事情争论不休的时候,也找人走动过。
可是在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总是觉得不那么的真实。